第52章 “此诏令……发往上郡。”

次日, 廷议。

“父皇,陈平已动身前往东海郡,这是他昨日完成的公文,儿臣代为转达。”熙和将写满字的纸页呈上。

嬴政微微颔首, 表示知晓了。

左右的寺人上前, 将长公主与她代交的公文收好。

因为嬴政昨日的吩咐, 眼下诸位成年的公子和公主们皆是来了廷议。

比熙和先入殿的阴嫚笑着走了过来, 与之谈话。

公子高趁机瞥了眼那些纸张的厚度, 算上熙和的,似乎两个人写的都没他要多。

……就是不知内容为何。

公子将闾神色较为淡定, 似乎交了公文之后便万事大吉。

嬴政将寺人转呈的公文简单翻阅, 似乎随意而问:“朕听闻韩信已入你府内, 今日怎么不带来咸阳宫见见?”

诸多朝臣们听到了兵仙的名字,目光立刻转向了熙和。

父皇的消息果然灵通。

熙和说道:“回父皇,今日议改策,不议兵事。故儿臣……”

“明日议兵事,你明日将人带过来。”嬴政下了命令。

“……诺。”熙和没料到嬴政居然如此心急, 只得领命。

诸位武将都对那位天幕认可的兵仙有些好奇。

蒙恬若有所思。

如今匈奴气焰倒不怎么嚣张,陛下所言的兵事,莫非是百越?

公子高见嬴政如此在意与熙和相关之事,忍不住刷了点存在感。

“无论是兵仙也好, 诸子百家也罢, 他们这些能人入咸阳, 不是想方设法求见父皇,反倒是直奔阿姊的公主府。或许, 在他们眼中,阿姊比父皇更有威望。”

阴嫚毫不客套地拆台:“小高, 你这是嫉妒了?”

当着嬴政的面,公子高肯定是不能承认的:“……我只是据实言之。”

“咸阳宫戒备森严,诸子百家仰慕父皇,恐怕也无求见之机。入公主府,只是他们面见父皇的第一步。”

熙和对除胡亥以外的弟弟还是比较包容的。她说到这里,声音加重:“除了兵仙,的确有许多自称有才华之人却想要入我府内。不过,他们究竟是鱼目还是珍珠,儿臣还需要费些时间分辨。待儿臣觅得真正的良才,自会引荐至父皇面前。”

“善。”

嬴政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夸奖道,“熙和,你费心了。”

秦二世这个祸患已除,诸子百家皆入咸阳。天幕之言虽然不怎么中听,但也教导着大秦避开种种危机。

想必,大秦此次定能国祚绵长。

余光瞥见公子高气鼓鼓的模样,熙和微微勾唇。

弟弟终究是弟弟,好好在一边呆着玩去吧。

嬴政今日来得特别早,方才便在翻阅朝臣们递呈递上来的公文。

其实,大家的内容大差不差,都在抄天幕的作业。

但天幕所言过浅,个别策略他们只能见到冰山一角。到底哪些策略可用,哪些不能用,还得经过朝臣们的商讨。

李斯昨夜秉烛达旦,对天幕中涉及有利于大秦的政策进行了一番总结。

此外,他还引古鉴今,对诸多政策发表了自身的观点。

虽然从风格上还是秉承了不少法家意志,带了几分私货,但许多观点与嬴政的想法不谋而合。

嬴政大为喜悦。

若不是还得看诸子百家之言,他当即就要采纳李斯之策。

儒家的诸位博士们见陛下看着看着公文,突然面带笑意,频频看向李斯,不免有些担忧。

他们中的许多人大多不得陛下重视,就因为这天幕,他们才被陛下特令参加廷议。

他们本该抓住此次机遇,让儒家发扬壮大,而如今看陛下的意思,似乎并不给儒家的机会啊!

淳于越憋了口气,正想与陛下进谏。不料一道甜美的嗓音突然打断了他的发言。

【大家好呀,我们继续昨日的话题吧!】

突如其来的天幕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嬴政很是意外。

这天幕怎么又回归到了之前那般频繁?

李斯也有些纳闷,他本已准备好接受儒家那堆人的挑战了。

这个后世小辈可真是会挑时候。

【话接上回,我们为什么会称阿玉为科学家呢?阿玉她知人善用,聪慧果敢这些优点已经不用多提了。人家不仅政治搞得好,更是有先进的科学思想。她还是公主时期便捣鼓出了像造纸术,火药这种的黑科技,登基后,更是造福了乾朝的诸多百姓,譬如我们说的高产良种……】

朝臣们呼吸都轻了。

全国各地的黔首们则是眼神炽热。

对,他们要的就是这个!

什么先进的纸啊,火药啊,听着实在太遥远了。他们黔首就算知晓这些东西厉害,但也不是他们能够肖想的。

唯独粮食,这才是他们最为渴望的!

【乾昭帝在位时期,格外重视农业发展。她派农家的弟子去野外寻到了一种比寻常水稻较为高产的优质水稻。先试点培育,确定高产时,慢慢向大乾各地推广。南越国归顺大乾后,她便将百越之地发展成了大乾的粮食种植基地。此地水稻可一年三熟,加之种植的是高产水稻,在没有遭遇天灾,精耕细作的情况下,大乾的粮仓得以充实,民力也得以极快恢复。】

朝臣们默默听着。

这高产水稻是在野外寻的?

可大秦疆域广阔,你这小辈不说清楚些,是生怕他们寻到吗?

【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水稻虽然比原来的水稻要高产,的确利于民生恢复,但即便是丰收之年,产量也不能达到喂饱天下黔首的境界。真正喂饱天下黔首之时,是在乾朝的中期,也就是一两百年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草莓甜心卷:不过这个高产的良种是阿玉提的哦。阿玉登基之后,除了治国之策,她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著书上。她整理了一本关于农业粮食的书籍。书中说是她见识过一种特别高产的良种,方士言此物生长于遥远的海外之地。若是有黔首寻得,她会赏重金,赐予爵位,将其名载入大乾史册!】

方士所言的海外良种?

此话听着,怎么那么像天幕中徐福对陛下说的海外有虚无缥缈的不死草?

众臣们纷纷看向熙和。

莫不是长公主登基之后,也像陛下一样被那些方士诓骗了?

【据乾昭史册记载,长公主言生长了高产良种的海外之岛离大秦甚远。她命墨家弟子钻研造船之术,欲派人去遥远的海外探险。消息渐渐传至了民间,有些心急的黔首没有耐心等到官方招募,带足干粮和水,开着自家的小船就走了。那段时间,一去不回,葬身大海的冒险家很多。阿玉不得不紧急下令,告知百姓们小船无法抵达良种之地,私自出海无法得到大乾提供的资金补助,出海冒险的人员这才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