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没有预料到

“在这里我们强烈通责美国政府这种毫无人道主义的精神!”有的时候,有的人死了比活着的时候贡献还大。

特别是在文化圈里面,这样的例子履见不鲜。

比如说某个百岁陶瓷画艺术大师离世了,然后一帮人上前蹭热度。大师的作品,不管真真假假总是能卖出去一些的。

还有不少人打着大师的旗号,或者是自称大师的学徒,卖一些东西。生意总是能有一些的。

自然界里有一个现象叫做鲸落,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圈里的大佬有时候死了,也会有这种效果,一个大佬死了,可以养活一群小鱼。

当然,李锐不会以【鲸落】这样的方式来称呼金福瑞这一类的润人。

因为他们实在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在国内的时候就喜欢阴阳怪气。新中国的很多政策他们是反对的,因为他们都是从前旧中国的既得利益者。

新中国的改制是从他们身上割肉,把他们的利益再次还给老百姓。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所以他们这些人要走,李锐其实很欢迎。他们现在死在了美国,李锐就更加欢迎了。

因为这至少让中国和苏联这边有机会借着这个事情来强烈谴责美国的暴徒式做法。

虽然说这对于美国来说可能没多少用。

但是用在内宣上还是很好使的。

因为现在国内还是有一帮人对美国、英国这一类的国家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可以改,但是有一大部分估计是改不了了。

李锐也没想过能让这群这人的思想转变。

但是至少不要让他们的思想去污染其他人。

于是金福瑞等人在美国的遭遇就算是给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打预防针。

省的有的人被随便编一些谎话就跟着摇旗呐喊一起走了。

内宣不能停,当然外宣也不能停。自从梦露从西德跑到东德,并且带来了最佳女配角的奖杯,西柏林电影节就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了。

连北约集团内部国家都尽可能地低调处理这件事。

虽然说梦露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不算大的奖项……但是这是拿奖的事情吗?这是打我北约集团的脸啊!虽然主流媒体对西柏林电影节的事情三缄其口,但人的表达欲是很难控制住的。

很多主流媒体和小报还是忍不住在一些边角文章里阴阳怪气了一番西柏林电影节的虎头蛇尾……尤其是《独角兽日报》的主编贝尔,他在报纸的三版用了一整个版面就印刷了几个单词,【柏林电影节,有趣的电影节!反正你也不能说他哪里有问题,但是看着就是挺阴阳怪气的。

而伴随着文化大盗拉姆和欧洲各国的片商达成了供货协议。

东柏林那边放映的一系列中国电影也被引入西欧。

别看现在东西方对抗,说起来好像两边老死不相往来一样。但实际上真实情况复杂的很,苏联不能完全断绝和西欧国家的往来,西欧那边也是如此。

而且资本家嘛,只要利益足够总是能出卖吊死自己的绞绳的,伴随着那些片商不愿意放弃赚钱的机会,大量的中国电影一并涌入欧洲。

带给欧洲观众完全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传播着自己的价值观。

当然玛丽莲?梦露奔向民主世界的事情也要大肆宣传。

与此同时,借着这次事件引发的热度。

中国、苏联、民主德国宣布准备在东柏林也举办一个电影节。

就定在明年开始搞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送电影来参赛。当然了,资本主义国家要是愿意的话也可以送电影来参赛,我们是很公平的。

在柏林那边的事情差不多处理完之后,关于玛丽莲梦露的去向就成为了最大的一个问题。

苏联是很希望玛丽莲?梦露去莫斯科发展的。但现在苏联有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斯大林的发展方针是以重工业军工业为主。

未来五到十年内,苏联没有多少拍片计划。现在改回原名的诺玛?简(玛丽莲?梦露)去了苏联好像也没什么用。

当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抛来橄榄枝。

包括捷克、南斯拉夫、波兰等等。

诺玛在看完了赡养人类这部电影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要去中国”这让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

“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捷克也很适合你。” “即使不选择苏联,我们也不建议去中国。毕竟她现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

来招揽诺玛的人如此说道,奈何诺玛主意已定。

不仅仅是被现在的中国电影所折服,她莫名其妙的对这个国家抱有一种好感。

这种感情很奇特,就像是在历史上中她就做过很多在这个时代难以理解的事情。

就像她会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正面的中国形象,不管是歌唱中国的方里长城,还是在爱情电影里和恋人约会去中国餐行,她都没有把电影往美国人喜欢的猎奇方向靠。

五十年代的华人街的中餐厅是很少有美国白人去的。

如果有美国电影拍摄中餐厅的场面,一般也喜欢以中餐厅里蛇泡酒之类的画面来做猎奇,用以吸引观众。

中餐厅里的华人服务员也往往很奇怪,男人甚至还留着辫子。而在梦露的电影里,中餐厅是个很正常的地方,可以喝正常的玫瑰露酒,可以吃 到正常的而不是猎奇的食物。

服务员虽然戴着传统的瓜皮帽,但是人长得并不奇怪。似乎梦露的电影里一切都很正常,没什么值得说的。

但实际上在一个不正常的,以抹黑化、猎奇化中国来娱乐大众的国度里,她这么做反而奇怪。

尤其是在历史上后期,她甚至公开说希望前往中国。

这在那个年代简直是一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所以她的死亡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稀奇和不可预见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梦露和海明威是好友。

作为硬汉文学代表人物海明威甚少写女人,他向来擅长刻画那些在雨林、大海、泥泞中拼搏的,满身污迹和伤痕的男人。

但是海明威写过《我心中的玛丽莲?梦露》。文中表明海明威以及海明威家庭和梦露深厚的交情。

以及海明威对梦露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都有很高的赞誉。

所以当诺玛说想前往中国,其他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李锐感觉意料之外也情理之中。

只是梦露……不对,是诺玛简来到中国之后要拍什么电影,不要浪费她的才所才是关键的。

不过李锐也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