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朝闻》(第2/3页)

因为这一次大道不孤。就像是李锐当了文宣口一把手后,第一件要抓的事情就是把全国文宣抓到手里,首先要做的就是版号。

李锐的版号政策是在1950年十一月始宣布的,而且将在1951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

给所有报纸四个月的缓冲期,全国所有报纸杂志都需要在1951年5月前取得版号。

而北平、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报纸媒体则将这个时间缩短在1951年3月前完成。

如果没有取得版号,所有报纸、书籍、杂志统统不许发型。

这政策一出来,可以说激的全国上下一大片旧文人都在谩骂,简直要骂飞了。

但是随他们怎么骂,这个事情是必须要执行的。不能和另一个时空中那样,因为种种问题而耽搁下来。

而且不仅要将媒体版号控制起来,而且在之后所有报社杂志的记者都要进行统一的职业考试。

考不过关的将取消记者资格。当然这一步会在更后面一点,李锐估计着要放到1951年底了。

因为李锐根据后世的新闻记者学习材料进行改编的记者教科书最近才搞好。

刊印再到发往全国,也要一两个月了。总是要给人学习的时间。当然,估计这个政策在一颁布,会有更多人跳出来骂娘了。

但是这还没完,等到记者证的政策开始之后,李锐已经准备好下一步了。

规定稿费最高上限、记者工资标准、主编工资标准,同时规定报纸上广告数量,以及报纸上的广告涉及虚假宣传,媒体主编和广告部需要负担连载责任等。

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后续政策等等。这是一套组合拳,李锐没有一次性打出去自然是有他的原因。

这是文化产业战线上的切香肠战术。不能操之过急,只要一步步来就能瓦解那批人。

扫掉这批人,才可以对付那批隐藏在更深处的人。

因为这批旧文人就是为他们摇旗呐喊的爪牙。

李锐的车很快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办公的地方。

不过两人都还在忙,李锐也不急就在花厅等着。同时他手上还有着两份《朝闻》的样刊。

如李锐所说,如果是其他产业与这个时代的产业进行对撞,自己没什么把握能赢。

因为网吧的体量还是太小。

但是要是有人头铁的想在文化产业上和他对撞,那么就等着被他活活撞死吧。

《朝闻》周刊李锐从基地里搞学搞影视的一些年轻人里抽掉了几个出来。

他们一起搞,也就一天多的时间就搞完了。有电脑帮着排版,速度快的很。

而内容更不用担心了。是的,另一个时空中的毛主席缺少笔杆子。但是这个时代李锐可不缺。

要么去后世的网站论坛上千字五十的找枪手直接定做。

还可以直接把《故事会》上的好故事给搬上来。

要在寓教于乐中在老百姓懂得一些道理。

所以《朝阳》是一本综合性娱乐性很强的周刊。

第一刊选定的故事都是故事会和其他杂志上的优秀文章。

包括在草原上与狼共舞的故事。

还有乾隆下江南看见一老翁家门前对联,却又想着人家会造反的故事。

有描绘农村分地矛盾后又解决的故事。

也有描绘城市里新入工厂的学徒如何学习的故事。

还有一些幽默笑话和生活常识。

还会穿插小块的文章用趣味性的小文章介绍一些现代化的东西。

这些故事里有古今传奇,但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生活中,人们能感同身受的故事。

其中还在连载两个中长篇的故事,一个是《车轮滚滚》,根据电影《车轮滚滚》为主体,李锐请后世枪手扩展开来写的故事。

描绘和国民党决战时,那些推着小推测的支前农民的故事。把农民为什么支前,怎么支前,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怎么克服困难都写出来。

里面塑造的耿东山、耿春梅等一系列闪闪发光,但是又朴实接地气的人物。

他们伟大又很渺小。里面支前的农民会因为抽不上旱烟而生气,也会为了保住支前的粮食在面对国民党轰炸时,推着独轮车摔进干涸的沟渠中断掉好几根骨头。

后世五十块写手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因为这种老电影中有一些问题,虽然阶级斗争性够了。

但是却把人性弱化了,也就是俗称的高大上。

而当把一个人物和群体塑造的过于高大上时,它们就脱离了人性,而变成神性了。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私一面也有无私一面,把这些都展现出来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人们看耿东山的时候才会猛然惊觉,这人似乎和自己认识的某人很像。

而这就是文艺创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然这些东西都没什么问题。

主要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看的其实是在《朝闻》上连载的《觉醒年代》,这部小说李锐已经大刀阔斧的改编了。

其中很多桥段不能沿用电视剧中表现方法来写。

里面很多原著里不能写和不敢写的人物和故事,李锐都给补全了。在保证可读性趣味性的同时,还原历史真相,也要让人明白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的,一群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成立共产党的。

旧中国的苦难到底如何。而有的人不需要美化,也不需要给他们滤镜。

后世人不能做的,李锐能在现在做了。等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忙完工作,来到花厅见到李锐并且阅读完《朝闻》样刊后,两人都连连点头。

“这本周刊办得好,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没有才子佳人,都是工人和农民还有牧民,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体。”

毛主席对这份周刊很高兴。

“过去的故事总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和广大的千千万万的民众有什么关系呢?嗯,这样好啊。”

周总理却说道:“毛主席,不对吧。这里面可是有一篇专门写了乾隆皇帝的啊。”

毛主席轻拍脑门:“哎呀,忘记了,忘记了。有个老人一个儿子做炮仗,一个儿子做裁缝,乾隆跑到老人家门前怕人造反。哈哈哈,这故事写得好啊。把所谓封建帝王的阴险嘴脸写出来咯。”

李锐适时的搭话到:“关于《觉醒年代》,两位怎么看?”

毛主席沉吟了一会儿:“写得好,客观真实。这是你改过得吧。”

毛主席是看过《觉醒年代》电视剧的,他不太喜欢。其中部分内容引起他的批评,不过部分内容也引起他的褒奖。

周总理也说道:“小李同志,你改的好啊。我们党内人士,做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你是不是怕连载这个小说会有问题啊?”李锐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