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社死与开始(第2/2页)
并且找到了之前给大使治疗的医生,询问之前两次他感染疟疾的情况。
他把这些全部都整理了一遍之后写成了一个长篇报道。
名字就叫做《英国大使在朝鲜的抗疟之路》。封面用的很好,刚好是英国大使当时发病热的全身冒汗,把自己衣服撕开袒胸露乳的那张照片。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读者们并不关心一篇新闻里写的是什么。
他们只在乎标题和首页图片。
英国大使的半裸图虽然比不上让英国皇室裸一回,但也算是劲爆了。
尤其是以老伦敦贵族自居的英国佬来说,这样衣衫不整的形象已经算是一个大新闻了。
所以阿廖沙的这篇报道虽然是在真理报上发表的。
但是却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报纸上得到了转载。
当然,他们有没有付转载费就不得而知了。
本来阿廖沙写的这片报道还是很正经的。
写的不过是美军对朝鲜发动细菌战,导致了英国的大使都感染了。然后前后感染三次,身体形成抗药性,最后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挽回性命之类的。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篇很正常的报道。
阿廖沙的重点描述放在了中国发明的新药身上。
表示中国人在疟疾和霍乱的治疗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然后才是随笔写了英国大使被疟疾弄得死去活来的场景之类的。
这方面的描写,阿廖沙对天发誓以他爷爷的名义,他没有进行任何添油加醋或者是故意侮辱对方人格的报道和描写。
但是欧洲的小报同行们可没有和他一样的操守。
他们在看见英国大使那副袒胸露乳的照片时,他们已经想好了如何编排标题了。
《震惊!英国大使在朝鲜尽然得了那种病!》《是什么折磨让英国贵族体面尽失?》《可怕,英国大使当众脱光为哪班?》诸如此类的标题,欧洲小报们罗列出了好几十个。
对他们来说新闻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吸引到读者花钱买报纸就够了。
还真别说,人这种动物的好奇心是很足的。
尤其是普通民众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别人倒霉。
所谓别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快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果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快乐?
那大概就只有看位高权重的人倒霉扑街了。
同样是拉裤裆,隔壁王大爷拉裤裆里你最多笑一天。
要是美国总统拉裤裆里你能笑一个月。
于是乎这些小报添油加醋的写着英国大使感染疟疾后再朝鲜做出各种不雅的事情。
阿廖沙对天发誓,那些东西自己一点都没有写过。
比如说小报上写大使先生因为太热而在平壤街头裸奔。
还说的信誓旦旦的,说他至少吓坏了十八个朝鲜妇女。
还有写他在朝鲜感染疟疾是因为私生活不检点。
鬼知道私生活不检点和感染疟疾有什么关系。
但是这不妨碍小报记者们的发挥。这年头造谣又不犯法,就算是大使先生你要告我们,也要你能从朝鲜回来再说啊。
于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欧洲的小编们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一顶顶子虚乌有的黑锅扣在了大使的身上。
这下英国人坐不住了,你们这样报道是有辱我大英国体啊!这下小报们更兴奋了,你官方不回应的话也就是在特定范围你传传,你官方回应了,那就证明老子破圈了啊!
他们黑的更来劲了。小报纸不要指望他们有什么职业道德,他们能坚持写大使先生得的是疟疾而不是花柳已经是他们的底线了。
至于这个灵活的道德底线什么时候会破?
那就不知道了。因为英国政府的回应,导致了这件事破圈了。
很多不看花边小报的人都知道英国大使在朝鲜得了疟疾,而且还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大使先生:我没有!)。
不过所有的报纸都反复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大使先生因为身体产生了抗药性。
所以传统药物对他的治疗效果已经没有了。
最后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抗疟新药对他产生了作用。
不仅如此,他们的好像还发明了一种抗霍乱的新药物。
可以有效的对付霍乱。
很多民众看到这种新闻也就只是当新闻看看罢了。
但是这种新闻落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眼中,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辉瑞集团位于欧洲的负责人看见这则新闻之后,他并不关心英国大使先生的社死状况。
他只关心一点:中国人手上真的有抗疟和抗霍乱的新药?
如果是真的话,那能赚多少钱啊?!为了搞清楚这一点,辉瑞集团动用了在亚洲的关系,想要第一时间确认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好像和中国人做生意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