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办技校(第2/3页)

这种关系算不上老板需要为员工管理好生老病死。

他们更像是之后日本企业会推出的所谓终身雇佣制。

老一辈的中国商业之中的雇佣关系大抵上便是如此。

员工的忠诚度一般来说都相对很高。老板也不能够太不做人。后世电视剧《闯关东》里面就有对这样劳动关系的表现。

而在这样的劳动关系中,南洋子弟想要接父辈的班,那么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

大家基本上都在奉行不经历基层的苦,接不过家大业大的班。

所以这群南洋子弟们一个两个别看都是少爷出身。

但是很多人学习的东西,可不光光仅仅是学校里的理论,更多的时候也在工厂在田地间进行过实践。

而且他们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远比普通工人要高的多。

如果今天只是把他们安排进某一个工厂进行工作,或者说在工厂里当个技工组长,那么对整个中国来说,其实用处并不是很大。

中国缺的是一两个技工吗?明显不是啊,中国缺的是成千上万,甚至是上百万熟练的产业工人。

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李锐就和中央里面负责相关事宜的大佬谈过。

希望在中国建立大量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说起来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也就所谓的技工学校,这种事情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又好像中国迟早都会搞一样。

但实际上李锐可是很清楚,中国的职业技术培训从开始到兴盛,再到衰落,再到被人鄙视。

期间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化。

早年间的职业技术培训是怎么搞起来的?

一般都是一些大型的工厂进行牵头。有他们自己厂里的师傅,搞一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然后面向的范围主要就是工厂子弟。

让工厂子弟学习老师傅的技术后再进工厂里上班。

这一个方向听上去好像不错。

但实际上从一开始这种职业技术培训在路子上就歪掉了。

因为对很多厂子弟来说,在这些职业技术学校里面学得好或者不好,其实都无所谓。

反正最后大概率都是能进工厂上班的。

所以学得好和不好,仅仅指关系他们分配到什么科室去工作,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有一份铁饭碗。

再加上工厂里面的师傅所组织起来的职业技术培训。

其内容其实是非常狭窄的。

因为很多老一辈的师傅并没有接受过一个相对系统化的职业教育。

对很多技术,他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要是让大学里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进行培训的话。

那么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实际工厂生产经验,教出来的人又变成只会理论,不懂实践。

所以中专这种教育在经历过包分配年代最辉煌的时期过后。

进入到自谋职业的社会进程中,立刻便被社会所抛弃。中专和中国的职业教育,说的难听一点变成了一个专门收废品的地方。

只有那些认为孩子已经废了,没有出路的父母才会把自己的小孩交到职业教育体系当中。

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的职业教育越发的糟糕,生源越来越差,教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差。

同时又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生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了学校教授的内容与实践生产严重脱节。

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出来的学生学了三年,不管努力还是不努力,用心还是不用心。

反正学出来的技术到工厂里什么用都没有。

而与之相比,最荒诞的事情莫过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有无数的产业工人,但是却没有几个让产业工人能好好学习技术的地方。

中国有数千万上亿的产业工人。

但是中国居然没有几所能够说出姓名让人竖起大拇指的职业教育学校。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业想要健康发展简直就是开玩笑。

真正深入过中国产业制造第一线的人,就会明白中国的产业制造到底是在搞什么东西。

本质上就是所有人都在糊弄。工人在糊弄老板,老板在糊弄客户,客户看在低价低成本的面子上,又拿着不良的产品去糊弄买家。

这样一个可怕的闭环造成了中国产业莫说升级了。

就连一些很普通,技术吃的很透的东西都造的不够好。李锐可是参加过社会活动实践的。

就单单以他所参加的社会活动实践所见到的东西为例。

同样生产摩托车,而且是技术非常老旧,大家已经吃的非常透的125CC摩托车为例。

这种被称为本田王的摩托车。

在中国是保有量最大的一款跨骑摩托。

大量见于城市摩的和农村运货。

使用的是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

中国国内有许多企业仿制本田125。

在技术与生产上与本田125没有任何差距。

生产设备和生产机床也比80年代的日本要好。

但是国产的125摩托车质量就是比不上本田生产的125摩托车。

而且关键是在于。国产125的价格并没有比本田125便宜多少。

这其中的问题当然不能全归咎于工人。

其中还有工资待遇还有企业管理,经营问题,保存问题等等各方面。但是将中国产业工人正规化,不仅仅是要将产业工人的待遇提上去。

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职业教育正规化。

要让全社会将职业教育的地位等同于大学教育的地位。

这方面,后世的德国显然有很多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所以在1950年开始,北京已经开始建设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

相比较普通的高中来说,职业教育培训学校需要准备的东西更多。

因为涉及到大量的实训。有大量的机械设备。还有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搞职业教育对中国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所以整个的进展速度都非常慢。至于为什么选北京开始,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李锐也想把职业教育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包括小县城小城市,甚至是农村。

但是很显然,现在的中国只有大城市才具备搞职业教育的硬性条件。

只能是从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开始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师资力量,并且搞出一套完善的产业流程。

最后才能够推广到全国各地。所以当这批南洋子弟休息一晚,见过了外交部门的相关办事人员后。

办事人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让他们有些惊喜和错愕的消息。“周总理想要见你们。这个消息来的有些过于突然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周总理为什么突然想要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