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中国人充满了工匠精神的套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个年代确实是有特技拍摄的手段了。
所谓的特技拍摄,就是指利用微缩模型(以及其他的一些拍摄技术)拍摄一些现实中不可能拍摄出来的场景。
在电脑CG没有大规模问世之前,这是所有电影拍摄的最常见手段。电脑CG问世的初期,依旧有大量的电影公司选择特摄拍摄手段。
比较有名的便是星球大战系列,还有《泰坦尼克号》了。当然,泰坦尼克号那种几乎复制了半条船然后再弄沉的特技拍摄手段,就不是微缩模型拍摄可以相比的了。
在五十年代,要说制作特摄微缩模型最好的地方,还真的不是好莱坞。
而是日本,历史上中日本将在几年后拍摄关于太平洋海战的电影。
东宝公司制作了大量的战舰模型用于拍摄。
因为制作的太逼真了,美军一度以为当时日本人在海战时安装了很多摄像机。
电影里的画面都是当时海战的真实画面。
当然,这还主要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播放设备,这年代电影放映机的清晰度并不够高。
再加上黑白放映,以及战斗时产生的烟雾和火光等等拍摄手段的遮掩。
才可以让这种用特技手段拍摄的电影,看起来有非常逼真的效果。但实际上这年头制作的各种模型,其实精密度真的不能细看。
因为电影画面糊,所以很多时候道具模糊一点也无所谓。
这个时期的电影道具,尤其是拍摄特摄用的东西,很多时候真的只能用粗糙来形容。
毕竟很多时候,这些道具都是拿木头或者铁片做得。当真是纯纯的手艺活。
拿木头雕刻的东西可以精细,但是精细度有限,根本没办法和基地里面那种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然后3D打印出半成品。
最后用专门的模型上色油漆进行喷漆制作的玩意儿相比。
因为考虑到以后很长时间内出现在公众视野内的特效大片都需要有一个解释。
所以李锐让麾下的摄影干事们先走特摄这条路。
而不是直接去搞CG。第一是因为搞特摄,你模型做得精细,你可以用手艺人牛逼来解释。
别人也没什么想法。第二是因为,学习制作电脑电CG,和搞一堆制作电脑CG的设备根本不是网咖负担的起的。
电脑CG制作起来太贵了,成本过于高昂。网咖资金有限,不能把钱花在这上面。
也不可能自己去做CG,自己做成本也吓死人。学习CG真的是要累死人的,基地里的摄影干事中一部分专门主攻后期去了。
他们废寝忘食的学了一年,甚至连休息日的时间都拿来学习。这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让他们中的少部分人玩转PR,那种搭配ZBrush、3DMAX、Maya等建模渲染软件,最后生成复杂CG画面,再到能上映的阶段。
这对那些摄影干事来说太难了。就算有老师教,没个三五年他们都学不会,更不用说全自学了。
不过这年头,用特摄在搭配PR,已经足够用了。就像是扎瓦茨基,看着中方制作的这些精美道具,他嘴角不经留下羡慕的泪水。
“这些东西,真的只是道具吗?怎么可以做得这么细致啊!”扎瓦茨基不用手碰任何道具,但是他会凑的很近的去看。
仔细的看模型上的每一个细节和纹路。
他惊叹于在细小的模型上还又更加细小的炮管细节,还有一条条装甲的缝隙和铆钉的痕迹等等。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面对扎瓦茨基的疑问,中方人员笑着说:“靠工匠们的努力和细心雕琢。”
“真不可思议。”扎瓦茨基啧啧称奇,随后又在中方的带领下参观了其他可以给他们看的部门。
“这是武打部门。”中方的向导如此介绍道。
所谓的武打部门,就是李锐让人收编了民间的一些艺人和武师。
现在这个年代,学武的人变少了,他们饭也就少了。传统武术还是要保留一下的,毕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李锐让他们来当武师武替,在融合一些戏剧中武行的表演做派。也算是让这行能多留些人下来。
同时也让他们好好的把武打行业给弄起来。
不过传统的真打在电影里显然不合适。
摄影干事里有李锐培养的,专门学习成龙式打戏和凌厉式打戏的各种人才。
部门里养着的这几百号武师们,平时不拍戏的话,就跟着他们学习如何表演打斗。
扎瓦茨基在这里第一次看见武打套招这种东西。
现在的欧美打斗,还流于壮汉回合制互搏的阶段。这种凌厉明快,哒哒哒的打斗方式还没出现过。
当他看见一名女性用腿和男性连套十二招,最后一脚穿心腿把男性踢到后,扎瓦茨基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这是真打?”“不,自然是假的。真打的话,一天要死多少人啊。”中方人员为扎导解释道:“套路,套路。”
扎导对此这个发音印象很深。
他自己念叨着:“套路,套路。”
之后,扎导和一众苏联成员又被拉去观看正在拍摄的《地下交通站2》的现场。
还有一部《铁道游击队》。看《地下交通站2》的时候,扎导等人惊叹于这部电影的廉价制作。
全部拍摄就在北京郊外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内解决。
这个服化道都不怎么高级的电影,却是去年苏联卖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因为它很好笑。而《铁道游击队》这电影看上去就厉害了许多。苏联人第一次知道原来钢丝线(威亚)的作用。
这版铁道游击队自然不是让队员们吊着威亚到处飞。
而是在打斗戏上,利用威亚的拉拽展现打斗的力道。
还有打斗时使用滑石粉制造烟雾以增加力量感。
还有现场随意利用道具形成战斗的模式。
戏里面扮演铁道游击队的战士们战斗力不弱,不过日本兵也很凶悍。
势均力敌的敌人才不会让人产生抗日神剧的感觉。
这些东西都让扎导大开眼界。
李锐还特别接待了来自苏联的这一行人。
欢迎的酒会,上扎导忍不住对李锐说到:“李部长,你们国家制作电影的手法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按照李锐现在的身份地位来说,他本不会来参加这样的欢迎会。
他来自然有他的道理。
李锐笑眯眯的给扎导倒了一杯葡萄酒说到:“扎导看了感觉怎么样?”
“厉害,中国人真的是充满工匠精神和套路的民族!”扎导的“工匠精神”和“套路”是中文发言,虽然不大准,但也能听得懂。
李锐听到这话,倒酒的手僵了一下,然后恢复自然。好嘛,差点以为是对面的苏联人把自己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