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对比不同(第2/3页)
“李锐同志提供的名单一不定全准的。要让康生更多的布控布防,一经发现立马逮捕。”
“那对他们的处理呢?公审吗?”毛主席吸着烟过了好半晌才说:“要先让他们真切的明白自己错了,然后在公审。杀死一个人容易,让一个人认错却很难。”
“要让他们看看,我们共产主义者建设的国家并不会比他们心中的人类文明灯塔差。”
“不然你就是公审了他们,他们怕也是一副为国捐躯的模样慷慨壮烈了。”
“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时间会给我们所有人答案的。尤其是有了李锐同志和他带来的破晓基地后。我们更应该有信心在这些恐美者的心理上打一场空前的大胜仗。”
“那张东荪还需要敲打吗?”“敲打吧。虽然我认为没什么用,但是要能少一个汉奸总比杀一个汉奸让人心理畅快。”
张东荪今天和周总理一起工作。
工作的内容是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研讨之类的。
和张东荪一起参加这个研讨会的人也不少。
研讨的议题也就是如何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
中国人是不可以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的。
要是把传统文化都舍弃了,那中国人的根就没了。但也不能完全因循守旧。
因为传统文化中还是有不少糟粕。这个会开完之后,周总理留了大家吃了个简易的工作餐。
煎小鱼、青椒土豆丝、醋溜白菜、拍黄瓜,还有一份鸡蛋加量的紫菜蛋花汤。
西花厅的工作餐确实称不上豪华,但有荤有素,菜品也算是丰富了。
这里看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和周总理吃饭,对于西花厅饭菜的俭朴啧啧称奇。
一起来开会的张伯驹惊奇道:“周总理你每天就吃这个?感觉还没我家的饭菜好呢。”
张伯驹在民国时期就是收藏大家,后世有好事者把他和周总理以及另外两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家中颇有钱财,他自己则是醉心于古董和字画。
万贯家财都用来购买各种珍贵文物了。
尤其是在战乱年代买下了很多文物。防止中国的珍宝流落海外。
最著名的就是他倾家荡产耗费三百两黄金购买了《上阳台帖》。防止这份国宝流落日本。
解放后张伯驹也尤为大气,将自己毕生收藏全部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他是一个真正爱古董和古董背后的中国文化的人。
而不是那种买了古董文玩只想着再出手赚钱的人。
所以他被聘请为故宫博物院特聘委员。
之后一直参与管理中国古董的相关工作。
张伯驹家境一直都很好,就算是后来买上阳台帖落魄了,也有很多友人接济他。
在伙食这块他倒是没缺过。
所以他打趣道:“周总理,你这伙食不行啊。我下次给您介绍个厨师,别看是开二荤铺的,手艺好。爆炒双脆又便宜又好吃。”
有人打趣张伯驹道:“你就让周总理吃下水啊?”
“下水怎么了?好吃的很。”张伯驹不以为然道:“北平老百姓谁不爱吃下水?猪肠子你别看便宜,你菜市场去晚了还买不着。”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是不介意吃下水的。在延安被老蒋赶出来的时候,我和毛主席还吃了几个月的黑豆呢。那时候有战士打了一只野猪来。猪肉都分给了伤病员开小灶去了。”
“我和毛主席他们就分了点猪肠子。炒的辣辣的一锅,也是蛮好吃的嘛。”
张东荪跟着旁边一起笑,但是心里却是一点笑意都没有。
他想着骥洋之前说的话。
美国那边一个下水道工人都能炸鸡汉堡吃到饱。
中国的一个周总理,午餐都这么简单。真的没法比啊。一群人吃着简单的工作餐,大家的性质还是很高的。
毕竟炸小鱼还挺好吃的,炸的酥酥脆脆的。大家又聊到了工作,也聊到了新中国的变化。
张伯驹忍不住说道:“周总理我不是吹捧啊。我还真觉得新中国气象万千,上个星期我带着我一个远房亲戚去治病。”
“医院里青霉素的价格还下来了点。在民国那是求爷爷告奶奶都难弄点青霉素来啊。”
张东荪跟着一群人符合,心中想的却是:青霉素还不是美国人发明的。
又有人说道:“毛主席,我听说咱们的电子管厂也要开工了?”
周总理:“对,已经在建设厂房了。我们从苏联买的第一批设备也到了。最快明年就可以投产。
到时候我们就有我们国家生产的电子管。有了电子管,我们就可以生产很多电器了。”
“还有电灯厂,电话厂,电线厂等等,我们要建设的项目很多啊!”周总理也有一些兴奋。
相比于战争,他和毛主席其实更想要的是国家建设。
张伯驹忍不住轻轻摇头:“这就是新气象,在民国开什么厂子都不成。我有个朋友,在民国想开个电灯厂,里外里光是贿赂相关官员就花了一万大洋。
一万大洋花下去,连厂房用地都没批下来。把我这朋友气的活生生的住了三个月的院。”
周总理转头看向张伯驹:“你那朋友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我那朋友病好了,直接收拾东西出国去了南洋。不在民国混了。”张伯驹无奈自嘲道:“谁想在民国开厂子啊。”
周总理听到这里心里一动道:“那你还和这个朋友有联系吗?新中国是很欢迎这些海外华侨回来投资建设的。可以把他们这些人都请回来嘛。”
张伯驹也点点头道:“对啊,我再去和他联系联系。”
周总理说道:“其实我们现在新中国也是很有发展的。虽然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总是可以克服的。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市面上的景象了。”
“各种轻重工业的工厂都在开工,光今年上半年北平钢铁厂的产钢量就达到了民国时期两年的产钢量。”
“我们的拖拉机工厂也要上线了。甚至我们国家的第一条汽车生产线也在筹备。”
周总理说道这里的时候忍不住看了眼张东荪。
“我想这些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这个国家充满了火力和希望啊!”
周总理的话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兴奋起来。
因为以民国为对比,新中国真的是大有作为,让人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只有张东荪是表面笑着,内心确实一肚子非议。
因为他按美国作为新中国的对比标杆,他不仅没看出一丝前途光明,反而只看到了一片前途晦暗。
因为从周总理的这顿工作餐上张东荪感觉自己明白了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