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西域方略
人生在世总是有很多看不懂理解不了,也想不出解决办法的问题。
只不过有的时候有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有的时候却可以寻求导师的帮助。
当李锐来到中南海时,主席正在批改文件,他似乎对李锐的到来一点都不意外。
他招了招手对李说说道:"你先坐一哈,我把手上的事情忙完咯再说。
李锐坐在书房兼办公室一角的沙发里。
主席是个喜欢看书的人,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看书但几乎不怎么整理书。
基本上就是看到哪里就随手丢到哪里。
等到下次想起来的时候再去找。所以主席的办公室地上会有很多书。有时候多到让人无法下脚,而且主席的警卫员一般还不敢随便收这些书。
因为这些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书籍在主席眼里却是分门别类摆放好的。
李锐觉得主席大概是有某种特殊的记忆方式。
就像是后世专门训练出来的记忆大师。
能用各种符号和在脑内构建迷宫的方式记下庞大繁杂的信息。(某夏吗个人吐槽)李锐小心翼翼不去把那些书给搞乱(虽然在李锐看起来就是乱的),然后再坐进沙发里。
主席的工作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警卫员给李锐送来刚泡好的绿茶。李锐点头致谢,随后打量起主席最近在看的书。
主席喜欢看书,不拘泥于马列名著,也有散文诗句、唐诗宋词、针砭时弊的文章……
以及描写中国城乡生活在内的各种文章他都很喜欢看只是时间有限,他读书很多时候不求甚解。
因为他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做学问写文章上。(注:不求甚解原意为读书只求精解领会内涵,不咬文嚼字句句精读)李锐注意到主席最近丢在沙发边上的书都是一些有关于宗教历史地理民俗类的。
还有一些报纸被他放在旁边,其中关于李锐他们在柏林搞的电影项目的新闻被放在比较醒目的位置。
李锐从这些书里随便捞起来一本开始阅读。
这是一本关于伊斯兰教派历史演变的书,其中很多段落主席都用钢笔做了批注。
整本书看起来脏脏乱乱的。但只要仔细阅读就会被吸引进去,尤其是主席对其中的很多批注。
李锐也不知道自己看这本书多久,一直到脖子有些痛抬起头的时候才发现主席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自己前面了。
他笑眯睐的说道:"你看书还是蛮认真的嘛。李锐急忙放下书本:"主席,我看书太入迷了,没注意到你。 "没事。
看累了吧,和我出去走走,就在院子里活动一下身体吧。
主席就带着李锐在院子里随意地散步,一边走还一边时不时地伸伸腰拉拉背。
以此来缓解案牍带来的身体疲劳。 "你来找我是因为冯石的来信吧。"主席一边拉伸腰背一边说道。 "是的。”李锐自然回答道。 冯石的信自然不可能只给李锐。
新疆建设兵团内部才刚刚诞生的这个苗头,他自然也要写信给主席。
如今的建设兵团内部只是刚刚开始出现山头主义的苗头……如果是放在李锐还没有来到的时空之中,这小小的苗头根本引不起任何重视。
因为新疆的问题很严峻。
这个地方在民国政府败退的时候掺了很多沙子。
这些沙子不仅有民国政府的,还有美国留下的。
还有新疆本土本来就有的大量的反动反革命势力这些东西的存在让新疆的工作难以展开。
相比于随时可能反扑的反动反革命势力……
现在才刚刚露出一点点小小苗头的军头主义简直可以无视。
不过李锐毕竟是历史上后世来的人,带来了大量历史上的资料。
现在兵团里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军头主义……
实际上就是之后让新疆问题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李锐收集的资料自然是交给了主席。
主席也得以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了解整个新疆的问题。 “小李啊。你对新疆问题怎么看啊。"主席拉伸拉伸背道。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李锐道:"新疆问题过于复杂了。
先不说民国政府和美国在新疆掺的沙子。 "就单单说新疆本来的民族问题和信仰问题就很麻烦。" "尤其是宗教权或者说宗教影响力远高于世俗影响力。
现在我是明白了,权利本质并无不同。不管是宗教权还是世俗的政治权,其本质都是对一个地区的管理权。" “一山不可容二虎,说到底都是权利之间的互相倾轧。你多一分,我就少一分。这里面的争斗怕是无法缓和的。"主席听到李锐的话后点点头:"嗯,不错。
有进步,所以王震在新疆一只手搞管理,一只手搞杀。我是不同意王震这么杀的。
主席这话说的是真的,在历史上中主席就不赞同王震在新疆搞过于残暴的民族政策,历史不是电视剧里随意美化的那么美好。
王震一句:我把新疆杀到他二十年都出不了一个反革命!说起来是一句话……
实际上是新疆的血流漂杵军人思想或者说军阀思想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要动用武力而看似杀人是一个短平快且高效的方式……但就像是所有走过的捷径都要付出代价一样。
为了此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新疆的问题从来都没有被真正解决,一直在反反复复。 “新疆的位置很重要啊。我记得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若要中国雄于世界,当定都伊犁。这句话是对是错,我不评价。”主席道。
“但是新疆确实重要。从你带来的资料可以看得到,中国期望中亚链接,那么新疆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点。" "我看你带来的资料,王震之后在新疆做的事情不仅粗糙,而且可以说是没有章法。" “只是往新疆填充汉民就能解决新疆的所有问题了?瞎胡闹,一个城里维人住一边,汉人住另一边,两边老死不相往来。便是汉人一时人多能压住又如何?" "不过是饮鸩止渴,早晚要打一场的。
如果被外国势力渗透,那便是新疆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来一场旷古空前的血斗。杀到一方彻底退出新疆为止。到时候那些外国反动势力怕是能笑醒。”主席说到这里有些生气。
因为王震在新疆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以说连治标都不一定算。
历史上后世很多人都觉得杀人就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历史上王震在新疆杀的人已经足够多了。
再进一步的话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能提了。
但是新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而兵团的军头主义就更加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