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天爷啊,莫不是歹人?

虽然外间风冷,可元娘紧张得心口直跳,一股热气冒往四肢百骸,手心沁汗。

她是不是得叫人?

但这样一来会惊扰贼人,二*来说不准会遭贼记恨。

之前没听说三及第巷被偷过啊,徐承儿也说这里地处繁华,军巡铺的铺兵夜间都要在巷里巡逻,很是尽责。当然,巷子里住的人家也会“识趣”的在三节送礼,平日给点辛苦钱,不仅是军巡铺,还有潜火队也是一样的,都得孝敬。

别以为他们当不得正经官吏,就瞧不上眼。

正是小鬼才难缠。

今日不识趣不给孝敬,明日保不齐遭灾着火,人家动作稍慢些,再大的家业也付之一炬。何况给的钱也不多,真就是点辛苦费罢了,人家也不狮子大开口,小门小户收的少,开铺子做生意的怕惹事,则会多收一点。

可也多不到哪去,绝不叫人伤筋动骨。

都是人精子,闹得太难看往后还如何继续要钱?

元娘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她们家搬来没两日,邻居都没认清呢,军巡铺的人就来了,王婆婆给了辛苦钱才肯走,走的时候笑容满面,说话什么的都很客气,倒是不像说书人口中的恶霸那样无赖凶恶。

她当时觉得很稀奇,还与徐承儿说起过。

哪知徐承儿破天荒露出讥讽神情,说只要能拿到钱,人人都能做斯文好人,都是表象而已,实则都是豺狼。

元娘这才知道,原来,三及第巷就徐家一家医铺,生意好得很,所以每月被收的辛苦钱最多。尽管和徐家挣的钱比起来不算什么,还是叫徐承儿恶心得不行,当然也有受她阿翁影响的缘故。

徐承儿她阿翁私底下没少骂铺兵,乃至是其背后的厢军,说上下都渐显糜烂之态,军纪不严,燕云十六州还没夺回来呢,就知道欺压百姓。哪怕钱不多,也如苍蝇孑孓一般,叫人厌烦!

元娘稍作回想,便收回思绪。

其实,因为三及第巷富裕,给的辛苦费丰厚,铺兵们较新曹门等偏远之处的人还算勤勉,治安也好,照理应该不至于。

想到这一茬,元娘更是静静不动,连蹲下的身子也愈发压低,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看还真看出了门道。

在巷子里猫着腰,各个角落探头的那个黑影,托汴京灯火通明的福,依稀能看到面容,眼熟得很。因为她与他发生过争执,他的长相清晰记在脑海,这时候就浮现了。

阮小二!

虽然不肯定他叫这个名,但人是能对上的。

元娘的警惕心稍消,她观察了这么久,也能看出他的动作不像是偷窃之类,倒像是沿着巷道找什么东西,所以才各个角落杂草处都钻。

稀奇了,大晚上的是找什么呢?

*

第二日,元娘就得到了答案。

找猫!

听着徐承儿的话,元娘察觉到一丝心虚,她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

果然,只听徐承儿继续道:“你还记得我们聘了两只猫儿吗,还剩下一只黑白色的小狸猫,就是被阮家小二给聘走了,说是爱猫如命,成日陪着,也不爱出去瞎玩讨嫌了,于娘子都省了不少力,能安安静静做绣活,不必出去寻他。

“为此,于娘子心底高兴,常常去市井买猫饭回来,亦或是挑新鲜的鱼自己做。我娘说连着数日都能在早市碰见于娘子买鱼,瞧神色还颇为高兴。”

元娘把头一低,呜呼一声趴在桌面,更心虚了。

她算是知道昨夜自家小花吃的鱼怎么来的了,是人家于娘子赶早出去买的!

而且,阮小二最后肯定没找到猫儿。

因为……

那只黑白色小猫最后在她家廊下睡了一夜,早上起来她还看见猫了呢。阿奶还问是怎么回事,元娘复述了一遍夜里的情形,阿奶肉眼可见动容了,说畜生尚有情谊,不要拦,往后再遇到也可以多喂点饭。

结果谁知道……

“你怎么了?”徐承儿注意到元娘的神色不对劲,面露疑惑。

元娘欲哭无泪,苦着脸摇头。

“我没事,只是……”

“……把人家的猫拐走了而已。”

正在吃油饼的徐承儿惊得呛住,捶着胸直咳嗽,但这丝毫不妨碍她睁大眼睛,大声喊道:“你,咳咳,好端端,咳,拐猫做什么,咳咳咳……”

徐承儿捶了半天,还是元娘及时端来豆乳,徐承儿咕噜咕噜饮了大半碗才算是顺下气,长舒了口气。

而后,她眉毛竖起,声量陡然拔高,质问道:“你就不怕阮小二那泼才找你拼命,他把那猫看得和命似的,一宿没睡寻到天亮!”

元娘愁眉苦脸,一手托腮叹气,“我也没想到,是那只狸猫自己寻来的,我还以为它无家可归呢。它还叼了一只鱼喂给我家小花,哪成想是阮家的。”

徐承儿拍了拍元娘的肩,“那它如今还在你家吗?”

元娘拧眉思索,“早上起来还在,待了好一会儿,跟着小花一块吃的饭,但阿奶喊我过来送吃食的时候,好像便未曾看到踪影了。”

“那便没事了。”徐承儿安下心,总算开始宽慰元娘,“又不是你故意要把猫儿拐回家,不见了应当是自己跑回去了,我说怎么阮小二寻猫的动静后面没了。你也别放在心上,他再混不吝也怕他哥他娘,听说阮家大哥过几日就要休沐回来,阮小二近两日可得安生了。”

元娘还记得初见时阮小二顽皮的样子,禁不住好奇,“阮家大哥这么厉害吗?”

徐承儿使劲点头,不带半分犹豫,斩钉截铁说,“他是顶顶公道忠厚的人,又急公好义,三及第巷的人家就没有不夸他的。凡是找上他家的,他绝不偏私,该怎么罚阮小二就怎么罚,还能叫阮小二心服口服。甚至邻里有些纠纷还会找他来断呢!”

说着说着,徐承儿就惋惜起来。

“阮家大哥武艺好,学问更好,可惜从军了,而非考科举,否则,我们巷子说不定能改名叫四及第巷呢!”

国朝重文轻武,就是同品级的官员,武将都比文官低半截,在百姓眼里行伍里讨饭吃自然比不得科举后做俸禄优渥的官老爷。

何况,阮家大哥还没熬出头,尚且只是个低阶武官。

在徐承儿学着长辈摇头感叹时,不知道回事就被弹了一脑瓜,徐承儿捂头恼怒上看,却见是她家阿翁,又气又无可奈何,恼得周身颤动,怒道:“阿翁!”

徐家阿翁是个符合百姓刻板印象的医者,花白胡子,清瘦,但呼吸吐纳似乎与常人不同,自带几分气韵劲头,叫人一瞧就知道这是个精神矍铄的老者。

他的眼睛倒是很慈祥平和,可被他盯久了却会叫人心底发毛,好似什么秘密都藏不住,不必你说,他也能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