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再看一会儿吧(第2/2页)

仅仅是看一眼,张学长的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他和于敏两人盯着这幅画看了足足三分钟,然后才移开眼睛。

看见了这本杂志印刷在封面上的杂志名。

《漫画新世代?创刊号》。封面故事《二十一世纪》,故事:于敏,漫画:刘小新。

“于敏!你的故事居然单独给你配了一副这么漂亮的画!”张学长很兴奋。

而于敏则呐呐的说着:“怎么配啊,我的故事怎么配啊……”

“快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张学长迫不及待的打开杂志。

“咦?”打开杂志后两人才发现,这杂志里居然全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不过里面的画面就不像封面那样是全彩的了,而是黑白的。这样两人才觉得正常,要是一本杂志都是全彩,那要多贵啊!

之前两人还以为这还是文字杂志,只是封面比较好看呢。

“这是画报?”“不是吧,画报是这样的吗?”建国初期就有连环画了,但是连环画也好,画报也好。

其实和漫画还是有区别的。连环画和画报是靠文字驱动故事,而漫画是靠画面驱动。

尤其是画报,画报大多是单幅作品或者几幅作品形成的简单小故事。

比如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有宣传画报。

这个时代大家是看过画报和连环画的。

但是吸收模仿后世成熟的商业漫画?这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一种降维打击。

翻开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于敏的小说改编的漫画。

开篇第一眼就把两人吸引住了。

一名身穿中山装的少年行走在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之中,他坚毅的面容是充满着困惑和不解。

不需要文字,仅仅看一眼他的表情就能知道他现在的状态。

他茫然,他回顾,他看见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高耸入云的大楼,天空中半悬浮的飞车。

架设在高楼之间的城市轨道。穿着新潮未来服饰的未来人。不需要文字,也没有文字。

前三页一个字都没有,全是分镜和绘画。

主角骤然见到千米高楼时的震撼表情的特写,穿梭于半空之中的地效飞车的机械细节。

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五角星。每一页都有许多细节,不需要文字,只需要图片,于敏和张学长两人就能从中获得许多信息。

“这……这就是地效飞行器吧!画的真好,这里是引擎工作的地方对吧。”

“这个主角看着这个大黑板为什么发呆啊?”

“哦哦哦!原来这个不是黑板!这个是巨大的屏幕啊!”“这就是全自动农业喷药机吗?”

“哇!连成片的麦浪和高耸的农业大楼!”即便于敏和张学长两人都是北大的学生,在这个年代属于中国最有知识也是最有见识的一批人。

但是当他们看见这些画面后,他们依旧是挪不开眼睛。

因为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把他们给深深的吸引住了。

漫画的文字很少,除了人物对话外,根本就没有其他多余的介绍。

所有的介绍都融入到了图片的细节之中。

用图片讲故事,而不是用文字。这是就是《漫画新世代》的初衷。不认识字也能看懂其中的故事。

于敏和张学长两人已经忘记了自己身处闹市的街道,两人一直在看这本漫画杂志。

因为每一张图片都有很多细节,所以他们看的很慢。图像的传达比文字更直观,于敏那些抽象的对于未来科技的幻想都在这里被具象化了。

于敏甚至觉得这位名叫刘小新的画家,画出来的东西比自己当时幻想的东西更好更直观。

所以一边看,于敏一边忍不住道:“大才啊,大才!怎么能画出这么好的画报……不对,是漫画!那些我和家里人讲不通的东西,现在可以那这些画面给他们看了!”

张学长也喃喃道:“壮丽宏伟!壮丽宏伟啊!这就是未来世界吗?是我们这些理工学生要建设的世界吗?”

不自觉的,张学长双拳紧握。

两人站累了,干脆蹲下来看。于敏的小说故事本来就不算长,因为他的故事几乎没什么冲突,只是对未来的幻想。

文字或许能写很长,但是画面却可以在一张图里囊括他上千字对未来的描写。

所以仅仅二十页,于敏的故事都结束了。看完之后两人意犹未尽。“我脚蹲麻了。但是我还想看。”

“我们回图书馆看吧。”“好。”就在两人准备回北大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别啊!我还没看完呢!”于敏和张学长两人吓了一跳,猛然回头。

不知何时起,在他们看书的同时,身后已经聚集了几十名陌生人。有小朋友,有蹬三轮的车夫,有打毛线的阿姨。

还有带着眼镜胸口插着钢笔,看起来像中学老师的人。

这些人都眼神热切的看着于敏和张学长。

几个孩子开口道:“哥哥,我们再看一会儿吧!”

于敏和张学长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