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2页)

他说的毫无心理负担,旁人不知道,但常家铺子还有一位常大学士坐镇,他肯定会用的。

书生心照不宣,但心底已经信了七八成。能用自己的财运做赌,就好像有书生举手起誓时说“要是骗你这辈子我都中不了举”一样严重。他们愿意相信。

依旧是最开始劝说褚兄放弃羊毛护膝的书生,他别扭地开口:“既如此,给我来一双吧。”

褚兄一开始便有意羊毛护膝,见状,紧随其后,余下众人对视一眼,咬咬牙也买了。

摊主顿时眉眼绽开了笑意,笑声满面:“几位郎君慧眼,日后必定是当大官的料子!在下祝各位郎君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他嘴皮子利索,一段话下来,原先尚且还不确定的几个书生顿时眉梢带笑,仿佛已经在他的描绘下,成功被录用。

摊主趁热打铁,“不过啊,除了这护膝,京城还有另一宝,便是这羊毛手衣,戴在手上,便是晚间写上两个时辰,都不会冷。”

“两个时辰?!”

“真的假的?”

摊主:“护膝不方便现在撩开衣摆绑在腿上,但手衣却没什么讲究,诸位郎君不妨自己动手试一试?”

在摊主的热切招呼下,几个书生轮流试了一遍羊毛手衣,旋即,面露惊奇。

“汴京不愧是汴京,这稀奇好用的东西就是多。”

“我这一路上手生冻疮,要是早知道有这等稀罕好物,也不至于现在开裂生疼。”

几个书生上手之后,心底对这羊毛织品越发满意,交头接耳了几句,咬了咬牙再买了一双手衣。

怕摊主又拿出旁的好东西,几个书生连忙抱着自己买的手衣和护膝离开,生怕自己禁不住诱惑,又咬咬牙掏出钱——随后几日吃饭都要成问题。

目睹了全程的许栀和站在原地,半响,将自己跨出去的脚默默收了回去。

她今日当真是心神不宁,满脑子兽皮护膝……那东西她缝不出来,羊毛还不会弄吗?倒是自己给自己找到了难题,非要学着人家缝兽皮。

许栀和打算动作轻微地离开,最好不要惊动摊主。

但摊主是个人精,早在许栀和刚开始出现在视野当中的时候,他就已经暗自留心。

眼前姑娘一开始像是寻觅什么,但后来流露出一抹懊恼之色,像是突然间想起了什么——这都不碍事。摊主淡定地想,连兜里本身就没什么闲钱的书生他都能成功说服,还愁说服不了眼前这个衣着清雅,不显廉价的姑娘吗?

摊主笑着喊住了许栀和:“这位娘子,可是也准备买一双护膝?猜娘子年岁,当是家中父兄、或者夫婿应试吧?”

许栀和笑了笑,不置可否。她目光落在摊子上的各种手衣、护膝上,佯装随意道:“这手衣生意不是常家在做吗?怎么还有你这样零散的摊子?”

摊主摆了摆手:“原先是没有的,常家的那些铺子地段好,哪里需要挤这样的集会。”

许栀和:“那你是?”

“我运气好,那日常大姑娘来汴河集市,选中了我,才有了现在这门生意。也不怕娘子知道了笑话,常大姑娘只许诺我做三个月的生意,从十七一直到殿试结束。”摊主语气略带遗憾,旋即笑出了声,“但光是这几天,我便赚了从前卖十天半月不止的银钱!”

说到此处,他望周围瞧了一眼,见没有起来商贩盯着这边,压低声音神秘道:“娘子可知道常大姑娘为何这样做?”

许栀和见他仿佛在说一个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的神情,顺从他的期待往下问:“你知道?”

“常大姑娘没说,但是我自个儿琢磨了出来,”摊主略显几分骄傲,“集市上人多,但常家拉不开这张脸,所以随意找人于此代售,好大大赚一笔书生的银钱。”

许栀和:“……”

摊主见她不说话,有些生气地道:“你觉得不对?”

许栀和摇头:“也对,但不完全对。”

从州府到京城路途遥远,很多举子来到汴京的花销需要全村人,甚至当地县老爷的资助才能凑齐,他们来到汴京之后,顶多只会在这样零散的集市上转转,鲜少会选择去汴河大街、潘楼街那样的商铺。

常庆妤在此处设置了一个摊子,其一是摊主老板说的,让那些银钱不多的书生也能买一双羊毛护膝、手衣,其二,便是常家的暗自押宝……说不定今年就有寒门学子一句高中。到时候常大学士和常稷轩要想与人结交,也能多一条门路。

许栀和脑子转得很快,其实这个想法,她甚至觉得是旁人在常庆妤面前提及的。

怕摊主追问,许栀和连忙低头做出挑选状,伸手在摊子前拿起一双护膝,“这一双瞧着不错。”

常家的织娘手巧,将缝边的线都细细藏好,握在手中跟一块没有线头的整布一样。

护膝摸着柔软舒适,没有寻常铺子里挑染的颜色,能直接带进贡院。

摊主想要问的话卡在了喉咙里,本能地开始热络道:“那可不是,这针法,这手感,找遍汴京城你都找不着比这这轻柔的了!”

许栀和微微颔首,对他道:“这一双我要了。”

摊主似乎没想到许栀和这般爽快,一时间怔在了原地。

他还有好多话没说出口呢!

许栀和将银钱放在摊子上,拿起那双被她一眼选中的护膝离开。

回去之后,方梨已经将饭菜做好。许栀和一边吃着饭,一边小声和方梨说着刚刚发生的事情。

方梨也瞪大了眼睛,半响后和她露出了如出一辙的惊讶:“对哦,姑娘你说我们怎么就把羊毛护膝给忘了。”

许栀和扒拉着碗中的米饭。

方梨见许栀和避开问题,也不追问,安静了片刻,她抬头,“既然姑娘能自己制作,为什么还要再买一双呢?”

如果是她自己就算了。她了解自己,只要和摊主对视上,基本上无论自己需不需要那样东西,都会买下来。当然,前提是她能掏得出这笔钱。

譬如上次的馅饼。

可姑娘不是的,只要姑娘没瞧上,任是摊主舌灿莲花、口若悬河,也不会为之动容分毫。

许栀和看了一眼今日显得格外安静乖巧的王维熙,又看了一眼方梨,没留什么悬念,“小舅舅差不多这几日到京,我担心时间来不及,所以先给他买一双准备着。”

方梨:“对哦,舅老爷今年也要省试,我差点忘记这回事了。”

她像是担心王维熙不记得,主动提醒道:“姑娘的小舅舅,你还记得吗?就是那日烤鱼的那个人。”

“方梨姐姐,我记性没那么差。”王维熙说完,见方梨隐隐有站起身的动作,连忙改口,“确实印象有些模糊了,幸好姐姐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