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4页)

老女官笑容满面,连夸太子孝顺。

长公主浅浅吃了两口,放下,接过帕子拭了拭唇,叹道:“我哪里是喜欢吃。只是怀念从前长安的味道而已。”

“是。姑母放心。有姑母和阿姐,还有众多的忠臣良将,咱们迟早一定能克复长安,恢复大统,到时姑母居功至伟,天下共仰。”李珑应道。

长公主显然对他的回答很是满意,点了点头,随后闲问:“最近你都读了什么书?”

李珑忙道:“太傅授业,教储君治国,必以《孝经》为纲,又令我摹写《天子章》,曰‘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辅以《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申明仁政本源。晨昏讲读间,又诵《礼记·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广帝王胸襟。"

长公主不断点头:“好,胡德永教得不错。先有孝道,再有德行,最后治国。你当铭记在心,身体力行。”

李珑又道:“我也有勤加练习骑射,不敢有半分懈怠。如今前线有战,我也想去——”

他话音未落,就被长公主阻止:“万万不可!你关乎国本,金贵之身,怎可冒如此风险?”

“是。孩儿谨遵姑母吩咐。”他应道,目光微微闪烁。

忽然此时,他似察觉到李霓裳停在门口,忙转过身,唤一声阿姐,又小心地道:“我也给阿姐备下吃食,等下正要送去的。”

李霓裳面上露出笑容,点头入内。

长公主示意李珑与众人出去。李珑与老女官等人依言走了出去。他行至走廊拐角处,见离得远了,面上方才的恭谨之色也消失,听到身后跟上的贴身婢女柳儿问是否还去书房上学,勾了她的下巴,轻佻地低声调笑:“上什么学,叫人牵马来,你扮我的跟班,随我出城去……”说罢,叹了口气,“等我娶了亲,怕就不方便了。那个李家孙女,她哪有你好看……”咬着耳朵,也不知说了什么,婢女一面扭着俏脸躲闪,一面吃吃地低笑:“当心叫长公主瞧见了。”

“我姑母怕什么。你机灵点,千万别叫我阿姐知道倒是真的。她整日高高在上,人前人后端着,我看见她就心里发憷——”

“她是你胞姊,你怕她作甚。如今再如何威风,将来还不是要听从太子的命令!”

“话虽如此,谁知会是在何日呢——”

李珑转过拐角,险些撞到人,抬起头,见竟是瑟瑟,登时停步。

婢女惊恐万分,当场双腿一软,瘫在地上,不敢抬头。

瑟瑟脸容僵硬,目光从婢女的身上,缓缓转到李珑的脸上,死死盯着。

李珑起初也吓一大跳,面容煞白,很快反应过来,也噗通一下跪在她的面前,一把抱住她的膝。

“姑姑饶我!我知道姑姑对我最好了!我已知错,我往后再也不敢了!”

堂中,长公主正在和李霓裳说话:“……眼见你阿弟日益成材,姑母心中甚是宽慰。如今他也大了,李长寿的孙女就要及笄。姑母的意思,瑟瑟应当和你讲过吧?”

“崔重晏那厮真当该死!”她切齿地恨骂了几句。“不如尽快大婚,一来稳定人心,二来,也好彰显咱们天家恩典。”

李霓裳道:“前线有战,局面不稳,恐怕不是操办婚事的好时机。何妨延后,等战事结束再议,也是不迟。”

长公主不满道:“这并非我一个人的意思。乃是李长寿临走前自己也点头的。”

见李霓裳依旧沉吟,长公主走到她的身畔,附耳低声道:“你糊涂了吗?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将李长寿一家人绑紧,这样他才肯拼死,为咱们出力!人心难测,万一他若如范方明儿子一样,临阵倒戈,咱们后悔也就晚了!”

“李刺史的忠心,无须婚事挟裹。姑母多心,恐怕反而叫李刺史心寒。”

“你!”长公主面露恼怒之色,欲带发作,又强忍下去。

“此事就这样了,日后再说。”李霓裳说道,“正好新筹到了一批军资,这趟我亲自送去,犒赏将士。”

长公主的第一反应便是反对:“不行!太过危险了!而且,那种全是腌臜男人的地方,你金枝玉叶之体,怎可……”

话未说完,她停了下来,怔怔凝望李霓裳片刻,眼眶慢慢红了。

“阿娇,难为你了……”

她转面,揩去眼角湿痕,吩咐人:“快叫瑟瑟去将太子请来……”

“不必了。”

李霓裳知她用意,是想叫李珑前来道谢,发声阻拦。

“太子天资聪颖,是可造之材。可惜从小与我分开,以致于生分了。这几年我和他说了什么,他未必也真正入心。我看他与姑母颇为亲近,烦请姑母多多留意,叫他务必戒骄戒躁,万勿辜负李刺史胡太傅和一众将士与万千子民的拥戴。”

长公主点头:“这不用你说,我自然知晓。”

“不好了——”

就在这时,伴着一道仓促的脚步之声,只见老女官仓皇地奔了进来。

“不好了!出大事了!”

老女官喘息道。

“说是忠节小将军出事了!”

李霓裳的心猛然一跳,迈步急冲出去。

那名从鹿关日夜兼程赶回报讯的士兵满身血污,看见李霓裳,当场下跪,泣血谢罪。

他带来了一个极为不好的消息。

就在数日之前,崔栩因复仇心切,不顾李忠节劝阻,带着人马出关,突袭一个探说是崔重晏粮仓的据点,不料落入崔重晏设的陷阱。李忠节为救人出兵。混战之后,崔栩带人侥幸脱身,李忠节和一队亲兵共百余人不慎落单,被截断退路,被迫退往附近的一座营垒。

崔重晏得知消息,亲自带人包围营垒。万幸营垒依山而建,十分坚固,且入口险绝,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崔重晏一时也难以攻破。

“崔将军数次领兵返回,想要破开包围救人,奈何重重把守,他也受了伤,又担心鹿关空虚,万一有失,只能暂时先退回守关。”

“他说他也没脸再见公主与李刺史的面了,如今只求能救出小将军,等他杀了仇敌,大仇得报,他便自刎谢罪!”

“假使被困,他们最长能坚持多久?”李霓裳压下心头因这个消息而带来的惊惧之感,问道。

“那地原本常设十来人,作日常守望而已,储备有限,最长恐怕只能坚持半个月!”

李霓裳片刻也未敢耽搁,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李长寿所在的平城。

隔日,她便快马抵达数百里外的平城。

更夫敲响子时的梆声,老将军身上的战甲在月光下泛起冷霜。为了不影响军心,数百里外的那个消息,并未在这里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