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第2/2页)
他们是与翟广志同道合的人,相同的志向让他们聚在一起,这么多年来无论被打得多么狼狈都不曾分散,经过多少风霜雪雨,始终心贴着心。可忽然宋鸿羽察觉,翟广的所思所想,其实他们并不完全懂得。
可他一向惯于执行,见劝不动翟广,也就搁下异议,专心安排起出征之事。
在率领援军赶往江阴的路上,翟广接到了关于江阴的更多消息,也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周维岳。
有些报告是景山送来的,有些是他按一直以来的习惯,派人从百姓当中走访而得的。他惊异地发现,与之前每次不同,百姓们谈及这位周县令,措辞竟与其他人大异,那些在别的父母官身上用惯、翟广也听惯了的形容,在这个周县令身上一个不见。
而更为幽微的是,在一路往江阴去的路上,越是靠近那里,周围百姓对他的态度就越是不同。因翟广军纪很好,百姓们对他一向抱有善意,可善意与善意不同,哪怕只有一丝差别,久在人堆里滚的翟广也立时就发觉了。
江阴一带的百姓见到他,只远远观望,少有迎上来的。迎上来的人,箪食壶浆,却好像只是尽着某种义务。他们对他有什么义务可尽?难不成是为着自保!
察觉到这点的一刻,翟广是真正地吃惊了。他愈发想要快一点赶到江阴,亲眼瞧瞧这位周县令,于是放弃了与附近村落里的百姓再多交谈,星夜赶路到了江阴城外,与景山会和。
他一身风露,两天的路程只用了一天,终于远远望见城头一角的时候,最后一个百姓的话语仍在他耳边挥之不去。
他问:“翟大哥,你做什么要打我们啊?”
景山远远望见旌帜,就连忙带人迎上来,见到翟广,跳下马,尴尬地使劲搓了搓手。
翟广派出去的将领许多,都去分定各处,只有他这一路耽搁了下来,其他人哪个不是高歌猛进?何况他追随翟广最早,两人关系与常人不同,这事办成这样,丢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脸面,连翟大哥的面皮都让他拍了一拍。
如今眼看着翟广亲至,景山更觉羞惭,手脚都有几分没处摆,忍耐一阵,终于忍不住道:“大哥,你军法处置俺吧!俺实在是没脸!”
翟广却意不在此,问起江阴这几日攻守的具体情况。景山一五一十地说了,“他们准备很充分,守城器械很多,俺试着昼夜攻城不停,他们也没破绽。城上有许多民兵,但消息送不进去,城门封死了,不让人进出。”
“封死城门?”翟广敏锐地抓住这点,“那粮食也运不进去。他们提前囤积了粮草。”
“是。”景山道:“俺也觉着是这样,所以俺说他们早有准备。”
翟广不语。粮草囤积再多,城中毕竟有那么多百姓,天天都要吃饭,用不多久就要消耗没了。江阴封死城门,固然能防止他送人进去,但也明摆着不是长久之计。
况且周维岳要做什么?他难道不知,这样一来,迟早会有百姓饿死?他在做什么?这么做不是和他这一路听见的关于他的传闻相背而驰了么?
耳听为虚,翟广正当壮年,一夜不睡也不觉着疲惫,当下也不休息,向景山问明情况之后,马上就打马去了江阴外围。
在景山来见他的时候,攻城战仍在继续,翟广为了心中还剩下的一点敬意,让士兵们暂时停止攻城,自己来到城下,喊话要见一见周维岳。
景山却在他旁边抬手一指道:“不用找了,就是这个,看!”
翟广一愣,才知道这个周县令竟然正在城头亲自督战守城,放眼向景山所指处看去。
但见城上这人身材瘦削,虽然同样穿着盔甲,却比左右单薄许多,一脸文气,一脸病气,一脸衰气,却也一脸正气,眼看着攻城停了,仍是指挥着城头士卒来来往往地忙碌着。
翟广向他喊道:“周县令!我是翟广,咱们两个说几句话!”
他胸腹一鼓,声如洪钟,不需别人传话,想城头定能听见。周维岳如果回复——翟广看看他的身板,知道自己大概是听不见的,下意识侧了侧耳朵。
可周维岳没回复他。他取来张弓,朝他张开,一松手,一支箭栽栽歪歪落下来,在翟广身前十步远外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