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孙父这话一出,桌上的……(第3/4页)
许金凤是许家村大房的姑娘,许家村大房所有的钟灵毓秀都仿佛聚集在她一个人身上,她从小就很聪明,老师教的内容她一学就会,从不感到吃力。
哪怕班上还有两个成绩更好的江映荷和许爱红,她也从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
江映荷是大队会计的女儿,从小就受她父亲亲自教导,她本身性格也更细致沉稳,热爱学习,几乎任何时候看到江映荷,她都是在学习。
许爱红的情况和江映荷差不多,几乎看不到他在外面玩的时候,同样是老师们最爱的好学生。
可许金凤的情况和这两人都不同,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她自小受全家人的宠爱,这便也养成了她容易骄傲和贪玩的性格,别人都在学习的时候,她和小伙伴们在玩,别人在干活的时候,她也和阿锦在玩,任何时候看到她,她都在玩。
她只在上课的那四十五分钟好好听课,回家写作业也写的极快,写玩就出去玩了。
可只要她想学,她总是能轻易的学会老师们教的知识,她甚至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简单的知识,别人学的那么慢,那么累。
所以哪怕同龄人中,江映荷和许爱红两人总在争班里第一第二的位置,而她总是在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中间轮流徘徊,她也从不曾妄自菲薄过,觉得自己不如他们。
只要她想,她就能当第一、当第二,只看她自己愿不愿意努力,愿不愿意去争而已,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
张树鸣和许金凤结婚几年,也知道自己妻子的聪慧,反应极快,可在他心中,他在面对妻子和岳家一家时,仍有几分仿佛与生自来的优越感。
优越自己是高中生,而妻子只在乡下读完了初高中,优越自己是城里人,父母是城中双职工,优越自己即使下乡了,也在临河小学招聘老师的第一年,就考上了临河小学的老师,不用和其它知青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夏割稻子冬挑堤坝。
可同样参加了高考的他,还没有任何消息,妻子就已经被本省省城大学录取了。
他目光闪烁,原本还想着自己回城之后,妻子孩子怎么办的想法也随之消散,连带着夫妻两人的感情都仿佛更深了些。
随着许金凤和江映荷两人的来自省城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到来,那些填报了他们各自城市的知青们的录取通知书,也陆陆续续的到了。
先是距离他们较近的海市的叶甜。
叶甜是正儿八经的高中生,虽然读书时成绩并不算很好,在班里也只算中等,可她下乡后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
刚开始,自然是为了考上临河小学当老师,当上临河小学的老师后,她也和罗喻义、张树鸣他们一样,开始认真的教学生,那些课本自然也就放下了。
可谁让临河小学五年之后,又开办了临河中学。
他们这些第一批当老师的老教师,为了教学生,没办法,只能去听蒲河口来的那些专家教授们上课,顺便把初中课本也拿出来重新复习、学习,他们不复习不学习,怎么教上了初中的学生?
至于后面来的新知青们,新知青们也都是初中生、高中生,他们即使考上了临河小学,成为了新老师,也只能从小学开始教,只有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成绩特别好的,才能从初一开始教。
教导初中学生的重任,便落到罗喻义、叶甜、李欣、杨红霞等老教师们身上。
他们这些老教师,为了当初中老师,真是一边学、一边教,为了学通初中的知识,几个老师晚上都是连夜写教案,连夜学习,几个人中,罗喻义、张树鸣、杨红霞当初学习成绩最好,罗喻义性格大度沉稳,自己学通了后,就在办公室里当老师,教叶甜等人,谁学通了,谁就上去当老师。
几个人第一届考上的老教师们,谁都上去当过老师的老师,唯独叶甜,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成绩真一般,脑子也一般,就靠罗喻义给她私下讲课。
两人讲着讲着,讲成了一对。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初读书时,成绩明明只有中等的叶甜,在这次高考中,居然也勉强考上了海市的学校,虽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可只要能回城,能回家,不管是什么学校,都是大学。
叶甜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哭肯定是哭不出来的,她是抱着罗喻义激动的又叫又跳,绕着她在临河大队的家就跑了三圈,又抱着她的儿子猛亲!
她和家人关系亲近,下乡十年,她也只回去探亲过几次,早几年她爸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在乡下结婚,要想办法回城,谁知道她在乡下一待就是十年,从十八岁,熬到二十八岁。
因为她考上了临河小学的老师,家人不用再担心她在乡下受苦,可还是让她不要在乡下结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一年没有了回城的希望,她家人从让她坚持不要在乡下结婚,到开始松口,让她不要嫁给乡下人,要是在下乡的知青当中有合适的,可以找个和她一样的不错的知青小伙子结婚。
亲完了儿子,她又忍不住扑到罗喻义的怀里:“我考上了!我真的考上了!我能回家了!”
罗喻义也同样为叶甜高兴不已。
他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别的知青都在为考上后和妻子孩子分别,要不要带着妻子孩子回城的拉扯中纠结,他为了陪叶甜,没有填报他自己家乡的城市,而是跟着叶甜一起,填报的海市的大学,在叶甜的录取通知书下来没多久,他的录取通知书也收到了。
两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自然让一直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知青们振奋不已。
一直看着本地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知青们,见他们知青当中,也终于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激动了起来,开始等待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很快,这些报考了他们各自城市的录取通知书,也逐渐的到了。
他们这些人,为了回城,不管他们是不是看了多年的书,考的好不好,为了稳妥起见,他们都没有敢报太好的学校,基本上全都低于他们高考成绩的一大截,导致水埠公社、临河大队的大学录取率超级高。
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高考,光是一个临河大队的大学录取率,居然高达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几乎要占据了整个吴城考中大学的名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就好像吴城的文气有八斗,水埠公社独占了七斗半,临河大队占去了六斗!
剩下的一斗两斗的文气,才分到了吴城下面的其它的公社去。
让人比较吃惊和意外的是,许金凤、许爱红、江映荷三人的知青丈夫和知青妻子,都没有考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