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社会主义是一件很酷的事(第2/2页)
说着话黄包车夫踩着三轮车带着夏平忠就上路了。
夏平忠奇怪:“师傅,你也看书?”
真不是夏平忠瞧不起拉车的,而是这年头拉车的真的没几个识字的。
虽然从解放战争乃至更早的时候共产党就在所控区域开设扫盲班,在建国后更是开展全国性质的扫盲班。
但是文盲数量依旧很多。
很多干苦活的群体一天干完活就很累了,很少有人能静下心认字。所以这群人里老五认识一百多个字,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嗨瞎看。”黄包车师傅笑了一声:“那是新出的一种画报,他们说叫漫画。挺好的,看图说故事。我这种人也能看得懂。”
夏平忠:“哦。”
然后便不在说话。
等到夏平忠去完外婆家,然后去清华找自己的女朋友时。
自己的女朋友刘惜君正在和她的朋友们也围在一起看《漫画新世代》。
而她们看的是《潜伏》。“哇,余则成好聪明啊!刚刚我还以为他就要被国民党的人识破了!”
“真厉害。”“就组织上给他派的这个假老婆有点笨。”
“哎呀,我第一次感觉共产党的故事居然这么酷啊!”
“刀头舔血呢,这不是酷的问题。这是舍生取义,为民族为国家做牺牲呢!”
一群美术系的女生叽叽喳喳的说着。
而相比于女生们讨论共产党酷不酷相比,一些男性美术生则把目光聚焦到了《水浒传》的画风上。
“这画的,不是素描,有古典中国画的感觉,但是又不完全像。”
“好厉害的画风,虽然笔法还有些稚嫩。但是这个画家开了一派先河啊!”
“原来水浒传还可以这么画,画的真好。这宋江也是个官迷啊,一个押司去接送花石纲的车队。被人穿着紫袍的官员一脚踢开。”
“封建社会嘛,等级划分严格。宋江就一个吏,都算不上是官。被踢开也正常。”
“啧啧啧,看这画面上的太湖石怕是有几十吨重吧。这牛马都拉不动了。一路上累死多少牛马啊?宋也是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啊。”
夏平忠发现,似乎在一夜间学校里。
不管是北大还是清华都在穿越《漫画新世代》。而这份杂志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北平。
在更远的南方。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大家快看这份漫画杂志,有毛主席青年时代在我们学校求学的故事呢!”
“真的啊?!”
“哇,毛主席年轻时候这么英俊吗?!我以为他一直长照片上那样呢。”“我看看,我看看!”
“毛主席年轻时候这么穷的吗?居然差点就去米铺做学徒了。”
“但是他好厉害啊,这首诗我也好喜欢【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毛主席的诗句啊,我好喜欢,我要抄下来写在我的日记本上督促自己!”
还有人看了《长征》漫画的第一话《血战湘江?壹》,很多人看的泪眼朦胧。
有人提议:“同学们,我们有空去湘江边上去祭拜先烈吧!”
“好!”“同去!同去!”而这本漫画的影响不仅仅是局限在中国人的群体中。
现如今的中国有很多前来支援的苏联专家和技术员,这里面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中文的。
在中国工作,他们要克服很多困难。
生活困难物资困难其实很多苏联专家是可以克服的,他们理解中国现在的贫穷。
但是最让苏联专家和技术员难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独。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中文,所以他们没办法看中国的杂志报纸,只能看自己带来的苏联小说解闷。
有的人把自己带的小说都看烂了。
尤其是在矿山、铁路方面支援中国的苏联专家,那就更无聊了。
在城里的苏联专家实在不行还能去看电影看戏,听不懂也能看看画面解闷。
在山里,那就太难受了。除了一个翻译以外,几乎没有可以交流的人。
就比如说现在正在中国贵州地区支援技术来帮助中国开采钾矿的舍利耶夫。
他都快要无聊的憋出屁了。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他已经看了五遍了。
都快能背下了。今天他的翻译小刘兴奋的找到他:“舍利耶夫同志,我今天给你带来的好东西!”
“是什么?你搞到菠萝罐头了吗?”
“额……那个真没有……不过这个你肯定喜欢。新出的画报……啊不对,是漫画杂志!不用识字也能看的。”
翻译小刘将《漫画新世代》递给舍利耶夫,光是看见封面上那硕大无朋的东海发动机的彩印图,舍利耶夫的双眼就瞪直了。
而受到震惊的苏联人不只是舍利耶夫。
在中国几个大学教授俄语的老师们也在学生的推荐下开始看《漫画新世代》,他们被这种超越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给彻底惊呆了。
转而将这些书籍和杂志推荐给了更多的在华苏联友人。
这是不需要文字就能读懂的故事。
甚至有的苏联人觉得这漫画杂志很有意思,将其打包发送邮件,寄给在苏联的家人一起看。
而苏联驻华大使馆内,驻华大使罗申也发现了。
使馆内许多成员似乎都再看中国新出的这种漫画杂志,而他也看过了。
说真的非常惊艳。这让他再一次感叹,中国人在文创领域的厚积薄发。
而在中国国内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漫画新世代》正在不断加印,不断加印,然后送去全国各地。
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这本漫画杂志中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认识到马列主义不仅仅是宣传的那样,不仅仅是为人民服务。
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这就是李锐办这个漫画杂志的原因之一。
不仅要和旧文人争夺文化高地,同时也要让社会主义酷起来!而在上海的沪报编辑社内,主编金福瑞在办公室里狠狠的将一只他最喜欢的乾隆五彩盖碗狠狠的砸碎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