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莫名的感情(第2/2页)

而以BBC为首的媒体更是疯狂批判塞宾的报道。

[那些中国人不过是在架在暗处的重机枪指着而已……BBC如此反驳着,并且将其视为真理,还颇为认真的给他们的论点找到各种证据去补充。

不过这些语言。上的交锋没用。因为没过多久,中国自己拍摄的纪录片电影《抗洪》上映了。

文字可以骗人,但是视频不能。嗯,至少在五十年代不能。

大家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

作为免费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电影,《抗洪》 并没有站在大家所习惯的纵览大局的视角去高度概括54年水灾始末。

而是以几名乡村干部,几个农民,几个解放军,几个水坝工程师等更加低的视角来讲述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

农民对家园的不舍,乡村干部在上级命令和乡村百姓之间的碰撞,解放军战士的坚毅勇敢,工程师们精密计算下的每一次开闸防水保住大坝等等等等。

错综复杂的故事,但是却最终交织成了这部《抗洪》。

这部记录电影趁着欧洲热议中国洪水的东风,达到了它原本难以达到的高度。

很多人都被里面真挚的感情给感动了。

愿意捐款的人更多了,至少在苏联和苏联加盟国是如此。

还有南洋那边的华商也开始组织捐款。

而这一切,都其实没有出乎远在北京的李锐的预料。

当54年的大水慢慢退潮,这一次中国经历了一场考验,虽然公安县没能完全保住,还是被泄洪分流了一部分,但是比历史上好多了。

受灾田地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受灾百姓也从十六万缩减到了五万。

整个湖南湖北受灾的受灾百姓仅仅只有七十万,比历史上少了两百多万。江西则是少了一百八十万灾民。

安徽地区受灾人口控制在了二十万以内,江苏全境受灾人口不过七万。

死亡人口也大幅度减少。

这对于知晓历史上惨痛情况的李锐来说本该是个好消息。

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

“还是有那么多人死了啊。我总想为着天下老百姓争一争,但总归是没能赢啊!”李锐叹息一声,他拿着受灾人口和死亡数字的手微微颤抖。

“李主任,凡事尽人事听天命。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半年多未见的陆光达。

“老陆?你怎么回来了。”李锐抬起头。

“你啊。忙昏头了吧。“陆光达拍了拍李锐的肩膀道:“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我刚刚去面见了毛主席和总理才回来的。主席让我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帮我老毛去看一看戈壁,我还没看过叻!]”

陆光达嘴上带着笑意。而李锐的手颤抖的更厉害了。

“你这话说的……”

“中央批准,李锐同志你可以带上你的摄像机前往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拍摄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的画面。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进程的伟大见证! "“李锐主任,你去不去?”

“去!谁不去谁是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