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3页)

譬如,徐承儿给她送礼的时候,她脸上全无将要嫁人的娇羞,虽也笑,却是对着徐承儿,而非因婚事而高兴。甚至,谈话的时候不小心提及,眼里也是淡淡。

这屋子虽拾掇得好看,屋内也暖和,可总迷漫着一点子悲意,尤其是窗下的绣架子,那正在绣的嫁妆,上头红红紫紫的丝线恍惚一看好像血盆大口,不经意间嚼着人的血肉。

直到从窦家出来,元娘都觉得心口坠坠,闷得喘不过气。

她莫名有点想哭,但流不出泪。

就是……惋惜。

但也没来得及细想,元娘就去了下一家。

这下一家可是让元娘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出错。

是的,就是阮小二家。

元娘还特意提了条晒干的鱼,这是她用自己攒的钱买的,所幸汴京附近四条河,不买名贵稀缺的品类,大部分水产还是很便宜的。

她在徐承儿的陪伴下,鼓足勇气敲门,已经做好了把鱼送还给阮小二,然后被刁难的准备。

但开门的却是一个很魁梧的青年,穿着短打,手腕用带子一圈圈绑起,脚上是双厚底黑靴,看着就很有武人的利落威风。

可他却没有仗着武艺逞凶斗狠。

盖因他一见到元娘和徐承儿,古铜色的脸上就露出一口大白牙,笑得很有邻家大哥对小孩的温和宠溺模样,“是承儿啊,又长高了。

“这是新邻居家的孙女吧?”

他和承儿打完招呼,又注意到了元娘。

他和元娘对视,眼神却没有武人的侵略感,就像是普通的宽厚邻家大哥,略带歉意道:“真是对不住,我都听我娘说了,二郎性情顽劣,我回来后已罚他在院子里蹲了一个时辰。”

说罢,他探身进门,把阮小二给喊了出来。

不同于对两个邻家小娘子的温和,对着弟弟,阮大要凶很多,语气严厉,便是路过的壮汉听了都要一激灵。

但他转过头对元娘和徐承儿的时候,又是先前温厚的模样了,“他先前做错,还未向你致歉。”

元娘连连摆手,手上提着的鱼干直晃悠,“不不不,不必了,我是来送东西的,我阿奶过段时日开油饼店,她做了些吃的,想请邻里帮着尝一尝味道如何,还请您收下。”

“实在客气,既是邻里,自当捧场,我没甚本事,倒有一帮朋友在汴京,到时一定带他们去见识一二。”阮大笑道。

元娘才不想和阮小二打交道,无礼顽劣的半大少年有甚好见的?

她忙道:“对了,这是我买的鱼。实在对不住,前几日您家的猫儿叼了只鱼儿到我家宅子,那鱼被我家猫给吃了,听说那日您弟弟找了一夜的猫,我当时并不清楚。”

“这有什么。”阮大摇头,坚决不肯收,“再说了,那是猫自己跑出去,自己叼的鱼,与你何干,若执意要送,岂不是叫我们心里难安?”

元娘都打算把鱼一塞,直接拉着徐承儿跑人了。

乡里人客套,偶尔送些东西就要推来递去的,根据元娘多年所见,还是这招最好用。

然而还不等她做,阮小二就已经到了宅子门前,毫不给人反应的机会,倒头就拜,“我错了!上回是我失言,认打认罚认骂,只请你宽宥!”

他说话声也洪亮,倒把元娘吓了一跳。

于是,阮大的手瞬间就打下去了,看似只是拍肩膀,看阮小二龇牙咧嘴的表情就知道轻不了,“好好说,那么大声做什么?”

阮小二二话不说又小声重复了一遍。

元娘这么外向的人都被尴尬到,只神情生硬的不断摆手,“不不,我真没有生气,都过去了,他也没说太多难听的。”

阮大闻言却一反先前爱笑宽厚的模样,正色道:“凶行止于有无,不论众寡。他既对你口出恶言,便是错,今日行小恶,明日行大恶。”

看得出来,阮大对阮小二的品行很看重。

阮小二也很怕这个大哥,他已经不敢抬眼了,被训得死死。

元娘怔了怔,她虽不识字,也能听懂大概意思,不由得认同点头,“您说的很对。”

阮大看着阮小二态度诚恳,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但于娘子恰好出门去了,宅子里就他们两个男子,不好请陈元娘和徐承儿进去坐坐,只能收了她送的吃食,然后去巷子外买了两碗桂花酒酿酥酪请她们两个小娘子吃。

阮大的想法很直白简单,元娘和承儿都是小娘子,小娘子都爱吃甜的,桂花酒酿甜,酥酪也甜,甜上加甜,她们俩肯定会喜欢。

虽然不大对,但碰巧元娘和承儿还真喜欢。

也算皆大欢喜。

而且……

元娘最后还偷偷把鱼挂他们家门后了!

哈哈,想起自己的当机立断,机智果决,元娘忍不住想叉腰大笑。

她挽着徐承儿,两人再走一步就能拐过阮家宅子所在的巷角。

忽然,身后有道声音在喊她。

不至于吧,一条鱼而已,也要追上了还给她吗?

就在元娘犹豫着是转头收下,还是拉着承儿快步走开的时候,人已经跑到跟前了。阮小二抱着黑白毛色的小猫,看着她欲言又止,目光一碰到她灵动的眼睛,就如触电般迅速挪开。

他好不容易鼓足勇气道:“我……我们家乌嘴,能时常去找你、你们家猫儿玩吗?”

吓死她了,她还以为他要说什么大事呢。

竟这般简单。

元娘欣然颔首,“当然可以,它们是一母同胞的小猫,本来就该一块玩。”

得到她允准,阮小二当即笑颜逐开,整个人都雀跃不已,抱着乌嘴可劲朝元娘她们摆手,目送她们离开。

元娘有些莫名,但她想到另一件事,原来这种小猫叫乌嘴,取名倒是很生动。

它浑身黑白相间,大半张脸是白的,嘴上那一撮却是黑的,一听这个名字就能猜想出它的样子。

元娘有些心虚,自己给小花取的名字是不是不够好听,也不够有趣。

她摇摇脑袋,把烦恼都晃出去,继续去下一家送吃食去了。

下一家是方婆婆,就是那个时不时给阿奶送笋的邻居,这回元娘去了,依然没有空手而归,获得了一坛腌好的糟萝匐。

……

总之,今日也是忙碌的呢!

元娘很有成就感。

傍晚,她就围在王婆婆身边,叽叽喳喳的讲今日的见闻。

尤其是在窦家的。

她神情浮夸的把当时的情形演了一遍,末了,又是骄傲又是仰下巴,“犀郎真争气,神童,哈哈,被人当众这么一喊,我觉得我自己都变厉害了。”

王婆婆真好把最后一盘菜炒完,她用围布擦了擦手,应道:“是啊,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