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理想很丰满
麦克阿瑟遇刺对新中国来说真是一场祸福难料的事情。
坏处是彭德怀以后将要面对的指挥官是沃克,这名将军打仗英勇顽强,但又不会贪功冒进。
总是习惯步步为营进行绞杀战。
稳步向前推进的战斗方式如果逼着志愿军和美军正面阵地战,那显然是对志愿军不利的。
但是好处是,原本应该在7月就登陆仁川的联合国大军现在还驻扎在日本,根本没有动弹的样子。
而现在时间都已经进入九月都快十月了。
在拖延下去的话,朝鲜就要开始下雪了。
能不能在寒冬时节动员美军士兵入朝作战是个问题。
另外就是在寒冷的冬天,美国士兵有多少战斗力又是一个问题。
毕竟现在的美国士兵不是几年前那群全由喊着“反法西斯”口号的爱国青年组成的英勇部队。
大量的反法西斯老兵退役了,现在参军的美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钱来工作的。
如果一支军队打仗只是为了钱,战争只是他们的工作。
那么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朝鲜战争能拖一天是一天。多拖延一天都是对新中国有利的。
在新中国和苏联的双重帮助下,朝鲜的疫病很快被控制住了。
不过疫病还是让朝鲜方面伤了些元气。
朝鲜短期内无法组织大规模进攻了。
这缓解了韩国的压力。美军也乐得战争保持僵持状态。
反正沃克得到的命令不过是把朝鲜军队打回三八线罢了。
他又没有麦克阿瑟那种想着趁机一统朝鲜的打算。
出发点不同,目标不同,采取的行动也自然不同。现如今只要朝鲜不过界,美军的海军炮火和空军力量都是每天警告性轰炸罢了。
毕竟沃克不是麦克阿瑟,毕竟作为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门生满天下,可以稍微怼一下杜鲁门和国会山的老爷们。
沃克可没有麦克阿瑟的人脉和势力。麦克阿瑟是校长,自己只是个将军罢了,拿什么和他比?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麦克阿瑟遇刺的消息后倒是难免唏嘘感慨。
这大概就是校长惜校长吧。不过新中国还是很高兴的,反正能拖就拖吧。
世界的历史已经因为李锐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就是那个在巴西雨林煽动翅膀的小蝴蝶,他已经在东亚掀起了一场飓风。
因为他的到来,新中国很多从前的决策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比如说一五计划。新中国建国后因为一穷二白而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
诚然,中国必须要感谢这批苏联援助。
不论其是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才换来的156计划。
因为在全世界可查的人类历史上这是人类最大规模且成体系的重装产业的大规模转移。
从前没有,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再有。没有重装产业,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工业化的。
没有成规模配套的重装产业,这个国家即便是勉强进入工业化,那也只能是瘸腿的工业,会有许多不足的。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是需要感谢苏联的。
即便说中国付出了代价,但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想要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与此同时,大规模接受苏联的援助也导致中国出现了许多问题。
最严重的就是中高层的全盘苏化。为了接收苏联的工业设备,中国从城市建设到道路规划、铁路建造、航运设计甚至连大学安排和军队建设都必须完全依照苏联专家的指示建造。
甚至带来了许多不好的苏联做派。其中的利弊不需要过多讨论,说多了都是口水仗。
但其中最坏的影响就是一旦中苏交恶,缺少了苏联专家的指导和来自苏联的援助,中国好不容易搞起来的这点工业化就会立刻死掉。
毛主席这段时间没有少看李锐给他提供的各种资料。
他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点。
不论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大炼钢铁还是大规模知青下乡,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想要保住这点来之不易的工业化成果。
如果中国想要不和苏联交恶,不吃那些历史上的苦头,又想要全盘接受苏联的援助的话。
那么中国只能喊苏联爸爸。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毛主席已经看到了勃列日涅夫写的《有限主权论》了。
看到这些另一个时空的史料,毛主席都忍不住暗暗心惊。之前自己看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时候自己没有公开批评,只是私底下说这样搞会出大国沙文主义苗头的。
而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的时代,这已经不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而是真正的大国沙文主义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真正能适合中国走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本来这条路是很难的,但是有了李锐和他带来的网咖以及能和另一个时空购买物品的商路后,这件事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
辉瑞那边已经和江明签了协议。
先期将会交付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医药生产设备作为先款后货的款项。
广州那边已经开始修建工厂,准备接受这一批设备。
即便是这些设备是辉瑞集团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对中国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而通过可乐糖浆换苏联设备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天津的山海关汽水厂已经开始扩建。
远在苏联的李强已经开始和苏联方面的负责人谈联合开厂的事宜。
从中国进口原浆,在莫斯科进行灌装。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同时为苏联增加就业岗位与社会价值。
李强的提议很快得到了苏联方面的响应。
最近这几个月,莫斯科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中国生产的各种汽水了。
因为只要一出来,它们就会立刻被抢光。
同时苏联还需要分一些份额到东柏林去。
山海关汽水被送去东柏林后产生的反应是巨大的。
德国人爱喝汽水是出了名的。就算是二战时期,德国人对汽水的喜爱依旧是狂热的。
后来可口可乐退出德国市场后,德国人自己研究出芬达。别看七十年后芬达也是个国际大牌,而且是果味碳酸饮料的龙头老大。
但现如今的芬达实在是不怎么样。按照喝过的人形容,芬达的汽水有一种烂橘子和发酵奶酪的气味。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的。芬达也是经历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才成为果味汽水的大哥大的。
其中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六十年代芬达被可口可乐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