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年轻人

彭家村的支书彭学武正准备召开村民大会。

现在正好是冬天农闲的时节,各家各户都被通知到了要去村委大院开会。

彭家贵收拾了一下准备去村委,他这边收拾呢,他十四岁的儿子和十五岁的女儿也在穿外套。

“你们俩干啥呢?”彭家贵皱着眉头说道。

“不是通知去村委开会吗?”十四岁的儿子彭金刚抬头说道:“支书不是说全村都去嘛,我和姐姐也去。”

“胡闹!”彭家贵喝骂了一声:“开会是大人的事情,你们小孩子家家的去干什么。”

彭家贵十五岁的女儿彭金枝道:“爹,你这话说的就不对。彭支书说的是全村村民都去,我和弟弟是不是彭家村的村民,咱们当然也能去。”

“对啊!姐姐说的对,我们也能去!”彭金刚今年十四岁,因为男生本来发育就晚,再加上营养一般,彭金刚比姐姐矮了一个头。

但是他倔起来的神情就像是一头牛犊子一样。

彭金枝搂着弟弟的肩膀道:“对,我们也要去。要给张二丫姐姐讨个说法!”

“对!”彭金刚在一旁硬着脖子道:“村子里的事儿,和咱们都有关系。”

彭家贵瞪着眼睛看着自己的一对儿女:“你们这一套一套的都是和谁学的?!”

“彭支书!”彭金枝说道:“彭支书每天晚上都教咱们读书识字,还教咱们算数。还给咱们讲故事。支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咱们彭家村的好坏,咱们每个村民都有责任!”

彭金枝挺着胸膛说着。彭金刚叶一并挺着胸膛站在姐姐身边。

彭家贵看着家里两个孩子都这样,他哼哼了两声:“天天学这玩意儿有什么用。”随后又转头看向李惠然:“你这一天到晚怎么教孩子的,天天学这些有的没的。”

李惠然坐在火盆边上纳鞋底,头也不抬的说道:“我觉得挺好。彭支书是有本事的人,当年解放咱们村就是彭支书带着一个排的战士打进来的。现在又是咱村支书,人家教的东西还能错咯?”

“你要觉得他教的不对啊,你自己当面和彭支书说去。不过你可别忘了,支书可是要重开砖厂,许了你去砖厂做事。要是做得好,你说不定又能管砖厂了。”李惠然和彭家贵都相处半辈子了,最清楚自己丈夫那别扭的性格。

对于比他笨,没他厉害的人,他骂起人来可是祖宗十八代都带上。但是对于彭支书这种比他有本事的人,他又不敢说什么了。

而且啊,彭家贵这人虽然骂人厉害,但是真让他动手打人呢,他又不敢。因为他又怕真把人给打坏了。

李惠然这泼辣的性子刚好拿捏着彭家贵,算是性格上的吃定吧。

果然李惠然这么一说,彭家贵就蔫了。

“那你去不去啊。”彭家贵索性不管两个小的,转头问李惠然。

李惠然还在纳鞋底:“你和孩子去就行了,让金枝和金刚去记下来开会说了什么,带回来和我说就行了。我就不去了,每次开会你们大老爷们都抽烟,抽的我都喘不过气来。你们去吧,我在家里做饭。”

“那我今天要吃烙饼。”彭家贵提出唯一的要求。

李惠然和哄小孩一样:“行,吃烙饼。再给你炒个土豆丝。别废话了,带孩带子们去吧。”

彭家贵带着彭金刚和彭金枝往村委走。如张二丫一样,年级小的彭金刚和彭金枝还未被乡村中封建思想完全洗脑,而且他们的母亲李惠然也是个泼辣的性子,刚好克制住了他们父亲彭家贵那种别扭的性格。

所以他们活的要比村里其他的孩子都要更加自由。他们也接受了彭学武通过报纸杂志传递而来的新思想。

《朝闻》里会一些“科幻文章”,不过这些科幻文章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科普的性质。就像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一样。也会有很多关于村外面的故事。

这就是《朝闻》《进步文摘》《曙光文摘》等杂志要做的事情。把乡村的故事带到城市,同时也要把城市的故事带到乡村。

所以彭家村的孩子第一次知道,在哈尔滨的夏天,街边有卖冰棒和冰激凌的小贩。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夏天也可以吃到冰,还是甜蜜蜜的。

他们也第一次知道,这个世上有一种交通工具叫火车,一次性可以拉着他们全村的粮食和家当全部带着跑。

原来人类可以坐着飞机飞翔,原来大海有那么大。南方会有香蕉,新疆会有甜蜜蜜的葡萄干,东海之畔每一次退潮都能在滩涂礁石上摸上满满一箩筐的贝壳。

为什么李锐要坚持把办理的杂志和报纸向下推广,《朝闻》《漫画新时代》在城市里是赚钱的,但是配送到乡下却是赔钱的。

尤其是下放到农村的配额,全都是免费的。杂志从城市赚来的钱,其中有一半以上被消耗在了农村的免费配额与运送到乡村的费用上了。

并且李锐作为文化宣传教育部长,推动的第一条重要法令就是关于农村文化宣传的。每个村至少要开办一个扫盲班,每个星期除了扫盲识字外,和村民们读报纸讲杂志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且李锐已经准备要开始在1952年开年后,将成本更贵。但是更简单易懂的《漫画新时代》推动免费配额进入乡村。

同时通过文化产品从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赚来的钱,也都将投入到对内宣传与精神文明与教育文明的建设之中。

其中在1952年的规划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村通喇叭工程。争取要将现代文明和新中国的曙光传播到这个国家的角角落落。

李锐是以他部长的身份,在大的宏观层面影响着中国。

彭学武身份不如李锐,但是他以自己彭家庄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在彭家村这个小的地方,在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个微观的层面改变中国。

两者都在向着一个方向发力。

而这样的上下结合不能说轻松的就可以将中国数千年来的吃人文化一扫而空。但是李锐提供的武器在彭学武的手里发挥了用处。

他已经在彭家村的年轻人心里砸开了一道口子。

因为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啊!农村太小了,他们向往更大更远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却被裹足不前。

如彭金刚当知道火车这个东西,并且和彭学武详细了解了火车之后。他第一次萌生出当一个农民之外的念头。他相当一个火车司机,不是因为火车司机赚的比农民多。而是他就觉得,能开火车拉那么多货就是很了不起。特别的有男子汉气概。

彭金枝也第一次有了除了找个好丈夫嫁人之外的想法,她想去海南种油棕榈树炼油。因为她喜欢吃用油炒的菜,而不是用水煮的。但是家里一直舍不得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