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评论加更)(第2/2页)
此番使者到来,又是只有书信,并无多少赠礼,那他只是将人拦截在外,拿了书信入内,都算是给对方脸面的。
反正父亲早在与韩遂联兵起事的时候开始,就已不是凉州的军司马,而是“合众将军”了。
虽因一并起事的几位首领陆续身死,仅剩父亲与韩遂两路,双方因利益纠葛彼此攻讦,但在面对“朝廷”的时候,这两方却无疑是站在同一阵线。
这样一来,董卓要拉拢的,不是其中的一方,而是这两路人马,那也不能怪他们自恃身价,并不轻易松口。
“……父亲?”
马超说到此,忽然留意到,当父亲拆开这封来信的时候,脸色有了微妙的变化,从此前的待价而沽,变成了些微意动,便也随之收起了傲然。
看来这封信中的内容,并不简单。
马腾目光未离开来信,幽幽叹道:“董仲颖诚意不小。你应当还记得上一封来信中所言?”
马超点头:“他说什么,关西诸将在朝堂上一向备受打压,如今他好不容易拿到了救驾之功,却还被撵向长安,如今正需我等与他同仇敌忾,免得步上昔日段太尉的后尘,却不说清楚,为何会闹到天下有两个皇帝的局面,真是……”
真是把他们这些凉州武将全当傻子了!
“他给父亲和韩将军的官职,也不过如此,一个镇西将军,一个征西将军,就把您二人打发了。”
“那你看看这封。”马腾转手,把信递给了马超。
马超展开帛书即见,这封来信的开篇,便是一套让人无法拒绝的恭维。
说的是听闻马腾出自扶风马氏,乃是后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难怪昔年贫乏困窘之时,也仍有青云之志,一朝响应征召入伍,便为州郡官员器重,在军中担任要职。
其实非要说起来,马腾与扶风马氏的关系已很是疏远,但马援乃是名将,马腾虽做了叛逆,也仍想被后世冠以名将的名号,能被与“先祖”对比,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事情。
别管董卓此人到底用意如何,起码这一番话里,已没有了先前“我是太尉,你是反贼”的优越感,而是诚心诚意地来谈谈关西将领的前途。
董卓,或者说是李儒,在这封信里,把话说得更明白了。
一直做反贼,肯定是没前途的。
当然,马腾和韩遂会成为反贼,也不是他们的问题,要怪就得怪先帝。
先帝不懂军事嘛!
要不是先帝对边境治理无方,凉州名士韩遂也不会起兵叛乱。要不是先帝卖官鬻爵,凉州就不会迎来一个无能的刺史,不仅坑害了汉阳太守的性命,也害得马腾走投无路,只能从贼。
既然如此,先帝已故,刘协即位,马腾为何不能接受朝廷的招安,重新入朝为将呢?
昔年董卓尊奉先帝之命,数次折返凉州,与马腾韩遂交手,可说是不打不相识,对于二位将军钦慕有加,屡屡向部下感慨,为何双方不可联手,如今,总算这通力合作的希望,就在眼前了!
马超一边翻阅这份来信,一边在心中暗暗称赞,董卓此信写得高明。
他只说“不打不相识”,却不说胜负如何,让曾被流星袭营的败军心中好受不少。
他也不说洛阳朝廷给不了你们这样的优待,所以该当速速来投效于我,只说我和你们都是关西将领,关系更为亲近。
再看董卓这第二次来信之中的官职拟定,马超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前将军?”
这可不是个寻常的官职!
将军之首,莫过于大将军,但自后汉开国以来,这个位置几乎都由外戚担任,作为天子的助力,连带着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位置,都大多落在外戚头上,往下一级的卫将军因北军五校、西园八校等瓜分京城兵权,早已名存实亡。
所以大将军之下,真正有分量的,就是战时委任的前后左右四将军了!
就连履立战功,在黄巾之乱中奠定首功的皇甫嵩,也就定在这个位置上。
而现在,董卓褫夺了皇甫嵩的兵权后,将左将军的名号给了韩遂,把前将军的名号给了马腾,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这到底是不是他在露怯尚未可知,却一定是要重用西凉将领,以挽回败势!
“父亲意动了。”马超徐徐开口,说出的是一句肯定的判断。
马腾沉吟片刻,叹道:“是,我心动了。错过了这一出,还不知要在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地位。董仲颖所说的也不错,唯有凉州人明白凉州人的处境,只有他能与我们同心协力。”
“但这意味着,他还坐镇长安,稳守关中,我们却要为他驱策,做个出征的马前卒了。”
在这信末,董卓毫不避讳地谈起了他的计划,仿佛无比笃定,马腾韩遂一定拒绝不了他的这番拉拢,也一定会同意——
自凉州起兵,自河西杀入河东,断了洛阳的后路!
……
不等马腾马超作答,数日后,晚到几日的另一位长安来使,又在这结盟邀约上,加上了一份重礼。
马超隔着数丈,凝视着那匹被使者牵出的骏马,难掩目光中的激赏。
那是一匹通身火红的宝马,有着《相马经》中提到的兔首头相。
高大,烈性,剽悍,不论放在何处,都是首屈一指的战马!
只听使者说道:“此马,名为赤兔,太尉有言,哪位将军在此战中立下首功,谁便是此马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