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国药都(第2/2页)
二十美元在他们眼里连屁都不算一个。
这也是威廉一开始就定好的目标客户群体。
再他看来,新中国的这帮人哪里懂经济和商业啊。
自己自然要想办法找各种借口压价。
但是没有想到这帮人不仅懂经济和商业,甚至还有美国人均收入的资料。
在后续的谈判中江明更是清晰的将美国每个阶级的收入抛了出来,甚至还说出这些阶级有多少人。
大概有多少人可以成为目标客户群体等等。
威廉完全懵了,这么详细的资料就连辉瑞集团都没有完全掌握。
他们是怎么掌握的?说完美国的,江明也开始说欧洲的。
从法国、英国、西德再到挪威、瑞士等等。
他资料详细的令人惊讶。
威廉心中一凛:这怕不是苏联的情报部门把我们这些西方国家完全摸透了吧!
在威廉看来,这么详细的资料自然不可能是中国人自己搞来的。
他们才建国一年,怎么可能组建这样厉害的情报组织?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苏联人在帮他们。
这样反而更加从侧面证明了中国人也在和苏联人谈判。
估计也在谈这个药的代理权的问题。威廉这样才有点心慌。
但是江明二十美元一片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
按照威廉自己的预计,这种药物要是能在欧美大规模上市,那么年销两三百万片问题不大。
这样算起来的话,中国人就要拿走五六千万美元的销售额。
这是辉瑞不能接受的。
中国人赚的太多了!有时候看见中国人赚钱,简直比看见辉瑞自己赔钱还难受。
而且江明还咬死了,如果辉瑞想要拿到独家代理权,那就要先款后货。
辉瑞要么拿出大量的美元,要么拿制药设备来。这下就连威廉都不敢随意开口了。
他不得不把这件事上报给了总公司,连同他信息一起到总公司的还有十盒小药丸。
过了十天,辉瑞总部来信了。
要求威廉一定要拿下这个药的独家代理权。
不能让苏联人拿到,如果被苏联拿到,他们将会在辉瑞的商业版图上放血的。
总公司给出的低价是每片小药丸的出厂价压倒十二美元,这是辉瑞可以接受的最高价。
先款后货的话,辉瑞只能接受提供医药生产线进行先款后货。
辉瑞总部那边已经试药了,发现效果出奇的好。这药不仅好用,最关键的是还可以送给急需这种药品的达官显贵们。
这其中的政治含义不言而喻。如果被苏联人拿走,辉瑞的损失将不可以计数。
现在辉瑞已经忘记了抗疟药物和治疗霍乱药物了。
因为他们发现,蓝色小药丸明显是更赚钱的一种东西。
他们已经开始发动公司里的科研大牛们,想要尽快破解药物里面的成分。
反正现在所谓的专利在东西方阵营对抗中就是废纸。
只要自己能研究出来,难道还怕中国人来找自己打官司吗?
所以辉瑞公司一边让威廉尽快谈下代理,一边又开始逆向研发。在辉瑞总部看来,最多三年,辉瑞就可以逆向研究出这个蓝色小药丸的成分。
到时候就可以甩开中国人单干了。
中国人想要赚钱?也就这么三年罢了。就当是可怜他们好了。
于是威廉就拿着这个条件去和江明谈。
但是江明这边条件咬的很硬,小药丸最低出厂价二十美元,不能再低了。
再低就去找苏联人了。
而且辉瑞集团如果是拿生产线来先款后货的话。
那么就要看辉瑞集团提供的是什么样的生产线了。
如果是辉瑞自己用过淘汰下来的二手生产线,那就要扣除折旧费。不可能按照你们原价给钱。
遇见这样的谈判对手,威廉真的是快要烦死了。而更让他心烦的是,港英政府高层那些吃过他给的药的人开始来找他了。
港督都找到他,问:“那种蓝色的药丸你还有没有?”
威廉哭丧着脸,自从谈判进入到锱铢必较的程度后,江明就不肯在卖一颗药给他们了。
谈判不达成,辉瑞集团一颗药都别想搞到。这让威廉很恼火,但是又无计可施。
他总不能喊港督“没药,滚”吧。与此同时,辉瑞集团在美国那边也遭受了催促。
因为在确保第一批药的安全性后,他们就开始尝试向美国的富人推广这种药。
包括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福特家族、肯尼迪家族等等。
这些老牌家族里的那些老白男们使用过药物之后纷纷表示非常好。
并且愿意花大价钱长期购买。辉瑞集团既是高兴又是难过。
高兴的是这种药受欢迎程度确实远超他们想象。
但难过的是,这药的配方不在他们手上。甚至连代理权都还没拿到。
辉瑞集团自然不可能直接拒绝这些美国的老牌家族。
所以他们放宽了条件,让威廉尽快把药剂的代理权拿下来。中国那边现在既然不能大规模生产,那么辉瑞集团就直接走高端路线。
只卖给富人。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威廉很快和江明达成协议。现在小药丸因为产能低,所以每片出厂价是二十美元。
在中国方面产能提升后将适当降低出厂价格。
在三年内将出厂价格降低至十五美元每片。
辉瑞集团将提供一批二手设备交付中国,作为先款后货的支付。
这部分二手设备经过评估进行折价计算。
在初步达成意向后,江明松了一口气。而与此同时,广州已经整平了一大块土地。虽然现在还是空空如也,但这里以后将成为南国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