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开始了

朝鲜,大同。今天大同新兴里的锦官乡热闹非凡,这个只有几千人的小乡村几乎所有人都出门了。

因为他们今天要迎接乡里的三个英雄回家。

阮家三兄弟,锦官乡的骄傲。在日据时期,他们就在乡里抗日。后来被缉捕就逃到了中国去,参加了中国的抗联。

这一走就是多年,乡里人都以为他们三兄弟死了。但是在45年朝鲜光复后,他们的信件也被送到了乡里。

大家才知道,他们在中国参加了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在中国打了五年。

45年后,他们所在的部队编入东野,他们和其他的一些朝鲜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

如今中国的解放战争已经打完了,阮家三兄弟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

向上级提出了回国支援祖国建设发展的报告。

虽然东野方面十分想要挽留这三名作战英勇的战士。

但是人家想要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这是没有办法阻拦的。所以在通报朝鲜之后,阮家三兄弟,还有其他想要回国的朝鲜战士都被送了回来。

对于朝鲜战士们想要回国的想法,中央军委没有鼓励但也没有阻拦。对于想要回国,并且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贡献的朝鲜战士,各部队都举办了欢送会,并且给他们授予了奖章。

朝鲜战士在巅峰时曾经有几个旅的兵力活跃在中国的抗日战线上。

其中一部分在苏联对日宣战后加入了苏联的指挥,开始光复朝鲜的战争。

另一部分,如阮家兄弟这样的一直打到了解放战争结束。

这其中一部分人宣战留在中国定居,另一部分则是选择回去建设祖国。

只是这一段历史不知道为什么在后世没什么人提起。

每当提起朝鲜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的作用,所有人能想起来的似乎只剩下二鬼子了。

阮家三兄弟选择的是后者回国建设祖国。

他们的回来也引起了全乡的欢迎,乡长带领着乡亲们打出了大大的标语“热烈欢迎抗日英雄回家”。

阮家兄弟的奶奶站在乡间的远远的眺望着。

当她看见卡车远远的开来时,她激动的大呼小叫:“我的孙子回来了!”

乡里的锣鼓队也敲锣打鼓的热闹起来。

卡车开到近前,三名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年轻人跳了下来。

当年他们三胞胎十六岁就去投奔抗联。

如今在中国打了十年仗,也不过是二十六岁的年纪。依旧是年轻人。阮家老大对送他们来的司机敬了个礼:“谢谢司机大叔。”

“不用客气,都是打过日本人的好小伙子!”司机大叔对他们摆摆手。

三兄弟和奶奶见面时忍不住抱头痛哭,又和乡里面曾经相熟的伙伴打着招呼。

还和乡长大叔热情的拥抱。今天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乡里面走出了三个英雄。

热闹的人群一直拥挤到阮家的家里。

阮家兄弟献宝一样从他们带的袋子里拿出各种中国的特产。

“这是中国现在最好的汽水。市面上很不好买到,需要排很久的队伍才能买到的。”

阮家老大阮雄笑呵呵的从自己的包里拿出山海关汽水。

现在山海关汽水在国内用了新的包装。

因为苏联方面购买的设备一点到位。

而且请的苏联工程师也帮着新中国修复了两座曾经毁于战乱的工厂。

所以新中国终于能出产塑料瓶了!天可见怜,这种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在西方国家广泛推广的东西,中国人用了半个世纪才开始使用。

生产塑料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塑料瓶更轻,更适合运输。

目前山海关汽水除了生产给苏联之外,在本国内也是有卖的。只不过数量少,必须要排队才能买到。

阮雄就是大半夜排队才买了四瓶山海关汽水。

可乐、柠檬汽水、橙子汽水、葡萄汽水每样一瓶。

山海关汽水现在有两升装的大瓶装,阮雄买的就是这种大瓶装。从中国千里迢迢的背回朝鲜,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黑龙江第一食品厂生产的各种膨化食品。

包括仙贝、雪饼、薯片等等等。这些东西也是抢手货,非常的不好买。

大哥的大口袋里装的都是这些。

二哥的口袋里则是从中国买回来的棉布。

朝鲜现在各种物资生产还是困难的。

虽然说光复已经五年了,但是市场上布匹还是短缺。

二哥花光了这些年存下来的所有津贴,背了一百多斤的棉布回来。奶奶看见这些棉布之后乐开了花。

“有这么多棉布,可以给你们三兄弟都说上媳妇了!二十斤棉布当聘礼,我帮你们去说乡里的好姑娘。”

三兄弟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二十六岁了还没娶老婆,说他们不着急是假的。老三则是从中国带回来了很多书。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市面上一下子多出了那么多书。

其中有给人解闷的小人书连环画,也有教人知识的书籍。

老三买了很多关于农业和医疗卫生的书回来。

乡长翻了翻全是中文,他一个字也看不懂。“阮老三,你不是大字不识一个吗?你现在能看懂这么多书了?!”乡长不可置信。

他觉得汉子比朝鲜文更难。

阮老三笑了笑:“在中国的部队里有扫盲班,我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我现在已经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了。比两个哥哥认识的字都多。”

乡长摸了摸光秃秃的脑袋:“不得了啊,你现在是个文化人了。”

阮老三笑了笑:“我以后准备在乡里搞养猪养鸡,中国的科学家研究出来很厉害的一种鸡。在华北卖的可好了。要是我们能引进来养就好了。”

阮老大打开了一瓶汽水,让弟弟找来了杯子倒了一些。

“大家都尝尝这个,这是中国生产的汽水,就连苏联人都很喜欢。苏联人愿意拿两亿卢布买呢!”

一个十四岁的朝鲜少女接过杯子看着冒着泡的汽水好奇道:“阮大哥,两亿卢布是多少啊?”

“两亿卢布是多少?能把我们整个大同买下来!”阮雄哈哈一笑。

朝鲜少女瞬间不敢喝了:“这也太贵重了。”

“嗨,喝吧喝吧。我带回来就是给我们的乡亲们尝尝的。”阮雄呵呵笑道。

梳着大辫子的朝鲜少女羞涩的抿了一小口汽水,她的眼睛瞬间亮了:“好甜啊!”

她把杯子交给同伴,同伴也是喝了一小口交给他人。

所有人都没有喝过这种酸酸甜甜的汽水。

尤其是阮雄开的还是葡萄味的汽水。

现如今的朝鲜人可没有几个吃过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