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骗局

威廉难得在家里被自己的母亲给夸奖了。

“工作了这么久,总算是知道给家里买些正经的玩意儿了。”这是威廉的母亲伊莲娜对自己儿子难得的褒奖。

再说这话的同时,她嘴里正在咀嚼着威廉从悠悠糖果店买回来的夹心糖。这是一种表面是橙子味的硬糖,里面还夹着一丝橙子糖浆的糖果。

这玩意儿在中国国内试吃的时候,大家给予的评价相对一般。因为觉得味道太重了,几颗糖吃下去,嘴巴很长一段时间里吃其他的东西都没有味道了。

但是就这个在中国评价一般的糖拿到德国来,这群德国佬爱死了。

只能说人和人的口味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而听着母亲的抱怨,威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什么叫做才给家里买了点正经玩意儿啊。”

“不然呢?”母亲伊莲娜说道:“你赚的那点工资,要么拿去买摩托车了,要么就拿去抽卡了,或者就是买各种时髦的衣服。你该想办法存点钱,以后给自己买一个公寓。以后你要结婚的话,婚礼开销也不少!”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威廉被母亲的碎碎念给说道投降了。

没办法,母亲说的嘛,她说什么都是对的。

“下次我会多买一点糖果回来的。”威廉如此说道。他们一家人都爱吃糖果,尤其是从前他的父亲德鲁还在中国开洋行卖染料的时候,他们的家境更加优渥。那个时候各种高级糖果和巧克力就没有断过。

后来是因为战争来了,所以好日子才到头了。

“妈,出去转一圈。”从糖罐里掏了几颗糖揣在兜里后,威廉完全不想和老娘在这些问题上讨论。

因为这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威廉揣着糖果出门。

上次蓝孔雀危机之后,他们一家就搬到了东柏林这边。按照德鲁的话来说,那就是北约实在是有些靠不住。

要是他们还在柏林下面埋核弹的话,至少在东柏林这边好跑一点。

不过威廉上班的工厂还在西柏林,现在柏林虽然被一分为二。但这种人为强行分开柏林的做法,其实无法真正的阻止东西柏林的交流。

毕竟很多人的家人、朋友、同学都在对面呢。所以柏林才是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冲突的桥头堡。

毕竟在柏林这里,你可以去东边了解啥是马克思主义,也可以去西边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

历史上中,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政府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纵容了东德修建柏林墙(也有说是苏联直接授意东德修建柏林墙)。

这件事的愚蠢程度甚至超过了他在古巴导弹危机应对中的进退失据。

因为柏林墙的修建,其实就意味着苏联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他们在意识形态的输出上害怕了。不仅仅是害怕输出失败,甚至还害怕被资本主义反向输入。

实际上修建柏林墙成为了一个难以言说的糟糕决定。甚至欧洲记者还拍摄了那副在西方世界被称赞为神作的摄影作品:《奔向自由的士兵》。

当然,现在的柏林没有修建柏林墙,甚至苏联方面巴不得西柏林的市民多来东柏林来交流。

因为作为他们的盟友,中国给苏联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文化武器。

就像是现在这样,威廉正揣着糖果准备去中国商场四层的俱乐部,看看其他牌友们打牌的套路。

在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专门来东柏林看中国电影的西柏林市民(包含一些外国人)。

还有专门去中国商场购买各种日用品的顾客。

在去中国商场之前,威廉甚至特意跑到西柏林那边转一圈。他看见西柏林那边搞起了很隆重的宣传。

是关于西柏林要搞一个什么购物节的宣传。

海报贴的到处都是,那些高级糖果店还打折促销了。还真别说,还确实是吸引到了很多人。

不过那些高级糖果店他就不打算进去买了。因为就算是打折了,他们的价格还是比中国的糖果要贵的。

而且自从上次《揭秘》栏目播报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之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觉得,以资本家的德性很有可能什么食物都不好好做。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德鲁当年可是开洋行的,卖的就是染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高污染高毒害的化工品啊。作为一名资本家,德鲁太了解资本家了!

甚至德鲁私下里说过:“如果成本便宜的话,我怀疑那些糖果商会用工业染料给糖果染色。”

当然这会不会是真的,那就没人知道了。

“嘿,威廉,你的摩托还没好吗?”

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打断威廉看西柏林购物节宣传单的节奏。

他转头看去,是自己认识的一个熟人鲍勃。他是自己的牌友,都是在俱乐部抽卡的牌佬。

只见他正在和几名同伴骑着摩托车大摇大摆的停在路边。

“这是哈雷?”威廉认出了鲍勃胯下的铁马。

“对,当年美军留在欧洲战场的货。我求了我爸很久,他才愿意把这车给我。我收拾了很久才收拾出来,现在可以骑了!!”鲍勃有些兴奋的拍着他的破烂摩托。

说是破烂还真不为过,当年进攻欧洲,美军采购了大量的哈雷摩托作为军用摩托。军队为了缩减开支,基本上是把一台摩托车可以节省的地方全都节省掉了。

军用哈雷和舒适性一点都不沾边,而且因为节省成本。所以车辆上原本应该是装饰和起到一部分作用的覆盖件也被全部取消。

可以说极简到了一个极致,这种摩托只剩下一个能带着人跑的功能。

除了鲍勃这台烂摩托之外,这一支骑行队伍里,还有一些新的哈雷。无一例外,它们的车也是轰隆轰隆的吵着,声音大的震耳欲聋。

因为美军进驻欧洲,一并把军车哈雷也带来了。让哈雷首次打开了欧洲市场,原本在美国都快要死了的哈雷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瞬间满血复活,并且立刻成为世界第一大摩托车制造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哈雷,因为觉得它特别爷们。而现在的宝马摩托因为造型比较传统。所以会让他们联想到邮递员之类比较古板的印象。

不过年轻人们喜欢哈雷,柏林的市民就不一定喜欢了。因为现在这个年头没有什么环保法规。所以哈雷制造的摩托车没有后世那种三元催化也就罢了,民用市场上的摩托甚至有的是直接用直排。有的年轻人就喜欢直排那种吵闹的声音,买了摩托回去还有自己改直排的。

直排摩托的声音可是太难受了,听着就和打雷了一样响,而且声音还特别劈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