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合一】陛下,正经一些。(第2/5页)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求过一次陛下,请他务必不要再让徐氏女儿入宫,陛下当时是答应我的。”

徐德妃忽然笑了一下:“但我还是觉得不放心。”

姜云冉心想,景华琰这口碑,就连自己的妃嫔都不放心。

似乎猜到了姜云冉的想法,徐德妃说:“我不是不放心陛下,我是不放心徐氏。”

“徐氏已经大厦将倾,若阿兄能常胜如虹,倒是可以挽留他那一系,曾经忠义伯府的一众旁支门客,皆无法再延续曾经的荣耀。”

“徐氏成也权柄,败也权柄,只能说人心贪欲,走错了路。”

徐德妃身在宫中,对徐氏却了如指掌。

姜云冉忽然道:“若娘娘之前入军中,怕也同徐将军一般无二,能成为匡扶国祚的大将军。”

“你真会说话。”

徐德妃又笑了一下,终于看了她一眼。

她的眼眸依旧平静,无波无澜,没有行将就木的悲哀,也没有对过往的惋惜。

“难怪陛下这样喜欢你,我都要喜欢你了。”

今日的谈话很轻松,姜云冉也不由跟着笑了一下。

她眉眼弯弯,笑起来的样子尤其好看,仿佛三月天,春风拂面。

曾经剑拔弩张的两个人,此刻一坐一卧,竟是相谈甚欢。

徐德妃的眉目也柔和下来,她说:“我与徐家长辈已经决裂,但堂弟堂妹,我认为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抛去曾经的一手遮天,抛去为权柄蝇营狗苟,抛去贪心和不甘,重新成为纯臣,保家卫国,夙兴夜寐,徐氏才能有一线生机。”

姜云冉听懂了徐德妃的意思。

“不破不立,方能延绵。”

“是,不破不立。”

现在徐氏看似穷途末路,可若未来一代努力科举,重新跻身朝堂,未尝不能让徐氏重新迈入荣华。

这需要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努力。

但凡有这个决心,才能成就大事。

“我知道你能侍奉在陛下左右,若徐氏真有妄念,还请你多加提点,让陛下记得金口玉言。”

这件事,并不难。

对于姜云冉来说,不过举手之劳。

她想了想,终于道:“好。”

徐德妃狠狠松了口气。

“我能帮的,都尽力做到了,只看他们自己如何选择,如何努力。”

姜云冉看着她病弱的面容,还是道:“娘娘,您知晓贵妃娘娘的事情吗?”

徐德妃顿了顿,才道:“大抵是知晓的。”

她是病了,却不是聋了瞎了,宫里这些事,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怎么?”

姜云冉眸色幽深,她看向徐德妃:“娘娘,我觉得您生命顽强,这么多次病危,都挺了过来,很让人敬佩。”

“所以我想说,还请您好好活下去,您活着,不就能亲自看着徐家吗?”

徐德妃偏过眼眸,看向姜云冉。

因为久病,她的眼眸早就没有曾经的锐利和光华,变得迟钝而无神。

但她看着人的时候,依旧是那么坚定。

目光从来不躲闪。

徐德妃慢慢笑了一下:“是啊,我得好好活着。”

她说完这一句,忽然又沉默了。

“姜云冉,我还求你第二件事。”

“若我真死了,请你安排梅影姑姑至皇庄颐养天年,善待我宫中人其他人,至少不要让她们被人欺凌。”

姜云冉也跟着笑了一声。

“我还是那句话,我可以答应你,但你若能活下去,就自己操心。”

————

灵心宫一时安静无声。

只有窗外的微风拂过,吹动了屋檐上的风铎,发出清脆的声响。

徐德妃同慕容昭仪一般,都喜欢在廊下挂风铎。

武将之家出身的人,随时都要掌握风向和天气。

徐德妃眨了一下眼睛,随即便笑了一声。

“姜云冉,你真是个很诚恳的人,”徐德妃说,“你这样真诚,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好了。”

姜云冉依旧面带微笑,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好奇。

徐德妃也没有看她,她闭了闭眼睛,显得有些疲倦。

这几句话,已经耗费她太多的力气。

徐德妃的声音幽幽响起:“其实之前韩才人,并未真正侍寝,从来都不曾有过。”

这句话是姜云冉完全没想到的。

她难得愣了一下,然后才问:“并未真正侍寝,是何意?”

徐德妃咳嗽了一声,呼吸忽然急促,显得有些难受。

姜云冉帮忙喂了她一口水,等徐德妃艰难咽下,才慢慢平复呼吸。

“让你见笑了。”

她声音有些嘶哑,才说:“宫中人尽皆知,韩才人是我宫中的宫女,因我久未有孕,想要让她替灵心宫诞育皇嗣,才推举她为宫妃。”

徐德妃叹了口气:“其实并非如此。”

此事自然传得沸沸扬扬,后来徐德妃让韩才人挪宫,也都很平和,并未闹出什么龃龉。

而韩才人对徐德妃和周宜妃都很恭敬,事事关怀,并无异常。

徐德妃也知晓姜云冉的想法,她道:“是徐氏担忧我膝下无子,才在我宫中选中韩选侍,当时是祖母亲自挑选,认为韩选侍柔顺乖巧,必能为我所用。”

“陛下的性子,你比我们都要了解,他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看中的,尤其厌恶蠢货。”

徐德妃这话说得毫不留情。

她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我当时敏症频发,要一直服用汤药,导致精神不济,思维混乱,也不知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答应了祖母,推举韩菱成为宫妃。”

“韩菱就是韩才人,她家中时名叫三妞,这名字是我给她起的。”

徐德妃说:“原本,她在我宫里也已经成为司职宫女……”

可见,当时徐德妃对韩菱还是很喜欢的。

但最终,两人只能分道扬镳。

“同陛下开口那一刻,我就后悔了,”徐德妃道,“这根本就不是推举宫妃,这是在以忠义伯府的军权来要挟皇帝。”

徐德妃顿了顿,才道:“但陛下并未动怒,直接升她为选侍,从此不管不问,当时的韩选侍根本就没有侍寝。”

这个情形,很像是景华琰给忠义伯府宽仁。

但姜云冉总觉得此事不对。

景华琰可不像是能随意被人摆弄的人,他当时应该发怒,而不是“顺从”。

从并未侍寝这一点来看,他同意升韩菱为选侍,怕是另有隐情。

徐德妃又缓了缓情绪,才继续道:“为了面子,我对外说是自己推举韩才人,也隐瞒了她没有侍寝的事情。”

“唉,我当时年轻,总是顾及脸面,这一遮掩就是两年。”

姜云冉这才说:“但你心里始终介怀,也怕陛下旧事重提,便让韩才人挪去周宜妃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