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2/2页)
为了他们这些人,为了让他们脱险,皇帝自己竟敢亲涉如此险地,甚至敢一路急行到亳州——那里已是两国交战的前线,到那之后,中间便再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夏人的刀锋已经戳在鼻尖上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狄庆才能打开个口子,他们这些人也才能有像现在这般重见天日的一刻。
现在他们知道了,那些从他们身体当中流出的血,不是掉在地上,埋进土里,而是被人捧在手上托了起来,就托到他们眼前。他们如何能不为之深深震动?
跟在霍宓后面,又有几人也哽咽下泪,李椹却已整好心神跳出此间,看着他们,又看看陆宁远,明白今日之后,无关家国百姓,无关壮志宏图,刘钦就是无缘无故让他们这些人平白去死,他们怕也没什么二话。
这是好事么?
他熟读史书,知道上位者的恩宠,背后往往意味着危险。别人给你一点信任、一点关怀、一点尊重,你要回报给他的便是你这条命。
可如果他交给你的是他自己的性命呢?你该拿什么出来?李椹无法可想,也不知道世上有什么的分量能与之相当。他实在也是个俗人,就算看穿了又如何?不过也和别人一样。
霍宓抹了把脸,把鼻涕擤在地上,一挺身站起来对陆宁远道:“大帅,咱们既然已经突围,宜集结兵马,星驰往赴,护卫銮舆!狄庆恐怕已经不在此间,现在营里的旗号,只是做做样子,他本人必定是已往亳州去了!”
马上李椹也道:“正是。出城时我特意瞧过夏人军阵,数了数旗号,仓卒间倒是未必瞧得准,但我估计来阻击咱们的,只有之前一半人,多也不过六成,剩下的已经陆续撤走,和之前斥候所报两相印证,应当无误。事不宜迟,稍微休整一下,最迟两日就得出发了。”
不论本人是否已经离开,狄庆显然是撤走了部分人,这才能让他们抓住机会突围,不然按之前那般重重围困,密不透风,纵然陆宁远确如韩白在世,想要脱身也要扒一层皮。
现在情报不明,李椹倾向于认为狄庆已走——想想便知道他该怎么选,于狄庆而言,陆宁远的分量,如何能与刘钦这一国皇帝相当?
而刘钦为了吸引狄庆注意,定然是不会让众军簇拥在侧,从容北上的,身边有意无意,一定不会带太多人,他能现在就赶到亳州附近,便是明证!
这个速度,哪怕秦良弼不顾一支夏人就在旁边,拼着掉一块肉星夜驰援,大军也最多只能陆续赶到。现在刘钦身边,防卫一定不足,狄庆很可能已经从睢州离开了的消息,他如今可听说了么?可会提前防备?若是没来得及进入坚城,野战遭遇了,该如何是好?
李椹想到此处,愈发紧张,忙看向陆宁远,瞧他有何说法。却见陆宁远在大风当中,双耳被吹得透出血色,脸色却倏忽变得苍白。他看着众将,打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便没人敢再痛哭出声,屏息凝神等着他的决断。
“原地休整一夜,明天一早便马上动身!”
于这些天的交战烈度与此时的伤亡来说,这话颇有些冷峻无情了,却没人有什么异议。等众将官回到各自营中,将皇帝亲征而来的消息告诉给士兵们,不需别的言语,便不会有谁会等到后日。
但随即陆宁远再度开口。于他而言,接下来要说的话是一块痛苦的巨石,将它从喉管中挤出是这样艰难。
可他还是将它一点点挤了出来,以不可置疑的决心道:“不去亳州,随我北上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