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肥与杜邦(第2/2页)
之后便是小岗村农民发现化肥有了,单干好像更划算,于是搞了小岗村分产到户。
再来就是小岗村包产到户后公粮上缴五十万斤的“神话”。其实翻一翻当年的资料,那些没有包产到户,还在搞大队制度的农村,在拥有了足够的化肥后,上缴的公粮数量也不比小岗村少,有的甚至还要高。
本时空中,中央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现在手上有资源的情况下,那自然是要把大化肥工厂拉起来。
两亿两千万美元,新中国是一口价都不会少的。
因为我们和东德、苏联都在谈引进设备了。
同时在上次中国文化周上和南斯拉夫相关人员搭上线后。
中方委托南斯拉夫当一把二道贩子,把欧洲的化肥生产设备清单搞份出来。
中国拿货真价实的美元付钱。两亿多美元的大单子啊,谁不想要赚呢?
至于中国有没有钱?从前大家还担心中国支付不起,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全面胜利,没有人再有这个疑惑了。
可以说一场这样的胜利,带来的不仅仅有胜利本身。还有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
就像是杜邦化学代表戴森?布朗,他的爷爷曾经在清朝末期在中国上海为杜邦开设化工店。
但是自从他爷爷回去美国之后,家族内已经有两代人没有踏足中国了。
已经四十岁的戴森觉得自己原本也不可能踏入中国。
但是现在……通过南斯拉夫的渠道,戴森第一次踏入中国。当他乘坐的飞机在南苑机场降落,他看着并不繁华的机场,也不繁华的北京城市。
他忍不住感慨:“美国军队就是输在这样一个国家手上的?真不可思议。”
不过美国输不输无所谓,虽然是美国国籍,但是布朗一家都自居英国人,他们在英国还有庄园呢。
在美国只是工作,在英国才是生活。这次戴森来中国只有一个目的,国际市场都知道了,一个神秘的买家正在全世界采购大化肥设备。
这个买家的胃口很大很大,百万吨级化肥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生产线。
价值两亿多美元的天价合同。杜邦志在必得。这世上还有谁比杜邦更适合赚这个钱呢?
谁都不能阻止我杜邦发财,包括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