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车厂和骑手的双赢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迈着脚步往里走。

威廉真的是太激动了,因为他以为自己最少还要等一年的时间才能拿到车呢。

虽然说每个月都可以拿到中国发过来的杂志。

虽然也可以从杂志上看到摩托车工厂的建设进度远超预期。甚至已经可以看到车架在开始生产了。

还可以看到那些中国工人几乎每天都是两班倒的方式在抢进度,抓时间。

但是真的告诉威廉,他现在就可以拿车了,他还是有些如做梦一样。

当然是和做梦一样,因为现在中国的闪电摩托车厂其实还没有完全开始生产。只能说一部分车间先一步开始生产相关配件了。

其中卡住摩托车厂进度的东西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引擎,一个是线材。

摩托车线材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高强度钢丝和外包的橡胶。这两种东西对现在的中国来说有点困难。

不过也算是在稳步推进。橡胶目前已经和南洋那边的华商谈好,通过香港的华润公司进口。在做假账消掉,最后在经过雷洛的片区去到雷星月实际掌管的码头,登上霍英东的船走私进到内地。

高强度钢丝,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网咖也搞出来了。摩托车内使用的钢丝对五十年代的中国钢铁厂来说属于高精尖的生产工艺。但是在七十年后几乎是一个小钢铁厂随便都能做。

这两者都是在稳步推进。

实际上比较麻烦的是引擎。因为高精铸造工艺在五十年代还不够成熟。这只能靠堆量来学习掌握。

不过至少掌握了方向,教一些学费花一点时间就好了。

引擎内部的高精度部件才是难关。闪电的引擎虽然说是一个老引擎,但技术难度和现在的引擎完全没法比。

要知道在50年代,宝马生产750CC排量的发动机所能爆发的最大马力也只有28匹罢了。哈雷同排量的发动机马力还没宝马大。别看什么五百、八百cc的排量,实际马力也就二十匹出头。

而闪电250用的引擎虽老,但也比五十年代的发动机强大太多了。250CC的排量,可以爆发19匹的马力。

在这个年代简直是吓死人的存在。

李锐当时从历史上网购了一台这样车做原型车。找了一个解放军里说是骑摩托技术很好的士兵来尝试,结果轻轻一拧油门差点没把他甩下去。

对历史上后世摩友来说肉到遁地的250发动机,在这个年代却是颠覆很多人认知的。

那名战士骑过苏联仿宝马拳击手发动机生产的乌拉尔摩托车。那个750CC排量的摩托车已经是现在这个世界里,大家所认知的摩托车最重型的摩托,也是最是有力的摩托了。

闪电250的排量比乌拉尔750少了500CC,马力也小了9匹。但与此同时,重量也轻了足足一百五十公斤!

所以轻轻一拧油门,战士就感觉这车要飞出去了。

开着闪电250在场地里转了几圈,习惯了车的特性后,战士骑着车拉极速。最后跑到12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下车的时候战士手心都是汗。

“这车太快了!马力太猛了!提速快的不得了,车身又轻,最高速度也太快了,感觉和在地面上飞一样。太厉害了!”战士只有夸奖。

只能说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追求。闪电250零到百公里需要十一秒,在历史上后世这是爷爷级的加速。那时大家玩的都是零百六秒内。

而在五十年代,跑零百?那是啥?

很多车你把引擎拉到冒烟它都跑不到一百公里的时速。

这当然是得益于闪电250的V缸发动机设计比五十年代先进,用料更好等等。

这是好事,一台小排量比现在全球的大排量都猛。但也是坏事,因为制造工艺参数过高了。有网咖资料和一堆专家成立技术小组,有的部件依旧难以生产。

最后引擎内活塞、连杆、曲轴只能交由曙光厂内的数控机床生产。生产好后发到摩托车厂去组装。

摩托车厂同时也要着手训练一批优秀的车工、钳工,将来自己接手生产这些东西。毕竟黑箱科技是一时的,不能一直占用曙光厂这个黑箱产能啊。

不过即便是这样,国内第一台闪电250还没正式量产。因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试。

而现在出现在德国的闪电250,车身上的其他部件都是这个时空生产的。唯有引擎是来自于70年后的另一个时空。引擎上所有关于后世时空的痕迹全都抹去了,没人能看得出来。

还好,后世的这款老发动机也不贵。三千块一台,搞个五百台做备用和研究,必要的时候可以撒出去。

为什么这么搞?

当然是为了防备西欧和美国展开针对中国百货商场的反击。美国佬和欧洲老牌工业强国看不起中国,在中国搞百货展览的时候无动于衷。李锐可不会对欧美可能发起的反击无动于衷。

有备无患,不要在乎花一点小钱。在必要的时候,这点小钱可以立大功的。

就像是现在这样,上次在柏林的百货展览中,闪电250一共收到了超过一千台的订单。

对于一台摩托车来说,这个订单量不少了。尤其是这还是别人没听说过的牌子。

只能说上一次的展览会吸引人很成功,宣传和销售都做得很好。

后续又利用杂志的方式稳住了那些客户。但其中总有一些冲动消费的顾客,已经有人脑袋冷下来了,觉得等一年以上的时间太久了。想着能不能退款之类的。

而现在,在中国商场边上,一个筹备了许久,但是一直关着的店铺打开了。

一间属于闪电的4S店开业了。当威廉带着余款来提车时,他看见了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足足两百多台闪电250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祖母石绿、太空灰、浩夜黑、闪耀金、宝石蓝。中国生产的这些摩托车用色大胆亮眼,威廉分明看到很多柏林老百姓在驻足围观。

有相机的市民掏出相机拍照,因为太漂亮了。

而威廉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骑上属于自己的摩托了。而在他之前已经有人交了钱提了车了。当闪电启动后,那浑厚的排气声响起,不是哈雷那种劈叉一样的打雷声,不会吵得人耳朵生疼。

也不是宝马那种噗噗噗的声音。

而是一种低沉有力,并且非常有密度的声音。这种声音不炸裂,也不够那么响,但却是好听的。关键是不扰民。

威廉分明听到围观的德国老百姓说道:“诶,我以为这种摩托会很吵,和哈雷一样。”

“是啊,感觉却是不吵啊。这个声音只是单纯的低沉浑厚,但是没有特别响。每一次城里骑哈雷的小子们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心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