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一月下旬的柏林有些冷。中国专列抵达时天公不作美,纷纷扬扬的下起了雪花。

梅兰芳披着大氅下了列车。有人立刻过来给他打伞。

“梅老板,别着了凉倒了嗓子。”来的人是他从前的班主,现在北京戏剧团的副团长。

李锐掌管文化部们后就立刻开始整合国内能派得上用场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如梅兰芳这样的戏剧大家,李锐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和梅兰芳谈好后,直接成立了梅兰芳戏剧团,梅兰芳担任团长。

这个年头如梅兰芳这样的大演员会被人称为老板,就是因为一个戏团往往只要有他,就能有一口饭吃。

而梅兰芳这个人是很聪明的,而且政治觉悟在一众老艺人中算是高的。他推辞掉了梅兰芳戏剧团的名字,还是请换成北京戏剧团这样比较好。

而在历史上之中,梅兰芳也是个政治觉悟颇高的人,人有小瑕,不失大节。

抗美援朝开始之后,梅兰芳开启了为期一年的义演。所得收入全部用来捐给志愿军买飞机。而在演艺界中除了梅兰芳之外,还有一名叫做常香玉的豫剧女名角也做着同样的事情。义演几十场,最后收入给志愿军买了一架米格十五。

梅兰芳知名度更高,自然义演的钱更多。不仅捐了一架飞机,多的钱还捐了很多弹药和油料。

而现在梅兰芳出现在柏林,自然也是因为李锐的指派。

他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对副团长说道:“没想到咱们还有来德国演出的一天。”

副团长笑道:“您是角儿,去哪儿演出都不奇怪。”

梅兰芳笑了笑:“你啊,就捧我吧。我都五十好几的人了,在扮上旦角青衣也不好看啊。在中国还有人听我梅兰芳唱戏,那是戏迷观众念旧情,赏我姓梅的一口饭吃。”

“嗨,梅老板话不是这么说的。您现在是五十多了,可您嗓子可没倒。一开腔便是三月桃花六月荷,九月金菊腊月梅。你这把好嗓子在唱十年都没问题啊!”

副团长这话有些拍马屁,但也不算是拍马屁。没错,现在梅兰芳年纪大了,身段什么的自然不能和他二三十岁巅峰时期相比。

但是梅兰芳嗓子保养的好,现在年轻一辈唱旦角的敢说稳稳压过他的,那也是没有。

对于自己的嗓子,梅兰芳还是颇为自得的。他笑道:“你呀,别老捧着我。捧的我习惯了,以后摔下来没人接的住。你还是好好调教调教咱们团里年轻一辈的后生吧。别断了传承。”

说道这里,副团长想到一件事:“对了,梅团长。你听说部里要评京剧大师吗?”

“嗯,听说了。早就放出风声来了,也是让圈里的角儿努努力。”梅兰芳道。

“听说马老板评不上?”副团长有些疑问。

梅兰芳抖了抖大氅上的雪花道:“应该是。”

所谓的马老板就是指马连良,这也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戏剧名家。民国到新中国初期的三十年里,叫得上号的名角里,马连良绝对有一席之地。

“马连良马老板,我听说部里只打算给他评一个优秀京剧表演演员。”梅兰芳淡淡道。

副团长摇摇头:“这马老板的造诣可不止这些啊。优秀表演演员……这咱们团里好几个中青年都评都上了。这不是打马老板的脸面吗?”

“打他的脸面算好的。”梅兰芳冷声说道:“上次我和他一起去安东又去了平壤,给抗美援朝前线的战士们演出,一共演了十几场。我是分文没要,只拿了基本工资。这位马老板要按票算钱。”

“什么脑子啊,前线战士看戏哪有票啊。回来就吵吵着去朝鲜太累太冷,还不给钱。听说还吵到李部长那边去了。”

“本来我听说李部长一开始就准备了一些奖金和实物来慰劳我们这些去前线义演的演员。人家领导本来准备好了,你等着拿就好了。马老板非要急着吵着要,东西到手又嫌弃少。”梅兰芳说道这里摇摇头:“当时李部长的脸色可是不太好看的。马老板追着要钱,就像是要债的一样,谁能受得了。”

副团长恍然大悟:“难怪马老板连个副团长都没捞到。我想着他这么大的角儿不应该啊。”

“呵。李部长是敲打他呢。”梅兰芳说道:“马老板就知道死要钱,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毛主席都说了好几次,文化工作要为老百姓服务。马老板他是任嘛不懂,只看钱。他这样怎么评大师?能给他个优秀演员还是因为他唱戏的造诣在那儿摆着,大家都服气。不然这个优秀演员也没他的份。他这性子不改啊,以后没什么机会咯。可能只能在团里当当老师教教学生了。”

副团长点点头:“这样啊,难怪我说这次我们远赴柏林演出,怎么马老板连面都没露,感情是根本不能来啊。”

“马老板还是有些顽固不化啊。”梅兰芳如此评价道:“他不知道时代已经在变了。”

是啊,时代在变了。自从去年听了春节晚会的电台播放之后,梅兰芳就对那种把流行乐和京剧唱腔结合的歌曲印象深刻。

他就立刻开始留意这种歌曲老百姓是不是喜欢。而在一个月后,中国之声广播电台根据观众来信,公布了春节晚会上观众最喜欢的节目。

其中带有戏腔唱词的《定军山》夺下了歌曲类节目中最受观众喜爱第一名的成绩。

从那之后,梅兰芳就惦记上了这件事。

实际上这个年代的戏剧工作者中有很多人是不排斥融入更多更新的技术。甚至有部分戏剧演员尝试融入新时代的声光电技术,来创作新编京剧。

几十年后一帮人,非xxx派不听,非xxx味就是不正宗。学谁就要像谁,你们一个字都不能改,一个唱腔都不能改!

这帮人打着尊重传统,遵循传承的旗号,活生生的把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往死里逼。

等到后来有一些人要搞创新的人跳出来想要挽救颓势,搞新编《三堂会审伽利略》《新编赤壁》《新编评书霍格沃茨》等等。好不容易有点水花有点起色,又有一帮人跳出来说(你们这是不尊重传统艺术!)

当真是有那么一批人,生怕传统艺术死的不够透,非要盖上棺材盖后埋上土还怕不够,还要跳上去踩几脚。

人家唱了几百年的歌剧都知道与时俱进。加入新的舞台技术,加入新的唱法甚至是嘻哈说唱的唱法来吸引年轻观众。

李锐是觉得如果中国的这些传统艺术真的死光了,那以后中国在文化话语权上的地位就要矮上一大截。

所以当他得知梅兰芳主动寻找《定军山》的创作者,想要创作一些类似的歌曲时。李锐直接派人找到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