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纵横天下的牛人们,连死也充满阴谋(第8/8页)
关于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说法也是传得沸沸扬扬: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竟然声称她是杨贵妃的后裔。对于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人们感到无比震惊,杨贵妃的后人怎么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当年的贵妃莫非真的逃离了大唐转道东瀛了吗?更多的人宁愿相信这只是山口百惠的炒作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如今有许多学者都试图解开杨贵妃的身死之谜,甚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但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了,杨贵妃早已灰飞烟灭,化成了泥土,无处可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杨贵妃是生是死的传闻之所以争论不休,一方面是因为史料的记载粗略不详,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幻想。
柳如是自缢的真实原因
在明清易代之际,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歌妓才女。她气质高雅,才色并茂,有着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在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她尽全力资助和慰劳抗清义军,因此名气很大,她就是柳如是。
柳如是生于明万历五十年(1622),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卖给一个名妓做养女,妙龄时流落青楼。崇祯十四年,刚过20的她嫁给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随后几天,柳如是也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那么,这位才艺双绝的明末名妓自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史学家认为,因为受到他人逼迫,柳如是才选择自尽,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柳如是嫁到钱家时,钱谦益的原配陈氏还在,另外还有几房侍妾,但是,随着柳如是的到来,钱家的经济大权逐渐掌握在她的手中,这自然会引起了钱氏族人的不满。所以,钱谦益刚刚去世,争夺家产的斗争也就随即爆发,这就是“钱氏家变”。
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却要瓜分他的财产,并且聚众大闹。原配陈氏与其他侍妾失宠多年,早就对柳如是恨之入骨,因此趁着这个机会,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即使柳如是散尽千两白银,但众人还是喧闹如故。柳如是几经斡旋,终不成功。
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而族人的无理取闹,也让她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于是她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
另外,还有一些史学家认为柳如是与钱谦益的感情深厚,因此殉节而死。但是,从史料中我们知道,在某些事情上,柳如是对丈夫的做法是极其不满的。例如,当清军兵临城下时,柳如是想要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先是沉默不语,然后才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则“奋身欲沉池水中”,最后被钱谦益硬托住而获救。
清军统一天下后,钱谦益作为明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必定会引起新政权的注意。于是柳如是再次劝钱谦益以死保节,但钱谦益犹豫再三,最终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要求。
钱谦益的一生中有许多污点。虽然他后来辞掉官职,不再为清廷效力,但柳如是对他的这些所作所为仍然耿耿于怀。当钱谦益晚年不得意,说“要死”时,柳如是甚至嘲讽说:“当初不死,现在已经晚了。”所以,柳如是为钱谦益殉节一说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名妓陈圆圆魂归何处
山海关战役后,吴三桂从李自成手中夺回陈圆圆。随后他被清政府封为平西王,陈圆圆也跟着他去了云南。那么,之后的陈圆圆经历了哪些事情?她的结局如何呢?
史学界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陈圆圆年老色衰,好色的吴三桂对她心生厌倦,转而疼爱“四面观音”“八面观音”(吴三桂宠妾的绰号)。看破红尘的陈圆圆立意吃斋念佛,不与他人争宠。虽然她还住在吴三桂的寝宫,但独处一室,常年吃素,与外事隔绝,与“出家”无本质区别。
还有一种说法,当清兵攻破昆明城时,吴三桂之孙吴世璠服毒自杀,而吴世璠的妻子与陈圆圆均自缢而亡,或陈圆圆绝食而死。清代文人孙旭在《平吴录》中记载:“(吴三桂叛乱失败时)桂妻张氏前死,陈沅(圆)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而死。”《平滇始末》也说:“陈娘娘、印太太及伪皇后俱自缢。”又有人说,陈圆圆在吴三桂兵败后,没有自杀或者绝食而亡,而是在昆明归化寺出家做尼姑,法名“寂静”。
直到1983年,贵州岑巩县的考古工作者提出“陈圆圆魂归岑巩”的说法,据称,在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有一个土堆,便是陈圆圆的墓。墓碑上刻有“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孙媳: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原来,马家寨的人全部姓吴,是吴三桂的后代。当年,吴三桂兵败,其爱将马宝将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儿子吴启华偷偷送至思州(今岑巩)。后来,吴启华为纪念马宝的救命之恩,也为躲避清朝政府的追杀,就改姓马,其居住的寨子就叫马家寨。陈圆圆死后,家人不敢明目张胆地写着她的名字,便采用暗语。“先妣”指已经去世的母亲;“吴门”即指代吴家,也表明这里所藏之人是苏州人,古时候苏州亦称吴门;“聂”可看作“双耳”,陈圆圆本名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和陈都带有“耳”字旁,且“双”字含有美好、团圆之意,因此“聂”暗指陈圆圆;“位席”有正妃之意,表示其地位崇高。于是墓碑上“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可以理解成“母亲苏州人氏陈圆圆王妃之墓”。但后来有人根据史书记载,“马宝在楚雄继续对抗,最后兵败被俘,被押送省城,终被凌迟致死”,认为马宝没有去过思州。
一代美女陈圆圆究竟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尼,还是为吴三桂殉情,抑或吴三桂兵败后她隐姓埋名生活数年?至今,史学界也没有统一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