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这些“民间智慧”这些“土方子”(第2/2页)

美方对这一套技术真的是大成了,信手拈来道:“原料预处理单元是不是失效了,比如脱硫、干燥塔这些,如果这部分没有到位,也可能导致含水量超标……”

这次讨论得有点久。

林巧枝听着做了一些记录,她顺手还标注了一下,这些点分别都是哪些人提的。

刚刚淡下去的怀疑又起来了,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日本人先是大力赞同美方在会议上提出的温度意见,然后美日双方都说进水不可能是自己的问题。

但在实际技术讨论环节,美方给出了一系列针对日方设备的检查方案,但日方给出的建议……林巧枝看了看笔记本,表面看着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都是含糊其辞,几乎没有几条建设性意见,尤其是没有率先提出的。

林巧枝:“……”

看向对面日方团队,看着一副积极讨论的样子,hei!hei!的,说几句话还偶尔点头那样鞠个躬,搞得好像很有礼貌一样。

翻译十句里要带三句:“阁下所言极是。”

你倒是倒一点干货啊!

回头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可能,林巧枝就不像内行人分得那么细了,她简单粗暴的划分为外部泄露、内部产生。

“做同位素标记实验吧。”林巧枝干脆道,她们想要超过美方和日方,从排查设计上动巧思,肯定是太被动了,还有日本这边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不留神就被带到沟里了。

她提出:“不管是原料带水,还是裂解保护蒸汽系统,这些水的来源,我们分别注入D2O标记水。”顿了顿,“完成反应之后,直接在急冷油分离出的水相里,看能不能检测出氘同位素。”

她看向卢当山,求证道:“除了内部有可能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可能遇到麻烦,这个思路应该没有问题吧?”

“这……倒是没有问题。”卢当山犹豫着说,唯一的缺点就是费时费力且费原材料,而且运气不好的话,几乎要做穷尽测试。

会议室里看向林巧枝的目光有些稀奇。

这就好像高中生看到题目,明明列出三元二次方程组可以大概一页算式解决的问题,却有人提出我们不设未知数,不列方程组,就用小学纯算的办法一笔笔算。

但林巧枝这个提议,却是得到了国内极大的认可和支持。

笨办法就笨办法。

我们既然暂时跑不快,那就走慢一点,走稳一点。

而且以中国一路走过来的经验来看,他们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可以自力更生,很多时候就是依靠这些“民间智慧”这些“土方子”,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于是,整个车间里,所有工人抱着极大的热情,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安斯艾等人看着这一幕,终于是意识到不对起来。

浑身笼罩着一种被外行指导内行的、难以忽视的不敢置信……到底是什么人在教我解三元二次方程组?到底是什么人在带着他们这些世界顶级乙烯生产技术专家走?

这个“林专家”,真的是行业专家吗?

终于是忍不住开口问了一下。

“她肯定是,这毋庸置疑。”卢当山认真强调,只是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据我了解,她确实是为了解决这个30万吨乙烯技术,才特意学习化工这一块的知识。”

安斯艾等人觉得自己的翻译肯定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