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人不大,还挺忧国忧民……
吴公公去传口谕了,殿内只剩皇帝、珉王、平安三个,大眼瞪小眼的,颇为尴尬。
平安四下看看,试探着挽回气氛:“陛下,您不生气了吧?”
皇帝骂道:“事事都跟你们生气,早气死了,到时后继之君做出什么糊涂事,朕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的。”
这话是看着珉王说的,看得他浑身发毛……后继之君干糊涂事,为什么要瞪他?!
平安眼睛四十五度斜向上方,想到皇帝从坟里爬出来的样子,真的很好笑……
皇帝笑骂一声:“你还真敢想!”
平安赶紧敛笑装乖巧:“您不生气就好。”
“你在兵部查出的问题,朕都看过了,”皇帝正色道,“你很聪明,很敏锐,直言敢谏,以你父亲为例指出朕的谬误,字字句句如醍醐灌顶,朕若生你的气,与昏君何异?”
平安很谦虚地说:“这一件事,我们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月,料想陛下每天要面对那么多让人头疼的事,一定是心力交瘁的。”
这话听着太让人熨帖了,皇帝自袖中摘下那条乌木串珠,半开玩笑道:“这个赏你,这么敢想敢说,万一哪天小命危悬,或可拿出来自保。”
平安笑道:“臣敢想敢说,是因为知道陛下肯听,还知道陛下宽仁,不会因言降罪,换个人臣就不说了。”
皇帝乜他一眼:“既然知道朕纵着你,就多把心思放在治学上,别辜负朕的期望。”
平安干脆地应着,将念珠拢到袖子里:“谢陛下恩典,罗大人说这串念珠分量很重。”
皇帝只道:“想好再用,别轻易拿出来。”
珉王见父皇面色和缓下来,也自松了口气,看到父皇很讲道理,没有怪罪平安的意思,他也就放心了。跪了这么久,腿都麻了,悄悄爬起来歇口气儿。
“跪下。”皇帝忽然变了脸色。
珉王:??!
“李泊言,你好大的胆子。”皇帝直直盯着他,恨铁不成钢道:“别以为朕不知道,定是师傅们对你的考评过于中肯,你索性打着劝谏的幌子揣着浑水摸鱼的心思一把火烧掉,似你这般顽劣,再不管教,要欺师灭祖了。来人!”
皇帝一声令下,门外进来四个人高马大的侍卫。
不是太监,是侍卫。
速度之快,珉王都来不及辩解。
平安吓得小脸惨白,眼见珉王殿下是逃不过一顿廷杖了,赶紧往旁边挪了半步。
“等一下!”珉王喊道。
四个侍卫愣在原地。
珉王赶紧道:“父皇明鉴,操评册没烧,就藏在臣的床底下。”
皇帝面色稍霁,到底是小孩子,随便一吓唬就招了,不像他那三儿子,跪了一夜都没有半句实话。
珉王挑眼一看,只见父皇满脸写着“跟你爹斗,还嫩点。”便摆手令侍卫出去,又叫进两个宦官,命他们去长春宫将操评册取来。
……
兵部距大内比吏部更近,是以陈琰跟着两位上司先到乾清宫,皇帝正在翻看珉王的考评。
一项一项地跟他算账。
珉王内心是崩溃的,失算了!
还不如一口咬死已经烧了,只需要挨一顿打,照这样算下去,至少要挨十顿打!
平安下意识的往老爹身边挪了挪。
皇帝见陈琰来了,似乎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一沓劄子里翻出陈平安的操评册,给他也看看。
平安又悄悄挪了回去。
其实陈平安什么德行,陈琰心里早就有数了,相比儿子在学堂的日常表现,他更想知道这家伙方才到底跟圣上说了什么。
再看向平安,他正低着头,垂着眼,手里捻着一串佛珠盘啊盘。
凡天子近臣都认得这东西,陈琰就更熟悉了,先前被皇帝赏给了平安,又为救陈平继被还了回去,怎么兜兜转转又回到平安手里了?
且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不仔细收好拿回家供着,还敢盘着它念经。
一想到太后寿宴回家,他喊着要把太后赏赐的红珊瑚车成珠子,陈琰的后脖颈都嗖嗖发凉。
临近午时,官员们到齐了,皇帝也终于训完了儿子,放他们回博兼堂用膳,开始商议国事。
两个孩子如蒙大赦,行礼告退,撒腿就跑,一派逃出生天的样子。
陈琰心里更没底了,这孩子到底说了什么?
……
回到博兼堂,原本听说操评册被烧的同窗们个个如遭雷击。
“你们别怨我啊,我尽力了。”珉王道。
平安给他作证:“殿下真的尽力了。”
差点儿回不来。
同窗们自然不会怨他,只是关心他们在乾清宫的遭遇。
听完珉王的叙述,只觉得两人的形象都变得高大伟岸起来。
平安散学回家,狗狗祟祟跑到祖父祖母院里,他得先去祖母那里铺垫一下,免得哪天突然一道圣旨吓到她老人家。
可是刚一进院子,就见堂屋门敞着,里面竖着一扇黄花梨木的屏风,平安猫着腰溜进去,透过屏风缝隙,只见祖母在爹娘的陪伴下正在试穿诰命服。
娘亲正事无巨细地对祖母讲解进宫的礼仪规矩,一向精明强势的祖母,通身都散发着焦虑。
照说皇后太后宫中的事,轮不到五品宜人辅助,可怜两位诰命,丈夫还没到位极人臣的地步,就要被迫成长了。
平安心想,吴公公长了三个脑袋吗?做事也太有效率了吧!
悄没声地赶紧开溜。
“平安。”陈琰绕过屏风出来,把他抓了个正着:“你到底跟陛下说了什么?怎么把祖母也给搭进去了?”
平安瞧瞧四下,压低声音道:“爹,小心说话,陪太后修斋设醮怎么能叫搭进去,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这时候知道小心说话了?”陈琰道:“我还当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怎么不怕呀,吓死我了。”平安道:“可是我一想到晋州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就觉得不能置身事外。”
陈琰上下端详他一圈,人不大,还挺忧国忧民。
平安又小声道:“我原想着编个‘陈母刺字’的故事劝谏陛下,顺便给您名垂一下青史的,一时没想好该刺什么字,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陈琰嘴角一抽,转身又回堂屋去了。
平安站在原地发愣,就见老爹不知从哪抄了一根鸡毛掸子,三步并两步走下台阶,气势汹汹地朝着他撵过来。
想当年孙知县反复告诫他不要打小孩儿,如今小孩儿长成大孩儿了,可以打了吧!
你心系百姓,你忧国忧民,你但凡拿你爹当个人……都想不出这么损的主意!
……
到了九月底,朝廷经过廷推,推举南直隶提刑按察使顾宪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晋州,总揽全省军务,对辖区内四品以下官吏有任免处置之权,赐王命旗牌,凡逆伦重犯、抗命不遵、抢劫匪盗、聚众抗官、通敌叛国者,五品一下皆可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