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我……”元娘迟迟给不出答复。

王婆婆始终坐在上首,等着元娘说完。

但一息、两息,一刻、两刻,元娘都说不出,王婆婆究竟是没了耐心,她叹息一声,显露出两分老态,是啊,她也已经上了年纪,也不知能庇护元娘和这个家多久。

她一手扶住椅子扶手,站了起来,步履竟有些蹒跚。

在她要经过元娘身侧离去的时候,元娘咬了咬唇,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你……”王婆婆侧身,望着跪在地上的元娘,目露疑惑不解,不明白她好端端的跪什么,纵然不同意这门亲事,难道她会按头成婚吗?

直到,元娘开口的那一刹那。

“我、我有心仪的人了,他名唤魏观,正是同平章事魏从严魏相公的独子,亦是曾经与我定下婚约的人。”

元娘说完,便低下了头,她不敢抬头看阿奶,她很清楚,阿奶在乡野的时候,为了生计,为了家里人,可以抛下一切胡搅蛮缠,但这不意味着阿奶是个随意的人,相反,阿奶有她自己的尊严与坚守。

践诺,从不是士大夫的专属。

阿奶同样看重。

既然已经收了人家的钱财,又如何能反悔。

原本,退婚就是在践踏她的尊严,如今自家转而反悔,不知该如何遭人耻笑。

元娘的心如被大手紧紧捏住,抽痛到她无法喘气,连手都在不自觉颤抖。她甚至不敢直视阿奶的面容,她怕看到阿奶失望的神情,或是强忍痛苦。

越是想,她心口便越是酸痛难忍。

一滴,两滴,三滴……

数不清的水珠啪嗒落在地上,又被融入地砖,消失不见。

元娘强迫自己抬头,她眼睛通红,可神情却很坚定,“我,我往后,不会再与他往来。”

她是心悦魏观,但比起阿奶,在困境中护着她的阿奶,为了照顾生病的她整夜不眠的阿奶,为了她的日后殚精竭虑的阿奶,那点心悦便如空中浮尘,轻飘易散。

但王婆婆什么都没说,她没说元娘做的对,也没有骂元娘,她只是摸了摸元娘的脸颊,叹了口气,把元娘扶了起来,擦干泪。

而后,王婆婆起身离开了堂屋。

元娘驻足不前,她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站在熟悉的屋子里,她却眼露迷茫,头一回生出不知所措的滋味。

王婆婆的沉默延续了很久,就连用饭的时候,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元娘亦不敢问,她就是用筷子夹着饭粒,心不在焉地数着。

直到夜里,岑娘子把元娘喊去,告诉元娘,午后王婆婆便去拒了那媒人。

元娘便知道,即便阿奶没说什么,但已经给出了答案。

世间任何事,与孙女比起来,都不值得一提。

*

然而,许是心中有气,王婆婆一直没有怎么理会元娘,就连她的殷勤讨好,也只得到了平淡的回应。

元娘只能等着王婆婆的气消。

而比起元娘与王婆婆之间的不寻常,家里的气氛却是因别的而开始凝重。

毫无疑问,是省试。

离省试的日子越近,就越叫人紧张,家里人都小心不已,全副心神都在陈括苍和孙令耀身上。

就连元娘也顾不得想魏观了,她帮着家里人一块做两人的护膝,还有背囊。听闻要考几日,寻常的吃食就怕会坏了,普通的胡饼又过于干巴,所以吃食就打算家里准备,不去外头买。而且,依照考场的规矩,兴许吃食还会被掰开一小块一小块的,所以松散的糕点也不行。

最后是王婆婆自己动手做,和外头卖的胡饼大差不差,只是掺了些榛子、山核桃等等,吃着要更香。

那山核桃还是隔壁徐家医铺的惠娘子送来的,是她娘家那边送的。

徐承儿与文修早些日子就已经成婚了,按理不该那么赶,但是徐家阿翁说,两人的婚事要尽早办,拖久了他可撑不到。

当时徐家阿翁一说,徐承儿面上不敢说什么,私下里找元娘哭了好久。

她说她是想成婚,但若是同阿翁比起来,她更愿意一辈子小姑独处,也不要阿翁走。

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寿命自己是做不得主的。

不过,还在时至今日,徐家阿翁还是好好地活着,虽然他日渐消瘦,已经是个干巴的老翁了,但是能说能笑,能走能跳,牙口也还成,仍旧能吃吃喝喝的。

徐家人才渐渐放下心,觉得徐家阿翁氏为了徐承儿的婚事,之前才那么说的。

但老人家嘛,想要看喜事,也能理解。

只要人活着就好。

不过,因为徐承儿和文修已经成婚,文修又双亲亡故,两人一块寄居在魏府也不像话,正好徐家空出许多屋子,多个人住才热闹,所以他们便一块住在了徐家。

陈括苍和孙令耀要省试,文修自然也要,文修又是徐家的女婿,徐承儿的舅家近来没少送东西,都是上好的山货。

而惠娘子是个爽利大方的人,两家交好,她也送了不少过来。

而王婆婆做吃食的时候,也一块做了文修的份,徐承儿也常常过来和元娘一块做护膝。

眼下诸般事情都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等着省试的那一日到来。

*

天还未亮,王婆婆就起来,摆了供桌,上了香。

等她进灶房的时候,却发现元娘和岑娘子、廖娘子都在,万贯已经在烧火了。王婆婆没说什么,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利索了一些。

整个早上,众人都没怎么说话,静静的。

因着大家都怕说错话,越是大日子,就越是少言。

陈括苍和孙令耀温习完书,入座用朝食的时候,迎来的就是众人关切的目光。孙令耀不自在地扭了扭屁股,陈括苍倒是泰然自若。

别说是家中的几人围着他看,便是上千人围着他看,他也是这副模样。

但这么一衬,就显得孙令耀有些不稳重。

而临行前,出门在外多日的孙大官人也赶了回来,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就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让他们好好考。

两人是即将要科举的贵重身体,自然不可能走路前去,但也不能坐轿子。

北宋不成文的规矩,妇孺可以坐人抬的小轿,但是成年男子就有许多顾忌了。庶民中,男子不可乘,官吏上朝也多是骑马,只有年老体弱的官吏才会被官家御赐乘轿的殊荣。

但现下骑马也不大适宜,孙令耀不知,但陈括苍真是生于乡野,长于市井,他要是贸然骑马,只会被摔下来。

所以陈家和徐家一块雇了马车,让三人坐着马车前去。

元娘和王婆婆几个女眷就是雇脚夫,坐轿子。

把人送进考场,才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