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开始了(第2/2页)
对他们来说这完全是一种新奇的味觉体验。
更不用说来自中国的那些膨化食品了。
倒是乡长觉得这三个后生太浪费了。
他劝说道:“阮家奶奶,拿出一点东西来招待大伙尝尝味道就好了。其他的东西收起来吧,还要留着给你三个孙子娶媳妇呢。”
“诶。”奶奶笑呵呵的应声道。
因为她发现已经有好几家漂亮的姑娘站在窗口,眼睛咕溜溜的盯着自己的三个孙子。
还真别说,在中国军队锻炼了十年,他们的精神做派和在乡下长大的男孩完全不一样。
一个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开口说话也不粗鲁,对人也很有礼貌。这样的男生在乡间自然有女生喜欢。
要知道这次阮家三兄弟回来,不仅仅有本乡的人来看他们。同时也有一些外乡没结婚的女孩(或者女孩的亲属)也跑来看了。
尤其是在得知了阮家三兄弟在中国军队里不光学会了打仗。
阮老大还学会了做木匠,阮老二学会了裁缝,阮老三跟着学过一些粗糙的医术。
这就更加的吸引人了。在乡下有这样的一技之长,那以后都不用害怕吃不上饭了。
这也多亏了他们加入中国军队早,早期八路和抗联生存都困难。
将士们都需要学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而他们带来的中国商品更是让他们的朝鲜亲戚们大开眼界。
“中国居然出产这么好吃的汽水和零食。”
“这中国棉布看着也很扎实啊,好像比我们市面上卖的好。”
“这些书都是讲什么的,阮三哥你和我们讲讲。”伴随着这些朝鲜战士回到朝鲜的不仅仅有他们自己,还有他们从中国带过去的各种商品与文化。
李锐已经让人配了许多朝鲜语的电影和节目,随着这批战士一起去到了朝鲜。
正如毛主席曾经反复说过的,文化这块高地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李锐可是在后世被韩国的各种电影给恶心坏了。
不管是《太极旗飘扬》还是《仁川登陆战》,那些电影看了简直就是辣眼睛。
反而是在六七十年后的后世,在中国人自己都不拍那些英雄的时候,朝鲜反而继续在拍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电影。
不管是《火红的山脊》、《沸流江的新传说》还是《兄弟之情》。这些电影虽然拍摄的手段落后,但是里面朴素的阶级感情却很真实。
那些被很多中国人遗忘的英雄,却活在朝鲜人的大小荧幕上。朝鲜战争难以避免,就像是毛主席和彭德怀朱德等人开会讨论过很多次一样。
朝鲜之战是个无解的死局。
朝鲜人民的民心是一定要统一朝鲜的,谁上台都一样。而不管是韩国先发动统一之战,还是被朝鲜发动统一之战,最后美苏两国都会插手的。
而朝鲜是中国的卧榻之地,中国的参战又是必然的。这就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死结,解不开的。
既然这样,那么朝鲜战争不得不打,那么先战争一步的就是文化宣传。
文化宣传要尽可能的向南方渗透,在武器和物资全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那么民心向背是这场战争的关键。
阮家三兄弟的到来在新兴里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波澜。
随之到来的则是中国援助朝鲜文化建设的各种影片开始在新兴里与朝鲜各地开始播放。
待到家中客人都离开之后,阮家三兄弟帮着奶奶收拾起了屋子。“你们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我还以为我要孤寡一辈子了呢。”奶奶擦着眼角的泪水。
阮雄安抚了一下奶奶:“我们现在不是回来了吗。”
阮老三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两张人头画像,一张是朱德的,一张是毛主席的。
他贴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奶奶,我们回来了,你放心吧。我们三个以后就侍奉你到老。”阮老三安慰道。
奶奶难过了一会儿之后才说道:“可惜你们的小姨还在南边。也不知道她过得怎么样了。她那么漂亮一个女孩儿,肯定要吃不少苦。”
三兄弟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阮老二才说道:“奶奶,放心吧。我们一定会解放韩国,把小姨找到的!”
奶奶看着三兄弟,她默默的点了点头。
新兴里锦官乡的生活是和平的,回国一个星期,阮家三兄弟也分到了土地。
朝鲜的土改政策和中国是一样的,按人头分。土地分了下去,现在主要交给大哥操持。
老二已经开始帮别人做衣服了。
老三每天在研究中国那边刚出版没多久的《赤脚医生》手册,他发现现在在乡里养猪养鸡有点困难,还是先当个赤脚医生吧。
日子就这么平静的过着。
上门给三兄弟说媒的媒人每天络绎不绝。
而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突然有一位朝鲜人民军的战士骑着快马来到新兴里。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阮雄、阮英、阮元速速收拾好行装,随我去朝鲜人民军三五二团报道!”
听到呼喊,阮家三兄弟急忙忙的冲出家门。
奶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阮雄安慰道:“奶奶,接小姨回家的时候到了!”北平时间:1950年6月24日晚八点。
中央。毛主席抽着烟,手上握着一封电文,他在等一个人。
当那个朴素的如老农一样的将军来到时,毛主席将电文一交:“金日成同志将于二十五日凌晨正式发动统一战争。”
“我们的部队做好准备,向北方集结。鸭绿江沿线高炮部队已经到位的要时刻准备着,还没到位的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全部布置到位。李锐同志交给他们的那个近炸引信他们不是说是神器吗?”
“那么就派上用场!联合国军一旦介入,美军的飞机只要敢飞过鸭绿江,来一架给我炸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