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秋叶胜花(57)二更(第2/2页)

便是有人时有时无的观察她,也真没觉得她有什么问题。

四爷每天两点一线,厂里、家里,家里、厂里,交际应酬少,回家就关门闭户。

两口子这样,再怎么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家而已,咋就工党呢?胡说八道!

王友良心说:是也罢,不是也罢!那么些人都敢用金四能,这又能出多大的事呢?不交恶就是了。

冯小琴端了饺子递过去:“我爹说,还是要离是非人远些!咱也不是啥大能,不小心惹祸上身就不好了。”

王友良看她:“那回去吧!回你娘家去吧。”

冯小琴:“……”她委屈的低头:“我爹也是为咱好的。”再说了,“当官……不是不兴有姨太太么?不查还好,要是查起来……怕是不好吧。”

王友良看了对方一眼,说王婆子:“把冯姑娘送到老宅去!老宅那边还能住人。她说的对,能养在外面,不能接到家里。你把老宅过到她名下,以后按月给她三块大洋过日子就行!我有空就去找她。”

冯小琴:“……”她一下子就哭出来了,“你啥意思?”

“不想要院子?那也行,把你送回冯家。”

冯小琴要了院子,然后被赶出去住了。

如此半年,真就是十分的安静。他们是两条要紧的物资运输线上的一环,不在于涉险,而在于稳,在于谨慎,在于做好这个保障工作。

一入秋,天才有了一些早晚,这一天,全城的广播都在播报:日本投降了!

投降了!投降了!

金叶欢呼着往大门外跑:“飞机不下蛋了!飞机再不来下蛋了!”

对孩子而言,那盘旋于头顶的轰鸣声,那爆炸引起的大地震颤,那头上噗嗖嗖落下的尘土,那从防空洞出来满个城市都弥漫的硝烟味,对孩子们而言就是最大的噩梦。

金枝跟着往出跑,跑出去又跑回来:“娘,我敢上学了!我要上学去。”

金忠还不知道什么是上学,只跟着姐姐们瞎跑:“上学!上学!不下蛋!不下蛋!”

城里久不闻的鞭炮声重新燃放,一直到晚上,鞭炮声都不减。人们奔走相告,相互庆贺这胜利。

晚上,数以万计的百姓手举火把,钟楼鼓楼人山人海。

那么多的学生,百姓都上了街头。长安的教育资源好,就是因为战时,周边豫省、晋省等省份都在打仗,学校迁移,入了长安。而今这么多的学生一起涌上街头,跟当地的百姓一起欢庆胜利,年轻的脸年轻的朝气,大家似乎有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

这股子欢庆的余韵还在,九月份,桐桐就送了金枝和金叶去学校。

今年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多了几倍,但到学校一打问,桐桐愣住了:“学校多少?”

“法币四十万,一个学期。”老师这么说着。

边上是来送孩子上学的李喜春,她儿子六岁了,也该上学了。这会子她也不由的探出头来:“啥四十万?”

“低年级,一个学期,学费四十万。”

我的乖乖啊!好些牵着孩子来的家长都被劝退了,连多问一句都不敢,牵着孩子自觉的回去了。

前后十来分钟,挤的满满当当学校广场,走了九成的人,稀稀拉拉的剩下的都是家境好。

李喜春哭笑不得:“四十万?这也太贵了!”贵了离谱了。

“没办法呀!都是这样。私立的更贵,没有四百万法币,进不了学校的。”老师给家长发了通知单:“拿这个通知单去票号缴,盖印之后拿来,孩子才能入学。”

桐桐:“……”我家两个一起上,这就得法币八十万呐!

金枝怯怯的:“娘,我不上学了。”

“怎么能不上学呢?”桐桐牵着俩孩子,跟老师要了两张,“我家俩个学生,给两张吧。”

本来不要四爷管的,但现在不得不叫四爷跑一趟,专门去给孩子缴费。

第二天又拿着那个单子,老师在学校门口收,然后登记名字,家庭情况,这才放孩子进去。

桐桐在门口站了二十分钟,一共进去了七个孩子,还包括自家那俩。

送了孩子回来,巷子里都在骂:这哪上的起学?

可不就是!上不起。

桐桐跟大家聊了一会子,这才带着儿子走:“天一冷,就再不理发了。趁着这个功夫,给孩子剃个头。”

这还真是的,得给孩子剃头了。

巷子口有剃头挑子,这会子也没啥生意。金忠乖乖的坐过去,叫人家给剃头。

剃头师傅说:“林先生,咱先说啊,剃头的价涨了。”

“涨就涨吧!”桐桐就掏钱:“多少钱?”

“八千!”

桐桐:“……”她瞪大了眼睛:“多少?”

“八千!”

“前几天我家那口子来不是还是五千吗?”

“涨了!您是不是很长时间不买面粉了,现在面粉都涨成啥样了,再按五千收,我家就得饿死人。全城都涨了,不是只我涨了!”

“那就八千吧!八千就八千……”总得剃头吧。

桐桐先给了钱,跟边上糕点铺子的掌柜就搭话:“剃头是手艺,涨价吧,还总能挣!我这铺子是开不成了。”

对方说着话就出来,模样像是要哭了一样:“今儿的面粉价,一斤两万。”

桐桐好长时间没去买粮食了,总想着今年秋粮下来再买些。没想到面粉涨价这么疯狂,一斤两万。

那要是这样:“一袋十斤的面粉,得二十万?”

可不嘛!面粉厂出来的小袋,一袋十斤,二十万。有五十斤的大袋面粉,一百万。

桐桐:“……”这么一算,孩子学费真心不贵!公立四十万,只相当于二十斤面粉的价格。私立四百万也不过分,这才相当于二百斤面粉的价格。

私立得给老师发工资,以面粉来计价,哪里贵了?

但如今面粉都涨成这个样子了,那其他东西必然跟着涨价。

所以,胜利了,好日子并没有来:有人囤积操纵物价,毫不顾及百姓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