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次打次

所谓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这话说的还真的是一点都没错。

春节的节目还在继续,台湾不少人现在正在听这春节节目呢。

刘宝瑞的《新警察吧》说的不错,但是台湾岛上的警察老谢不喜欢。因为这相声说的不就是我嘛!

作为新竹市的一个分区警察局局长,老谢也爱听海峡对面的《中国之声》广播。因为有意思啊。

春节晚会就不用说了,平时的各种广播节目也非常有意思。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除了一饿《新警察吧》他不喜欢之外,其他的节目他都挺喜欢的。

包括各种歌曲的演唱。

李锐编排的这场春节晚会的广播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就像是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都被李锐拿出来用了。

李锐从前对很多红色经典老歌,其实兴趣不是很大。甚至说是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来到这个时空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李锐也和现在很多的音乐人做了接触。

通过很多接触和互相讨论之后,李锐发现自己之前不喜欢那些经典老歌的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年轻,而老一些人的喜欢那些老歌,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年老。

听起来好像是废话文学一样,但是李锐和很多音乐家讨论后,甚至引入了一些医学专家做了很多对照实验,发现人对音乐的喜好和耐受程度和身体有非常强的联系的。

就像是去年春晚的开场曲《我的祖国》,郭兰英的表演和演唱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李锐搞了很好的收音设备,比原时空里郭兰英演唱的效果还好。

把《我的祖国》这首曲子播放给不同年纪的人听做对照实验。其中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细节,那就是年纪大的人可以闭目慢慢欣赏的时候,年轻人却会皱起眉头。

是因为不好听吗?

不。不是音乐的问题,在问了那些年轻人后,纷纷表示:“音量太高,声音太高,耳朵疼。”

而老年人则表示:“刚刚好啊,不高啊。”

李锐让人修郭兰英表演的母带,降低了原本郭兰英歌唱时的高音峰值。然后在放给同一批人听,有趣的结果出现了。

年轻人纷纷表示:“现在好听多了,整个声音圆融通透。”

而老年人则表示:“不行,现在声音不透也不亮,感觉哑了一样。”

而请来做这个对照实验的可都不是外行,而是来自北京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

年纪大的老师更喜欢不修音版的《我的祖国》,年轻人更喜欢修音版。

是学生们不懂欣赏,是老师们欣赏程度更高吗?

接下来李锐又让他们做了好几组对照实验。最后得出了一个非常确实的结论,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对高音听感更敏锐。

而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对高音听感迟钝许多。

同样的实验还在继续,这一次不是做高频实验,而是做低频实验。

李锐以古曲《尘鼓》为例,老师们听低频到一个阈值之后就会吃不消。如果继续调大低频,很多老师都会有恶心胸闷的感觉。而年轻人对低频的忍耐度高了一到两个级别,部分年轻人对低频的忍耐度比老师高四个级别。

年轻人能跟着摇头晃脑的低频节奏给老师们听,老师们一个个表示受不了,头要昏了。

这样对照实实验又做了好几次,虽然有个别的特殊现象。但是总体来说结果是相近的。

人因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对高音感受不在灵敏,同时对低频忍耐度也相对降低。

一个藏在李锐心中的不解之谜总算是解开了。

为什么自己一直觉得奇怪,从前那些领导总喜欢搞那些高音很高,甚至尖锐的歌曲来听。甚至搞各种宣传主题曲的时候,也是搞这种曲子。很多年轻人听那些高音,都觉得脑子都要劈叉了。

甚至会觉得:哪里好听了,吵死了!

而一旦有这样的抱怨后,家里的父母会白你一眼,并且说:不懂欣赏。

年轻人喜欢节奏感强烈,动次打次的音乐,父母那一辈会说:吵死了!

而等了年轻人的年纪慢慢大了,自己成父母了,他们也开始喜欢听父母那一辈的歌曲了。大家以为自己成熟了熟,其实不是。

只是耳膜退化罢了。

老年人觉得刚好的高音对年轻人来说刺耳,年轻人觉得舒服的低频对老年人来说犯恶心。

所以有的时候,根本不是什么欣赏、成熟、品味的问题,单纯是因为身体状态不同罢了。

而李锐的这份报告被主席知道后,主席都哭笑不得了。他说道:“音乐问题这么一看还不光是文化问题,还是一个生物问题咯。”

李税道:“还真是这么一个尚题。所以主管音乐部门的负责人不能全是老人,也不能全是中老年人来负责拍服,不然出来的歌曲只能是中老年人喜欢了。”

主席好奇:“那有没有中老年人喜欢,年轻人也喜欢的音乐呢?取个中间值。”

李锐想了想:“还真有。在我那个时空有一个传奇乐队,挺符合老少咸宜这个说法的。”

“哦。叫什么?”

“凤凰传奇……,怎么说呢,他们反正雅俗雅俗的,又雅又俗

“那可以试试嘛。”

作为内宣和外宣的重要手段,搞一些厉害的乐队出来,也是李锐的责任之一。

所以李锐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以做到玲花和曾毅那样组合的青年歌唱演员。

还真别说,真不好找!

不管是玲花的高音花腔还是曾毅不管唱多快都能吐字清晰的说唱,这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历史上中,凤凰传奇早年间被称为中国的农业重金属风格乐队,还被很多人嘲笑了很多年。

但是越到后面大家越是发现,这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农业重金属开出的奇葩飘香了二十年。

李锐一边让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意识到,不同年纪的人对声音的感触不同,创作音乐的时候应该做更多的思考。这一步拉高了建国后音乐方面的发展。

同时也在想办法组建一些新的乐队,好把后世的一些好歌曲发出来。抄袭这种事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抄袭不是目的。主要是把这些歌曲弄过来,把那些超越这个时代的理念抛出来,用这些音乐给当今的中国音乐家们磨耳朵。5

音乐是他们的肥料,只有肥料丰富,他们才能开出茂盛的花朵。历史上中,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信息交流闭塞,音乐人们并没

有多少机会同步跟上世界的潮流发展。很多音乐理念落后太多了。

而这两件事一起抓,李锐花了两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才从全国范围内筛选出能在这个时空中演唱凤凰传奇歌曲的青年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