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王婆婆是极好的养气功夫,若非旁人欺凌上门,她的情绪往往很平稳,元娘很少看见她这样失态。

她现下怨愤的模样,仿佛是另一个人。

元娘能感受到阿奶在多年隐忍后,仍旧刻骨的恨意。

也是,谁能不恨?

家财丧尽,独子壮年而亡,本该是在汴京享锦衣玉食的孙女孙子沦落乡野,她自己更是受了许多苦楚,日日有做不尽的农活,手上的水泡磨破出血,结痂,而后又生出水泡,如此往复,最后生出粗粝的厚茧。

她手上许多道柴刀刮出的伤口,早已不再流血了,可划痕永远割在心口,难以磨灭。

甚至是元娘自己,她在听到王婆婆所言时,亦是整个人如被定住,战栗着而无法喘息。

“构陷?”元娘努力呼吸,抵抗着窒息感,艰难开口。

王婆婆点头,一双老眼深邃锐利,彻底摒弃了市井老妇的外皮,尽显睿智,“你爹是一甲探花,正正经经的进士及第,初入官场便逢先帝恩赏,授予大理评事一职。

“因年少得志,满腔热忱地施展抱负,又有你已故祖父留下的荫蔽,他很快就升职了,未及而立便做了大理寺丞,一时风光无俩,人人皆赞他年轻有为,来日说不准封王拜相。直至,你爹经手了一桩贪墨案,那桩贪墨案非同小可,事关军中辎重,甚至影响了北边的战局。上报到大理寺时,已是板上钉钉的铁证。

“可你爹察觉有异,那位被诬陷贪墨的将军,与你祖父乃是莫逆之交,多年袍泽兄弟,为人忠直刚正。你爹便开始探查此案,却发现所谓铁证,疑点重重。还未及把证据上呈,针对他的弹劾接踵而至,说他疏于职守、贪墨敛财,罗列罪名,一路被贬,直到做起那小小县丞,再也掺和不进此事。

“你爹虽受挫,依旧一心赤忱,治下极为尽心,他当时心气未灭,纵使辛苦些,日子尚算好过。也正是在那时候,与岁数相当的魏县令引为好友,两人一块施展抱负。很快,治下清明,百姓一片赞誉,上峰考核皆为上上。当时,两家便定下婚事。再后来,三年期满,那位魏县令调任升职,你爹仍任原职。

“两家来往依旧,本以为当年之事,已经完全过去。可你爹实在是个犟种,暗地里还与那位因贪墨而满门抄斩的将军,侥幸逃出来的后人有来往。甚至,还欲助其伸冤。

“那状纸没来得及到御前,就已经被截下。将军后人不知生死,你爹也被人罗列罪证下狱,我丧尽家财,腆脸四处求告,已经交恶的娘家,多年不往来的故旧,一家家上门,一处处送钱打点。”

王婆婆愈是说,愈是情绪激昂,咬牙切齿,眼含热泪,死死蹙着眼眶,不叫泪落下。

可比起恨,她眼里更多的是痛,独子的遭遇如同钝刀在剜她血肉,声似杜鹃啼血,“你爹没死,人却废了,也被削去官职。他自此一蹶不振,每逢阴雨,浑身如同滚针板般疼痛。”

元娘捂嘴,她肌肤雪白,眼眶发红若兔,眼泪止不住的落下。

她哽咽着道:“爹爹,他那样痛吗?”

可明明,元娘记忆里面容模糊不清的父亲,即便很虚弱,可总是温和浅笑,同她说话也很温柔,会轻声为她念书,教她背诗,会夸她,说她是最聪慧的。

与他相处,如沐春风,永远是那样不疾不徐,叫人从心底涌起清泉般舒服宁静。

王婆婆深吸一口气,拥住元娘,尽量冷静地说道:“我虽不知当年究竟有多少人参与进霸州贪墨案,却知道有韩修正的手笔。这老匹夫一生重名,看着为民为社稷呕心沥血,却是个伪善小人。

“你爹不是冒进的人,当年,寻到证据先是呈给韩修正,他是你爹的恩师,你爹一直敬重仰赖。可后来,就开始被弹劾。你爹客死异乡,他却升任至同平章事,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好在,他党争败落后,被迫致仕。

“说起来,还该谢谢你爹的那位好友,当年的魏县令,如今官居参知政事的魏相公,若非他,还不知□□那老东西可以风光多久。”

元娘被一连串的话,惊得心绪难平,她咽了咽口水,眼神里非但没有惊喜,甚至还有些惊恐,“阿奶,你是说,与我退婚的那户人家,是魏参知政事家?”

王婆婆颔首,板起的脸,严肃的目光,无一不证实她说的是真话。

元娘心绪难平,她很快抬头继续问,“我们,能不能帮爹报仇!”

她问话,语气却是坚决的。

“哪有那么简单。”王婆婆轻叹,“那些人多已身居要职,而且我所知晓的也只有一个韩修正。”

王婆婆一手抱着元娘的肩,一手无意识顺着她的发丝,目光盯着半空,语气发沉,“要等,等他们老了,等他们失势,等你弟弟高中做官,只要陈家人死不绝,你爹的冤屈总有一日能洗清。

“但那太久了,我本意是不想叫你知道。你是女儿身,处世本就艰难,何必再背上一份仇恨。

“当初,到了汴京,我曾带犀郎来此,要他跪在那棵与你陈家祖宅建成时一块种下,见证陈氏兴衰,已有两百余年的桑树下,起誓勿忘此仇。纵然他不成,他的子子孙孙也得记着。”

王婆婆的眼睛并非注视虚无的半空,而是透过层层院墙,望着桑树所在的方位,那目光深邃悠远,像是跨越时光长河,自远古而来的凝望。

她回望元娘,言语郑重,“你既已知晓,我也不得不要求于你,来日若有机缘,定要为你爹争个公道。即使你做不到,十年也好,五十年也罢,若见仇人身死,就到桑树边焚书信于地下,告知我,告知你爹、你阿翁,以及那些横加冤死的人。

“你能做到吗,元娘?”

元娘粗暴抹去眼泪,咬牙点头,掷地有声道:“我能,此仇此恨,永世不忘!”

陈家祖宅的中堂建得很高,用的又多是青石砖板,元娘声音在空旷幽静的屋里不断回荡,似要镌刻在这座两百多年的建筑里,永远响彻回声。

听到满意的回答,王婆婆却并未有笑意,皱成川字的眉心,尽显岁月愁苦。

*

并未在此多加逗留,王婆很快就带元娘坐上轿子回去,这箱子也被王婆婆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元娘坐在摇晃的轿子里,人还是怔怔的,毕竟是忽然知道这样大的一件事,她年纪尚小,阅历不够,心绪不宁也是应有的。

但她想到什么,忽然坐直,扯住阿奶的衣袖,神情慌乱,靠近阿奶极小声问道:“那若是被人知晓我们的家世……”

她还是很聪慧的,冷静下来,仔细道:“弟弟聪慧,又一心苦读,若是真的高中,能瞒得住籍贯家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