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社死与开始
大使先生并不相信是中国的医药救了自己。
原因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大使先生实在是不相信中国人的医药有这么好的用处。
这就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
其实这种偏见在西方人身上一直都挺明显的。
即便是同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苏联人中也有不少人是看不起黄种人的。
没有办法,最近两百年世界的话语权是属于白种人的。
当白种人开着大帆船在全球航行的时候,中国的大清王朝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靠着红薯续命呢。
华盛顿和康熙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但是每每读到历史的时候却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总感觉华盛顿是近现代的人物,而康熙却是一个古老的帝王。中国落下的账实在是太多了。
当欧洲拉起第一根电线,第一个灯泡照亮漆黑的夜空,让人类在夜晚感受到真正的光华璀璨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不超过出生地的二十公里。
中国是愚昧而落后的国家,这几乎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了一种共识。
这种共识很难用语言辩解去瓦解。
而之后中国的战乱更是让许多人看不上这个国家。
所以久而久之带来的那种刻板偏见已经深入骨髓了。
就像是英国大使认为拯救自己的应该是苏联的药品,而不是中国的。
中国有化工吗?中国有现代医药吗?中国人学过现代医学吗?
甚至英国大使在发问:“中国有自己的现代医学的教育学校吗?”
中国当然有。
1950年,中国已经开始组建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大学。
不过不管大使相不相信,是中国的药物救了他的命这点事毋庸置疑的。
因为接下来的几天发生的事情让布莱克和大使先生都不得不对那个陌生的国家开始感到好奇。
中国援助的卫生队已经深入到了朝鲜各个需要援助的地区。
帮助朝鲜崩溃的基层组织架构重新树了起来。
在平壤人民医院里,中国医生专门负责处理那些重症疫病。
在大使先生接下去的几天里也发现了这些。
那些朝鲜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叫来中国医生。
然后他们就会拿出从中国带来的药物进行治疗。
看上去这些中国药物的使用等级是高于苏联药物的。
每一次使用都需要高级医生的批准。
当大使先生在病房里看见一名霍乱重症患者在中国医生的治疗下。
仅仅只花了几天时间就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时候,大使先生啧啧称奇。
“真不可思议。霍乱是很难治疗的一种疾病。如果到了重症的状态,那么即便是在伦敦的医院里,医生们可能也只能是放弃了。”
“即便是进行治疗,也更多的是做给病人家属看的。因为医生们知道重症的霍乱病人救回来的几率小的可以忽略。”
“真不可思议,中国的医生们是怎么做到的?”大使先生忍不住称赞道:“他们好像有些厉害的过头了。”
“依靠药物。”一名中国医生走了过来,他上下为大使先生检查后说道:“你体内的疟疾原虫产生了耐药性,之前几次的治疗都没有彻底杀死你体内的疟疾原虫。所以你才会反复复发。”
“看上去好像是治疗好了你的疟疾,但却是疟疾原虫进入到休眠状态,它不过是暂时不捣乱了而已。”
“我们给你用了新药。应该可以彻底消灭你体内的疟疾原虫。”这名中国医生的英语超乎寻常的流利。
甚至还带着伦敦的口音。
大使忍不住问道:“医生,你是在英国留学过吗?我听你的口音和伦敦人简直一样。”
带着口罩的医生点点头:“对,我在英国留学过三年,学习现代医学。”
大使忍不住点点头:“是个正确的选择,英国的现代医学是全世界最好的。”
大使这话说得有待商榷,但是作为一名英国人吹捧自己国家是必然的。
“您的医术很高超,可惜去到了中国,这会限制您的医术。您要是留在英国的话,应该会有更大的成就。”
大使说这话他完全是发自肺腑,甚至认为自己这样说是对这名医生好。
“您应该留在英国。那里您可以获得更多的金钱和荣誉。您也可以接触到全世界最顶尖的医学,让您的医术不断进步。”
写着病历本的医生听着大使先生这么说,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
“英国不缺少我一个医生,而我的祖国缺少。这和金钱荣誉无关,这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基本人格。”
“我爱我的祖国。”医生写好病历本后对着大使说道:“在观察几天,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你可以出院了。”
大使点点头,他看着医生走远后对着布莱克说道:“布莱克,你觉得中国是个发达的国家吗?”
布莱克摇摇头:“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我收集的各种情报都明确的表示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这个国家有四亿民众,其中最少有三亿五千万人是彻底的文盲。剩下的五千万人中识字率低于三百个字的占据百分之一半。”
“这个国家开国大典的时候甚至连升旗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都找不起。”
“这个国家有三亿人生活在近乎于十七世纪的古代。”
“从各种数据上来看,这个国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贫穷而又落后的国家。”
大使先生躺在床上眼睛微闭:“是啊,这是多么落后,愚昧到令人发指的一个国家啊。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培养出这样的医生呢?”
“他们又是怎么发明出连苏联人都没有的神奇药品呢?”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个贫穷到连肉食供应都成问题的国家,是怎么让这些在英国留学过的高材生医生甘愿回去的呢?”
大使先生的问题一个个的问出。
乔治·布莱克心头也是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
是啊,这个国家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中国是个不值一提的弱国。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大使突然感叹的说了一句:“我对中国有了很多兴趣,忽然想去中国看看呢。”
布莱克却笑笑道:“怕是不行,我们现在是阶下囚。”“是啊,可惜了。”布莱克和大使先生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感叹中国的变化的时候,英国大使现在在欧洲也上了热门。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朝鲜这边一直负责报道细菌战的阿廖沙记者抓住了突破口。
他忠实记录下了大使先生感染疟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