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次打次(第2/2页)
而他们的首秀就在今年的春节。
当台湾的新北市分区局长的老谢骂骂咧咧的听完《新警察吧》,他一边骂又一边舍不得换台。
播音员简单的说了一句:“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由传奇乐队带来的歌曲《月亮之上》。”
激扬的小提琴协奏曲响起,老谢一呆。(点开段评,有bgm,值得一听版)
“这是啥?”老谢不知道。
而在几千公里外的柏林,中国商城内外都在播放着中国春晚。因为电台播放晚会,自然是早就录音好的。
而在柏林播放的这一版则是特别制作的,播音员用德语播报。同时把相声之类的语言类节目都砍掉了,只剩下歌曲类节目。
很多来中国商城来凑热闹,来看写春联舞狮或者吃小吃的市民们也都愣住了。
他们自然知道广场上的大音响里在播放中国春晚的节目,但是之前那首《歌唱祖国》并不吸引他们。
而这首以小提琴开场,随后便是激烈到燃炸的电吉他配合爵士鼓的前奏瞬间把所有人的耳朵给抓住了。
当不少德国市民抬头时,一声高亢的女声开始歌唱。
“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
“昨天遗忘,风干了忧伤,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德国老百姓惊呆了,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能听懂旋律、节奏、唱腔。就像是历史上后世很多中国人也不懂日
文和英语,一样喜欢听那些外文歌一样。
五十年代的流行乐是什么?是一种平淡如水的东西。
大家早就厌倦了这种平淡如水的东西,摇滚乐正在萌芽。不管是苏联还是西欧还是美国,都已经有摇滚乐的萌芽。
可惜的是苏联因为意识形态,强行把原本崛起于普通老百姓群体的摇滚乐给斩断了。明明是诞生于无产阶级的一种音乐形式,并且有那么多以反抗强权和资本剥削为内涵的摇滚乐。
却因为苏联摇滚搞得不如美国好,于是苏联干脆一刀切不许搞摇滚乐了,强行把摇滚乐划拨去资本主义阵营,并且表示社会主义阵营不需要这玩意儿。这和因噎废食没差别。
要知道,现在的人们已经厌倦了那种平淡如水的音乐形式了。要不然之前李锐给苏联送过去的《苏维埃进行曲》不能在苏联那么大受欢迎。小学表演,十个小学生七个在唱《苏维埃进行曲》。
人民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就像是现在的柏林,当充满节奏感的音乐响起,与高亢的女声合二为一。老年人和年轻人似乎达成了一种和解。
而当高亢的女声唱腔后,便是充满节奏感的动次打次与一个低沉男生的快速吟唱。
“我等待,我想象,我的灵魂早已脱缰。马蹄声起,马蹄声落。”
“看见的,看不见的。瞬间的,永恒的。青草长啊,大雪飘扬。”
“你在我心上。”
柏林的中国商城外,也不知道是哪个年轻人先吹响了一声口哨。随后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吹动了口哨。
当女声以蒙古语歌唱着:“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
那来自蒙古草原的悠远呼唤和广阔寂寥似乎一下出现在了所有人眼前。而不少年轻人都开始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动次打次了。
如果李锐在现场,看见一群德国年轻人开始伴随着《月亮之上》点头颠腿,那他肯定会很感慨,因为那是他曾经伴随着农业重金属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