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跟着光走
“白云山招人平整场地,有没有要去的。管吃管住,一个月三十万。”广州的人力市场内,一名身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站在高台上大声喊着。
张大明举着手在台下高喊着:“我去,我去!我会拌洋灰,还会砌砖!”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战士的重视,因为这年头能当泥瓦匠也是门手艺。
实际上到了后世,如果泥瓦匠的手艺好也是挺吃香的。“你到旁边去登记一下名字。做个简单的体检吧。”
张大明顺着解放军战士的手指的方向去往旁边登记体检的地方。
简单的测量了一下身高体重和血压以及视力,大概检查一下他没有传染病后,张大明就被录取了。
药工厂。之所以选在这里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现如今的南方三不五时就发生小规模的瘟疫。
长江中下游几乎每年都爆发血吸虫病。
广西广东地区三五不时就爆发疟疾。
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爆发的痢疾也很严重。
这些疫病的爆发很大原因是受限于现如今的卫生条件和大家的卫生习惯。
比如说血吸虫病,除了下河游泳之外,更多的传染方式是现在人们习惯于喝生水。
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爆发痢疾是因为现如今的渔民还保留着生食的习惯。
某些贝壳类的水产品,他们会直接生吃,或者仅仅是汆烫几秒钟,食物还没彻底熟就拿来吃了。
当地渔民管这个叫鲜。去那里的医生管这个叫作死。广东广西雨林多蚊虫多,疟疾也自然是猖獗。
新中国现在正借着朝鲜细菌战的由头在展开爱国卫生运动,全国各地都把基层党员组织了起来。
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人喝生水的习惯给改了。
生水生食要命令禁止,要做到挨家挨户传达。同时考虑到燃料等现实问题,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随时随地的烧热水。
所以热水房开始在全国各地兴建起来。
大家可以去热水房打热水。不过热水房的推广需要时间,毕竟修热水房也要钱,烧水的燃料也要钱。
不可能一下子就推开到全国到处都是。
不过中央下了明确的指示,在1951年底前,热水房要普及到街道。
断绝中国人喝生水的习惯。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能马虎。而白云山制药厂的选定,说到底还是为了能在南方制造出各种药剂后能第一时间运送到有需要的疫情区。
毕竟现如今的中国道路运输条件实在是不怎么样。
从北方送东西到南方,或者从南方送东西到北方都很不方面。
尽可能的减少运输旅程,尽可能提高效率,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张大明跟着一群工人们都领到了一套工作服,然后安排了住处后,第二天就准备开始工作了。
现如今的新中国是必然需要大兴土木的。
因为经过多年的战乱,这个国家百废待兴。什么都需要建设。广州这边打算趁着搞白云山制药厂的机会,直接成立一个建筑队。
以后扩大规模了还能承接省内外的各种建筑工程。
张大明并不知道自己稀里糊涂的就将成为一名国企的建筑工人了。
他只知道自己终于不用再挨饿了。
他兴匆匆的赶回自己在广州的窝棚家中,瞎了一只眼的老娘和瘸了一条腿的媳妇正在小心翼翼的熬着米粥。
说是米粥,但其实里面没多少米,淅淅沥沥的和汤水一样。“老娘,媳妇。我找到了个长久的活计了!”
张大明兴奋的对着两个女人说道。
媳妇抬起头看着丈夫,她有些谨慎的开口道:“现在广州还有人起大屋吗?”
张大明从前就是帮广州有钱富商起大屋的。
广州著名的富人区,关西大屋就有不少是张大明参与修建的。
但是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1947年,张大明帮一个从前的汉奸后来的民国官员起大屋后。
这个家伙一毛钱都不愿意给。张大明一家去找他理论,结果老娘被打瞎了一只眼睛,老婆被打瘸了一条腿。
原本靠着手艺还能维持的家,迅速就败落了下来。因为得罪了那个汉奸官员,张大明也找不到活计了。
还好新中国很快解放了广州,这一年靠着给人房屋修修补补赚点零钱,张大明一家也撑了过来。
张大明说道:“不是给人修大屋。是政府找人去平整白云山的一块土地,估计是要建什么吧。”
瞎了眼的老娘陡然一惊:“给政府做事,不会出事吧!”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家里本来过得不能算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是温饱了。
就是因为帮政府官员做事而落的老娘瞎眼,媳妇瘸腿的下场。这瞎了眼的老娘要说不怕政府,那是不可能的。
张大明挠了挠后脑勺:“应该不会吧。我看新政府挺好的,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也不会拖欠我工资吧。”
就在张大明一家聊天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张大明钻出窝棚看,好几名穿着衬衫的中年人带着几名解放军战士走进了这个窝棚聚集地。
窝棚之所以叫做窝棚,就是因为它不是正经的房子。
都是用竹子或者是木板简单的隔出一个勉强能睡的地方罢了。
这种窝棚既不防风,也不防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要是碰上台风天,一阵狂风过来就能把连片的窝棚都给吹飞了。
但这连片的窝棚却是大量广州低收入者的落脚地。
这里有工厂的工人,有码头的苦力,有拉黄包车的脚夫。这片窝棚连绵不绝,沿着珠江延伸出去一两公里。
穿着衬衫走在最前面的中年男人是广州市棚改与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张山。
他皱着眉巡视着这片棚户区,虽然他刚上任广州没多久。但是早就知道广州这片棚户区了。
这里和上海苏州河边的棚户区起名。
都是生活在中国大城市里的底层人民栖身的地方。
张山指着这些松松垮垮用木板临时拼凑起来的窝棚问自己的助理道:“我听说广州每年都有台风。这样的窝棚能扛得住台风吗?”
助理摇摇头:“不行,别说台风了。光是下一场大雨就能压塌好多窝棚了。每年台风过境,这片棚户区都要死人的。”
“而且每到夏天,这里就是流行病的高发区。疟疾、痢疾等疾病基本上每年都来。”
张山听到这里后忍不住问道:“之前民国政府是怎么应对的?”
助理撇撇嘴:“民国政府能有什么应对啊。只要这里爆发了流行病和瘟疫,那就是找警察过来把这里一封了事。不许里面的人出来,等到染病的人死了差不多了,然后在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