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拍口袋没有钱

李锐是打算使用彩电以及配套的录像机和音响系统,在这个时代狠狠的割上个十几年的韭菜的。

人类是一个极度需要娱乐的物种。尤其是在解决基本温饱乃至于温饱只解决一半的情况下,人类都会尽可能的去寻求娱乐活动。

封建时代那些饥一顿饱一顿的乞丐还会躲在茶馆门外偷听着茶馆里说书先生说的故事,或者是想办法蹭着别人的大戏,去看看戏剧。

玩,是人类的天性,让自己感觉到舒适和快乐几乎是所有生物的本能,这种本能是无法违背的。

主席和总理也是很清楚这一点,尤其是李锐拿了许多后续的资料,以及相关社会学的研究之后,他们也必须要承认于这一点。

但是娱乐这种东西也是有高级趣味和低级趣味之分的。

就像是同样拍电影,有的电影宣扬黄赌毒,以刺激暴力血腥色情的画面给人视觉感官上的刺激,以此达到娱乐人的目的。

但同样也有人拍摄英雄的故事,拍摄功勋讲述生活中那些值得让人感动的故事宣扬正能量。让人能够在娱乐之余,还能收获一些思考。

两者都是娱乐。但是两者的娱乐境界完全不同,甚至于说想要给人一个积极向上的娱乐会比单纯的以血腥色情这一类的感官刺激要难的多。

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谁掌握话语权的问题。如果话语权丢失了,全社会都在以笑贫不笑娼,以黄赌毒,以吸毒,纹身,打架斗殴,嫖娼卖淫,这些东西标榜为自己的个性和自由的话。

那么所有的正能量和美好都会成为一个笑话。有人说这就是人性。但这不是人性,这只是一个可笑的笑话。

人是被社会环境所塑造的,社会环境给他们什么,人类就会学什么。

李锐可是太清楚了,如果在这方面不加以制止不加以阻拦,任由他人,尤其是以资本主义集团为首的人攫取了文化的高地。那么赛博朋克的世界完全当真是指日可待。

物理的战争只能亡其国,而文化的战争才能真正的灭其种。

日本人当年侵略中国的时候,就想过在文化上面灭掉中国的种族。但可惜日本本身的文化中有太多中华文化的遗留,他们无法以他们的文化消灭中国的文化。

导致了日本在中华文化战上,最终只能够陷入南宋时期,南宋和金国之间的争论,那就是谁到底是中华正统?

别说侵华战争了,一直到元时空几十年后也是如此。

而现在文化战和认知战的手段和方式变了,李锐决定要将武器拿在自己的手里,在别人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武器,终归是有些不得劲。

网络这种东西要发展,即便是有网咖技术的扶持和帮助,也是要以好几十年来计算的,毕竟网络需要卫星,需要复杂的基础建设。

未来30年肯定还是电视的天下。李锐要将最大的这块平台切下来。他有一个雄心壮志,那就是在未来30年内统一彩色电视的信号制式,传播方式以及型号规格。

要倒逼全世界共同使用中国制定的标准和系统。

而这55寸的特丽珑彩色电视则是迈向这场宏图伟业的第一步台阶。

时间匆匆流逝,建国5周年的倒计时越来越近。中国各大城市都开始纷纷在路边悬挂五星红旗,并且挂上横幅来热烈庆祝新中国建国五周年。

而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街道上早就已经开始张灯结彩。

而现在这个时空中庆祝建国五周年的规模和仪式,自然比不得原时空几十年后的中国庆祝国庆的规模。

毕竟生产力和生产体量完全不可与之相比。但是在长安街两旁插满的五星红旗却还是带动了不一样的气氛。所有人都感觉到国庆的脚步临近了。

而整条王府井大街则是被装扮一新。因为在这里将要举行5年工农业展。整条街上的商铺门楼上都挂上了五星红旗打上了中国节。

整条街上都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参观代表团走在王府井大街上,忍不住对这片红色的海洋指指点点。

BBC的记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钢笔写下:新中国强迫所有人民在道路两旁插满他们的五星红旗,根据某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人士传达的消息,这些五星红旗可能伴随着强迫购买和强迫劳动……

而ABC的记者罗伯特则写道:由邪恶的李锐所洗脑的红色中国处处透漏着一种被集体主义洗脑的思维,这里所有的地方都被悬挂上红色的旗帜,以彰显马列党在此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走在两人后面的塞宾偶尔看到了他们两人写的东西,他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和记者的职业操守有一毛钱关系吗?

不过也对了,毕竟是ABC和BBC,不能期待太多。

塞宾倒是对北京充满兴趣,他们这群记者代表团来到这里之后就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团会合了。

来自苏联、各种斯坦、东德、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他们的代表团来参加中国五周年国庆。毕竟本时空之中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性直线上升,各国也非常给面子,派出的代表团规模也相当大。

在五年工农业展正式对百姓开放前,先给各国代表团和中外媒体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这是李锐从后世学来的经验之一。

媒体开放日还是很重要的,真的让记者在全部开放日和老百姓挤在一起到时候他们想要拍照都找不到角度,没时间体验产品,更是写不出什么东西。

在一众社会主义代表团中,东德、苏联、南斯拉夫三国代表团的工商贸易代表显得尤为有意思。

因为在一众社会主义国家中,这三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非常紧密。苏联不必说了,苏联现在有将近一半的出口贸易是面向中国的。同时中国也是苏联最大的进口国,进口大量民生用品。现在的中苏关系比元时空还要紧密,还要捆绑的深刻。

而东德则是切实的从和中国的贸易中吃到了巨大的好处。作为东西方对峙的桥头堡,东柏林的中国商城居然成为了冷战的一把利剑。

南斯拉夫就比较特别了,按照斯大林现在的分法,南斯拉夫已经修了一半了。而他的地理位置又让他成为了东西方的一个掮客。一些不太好买卖的设备可以通过南斯拉夫来进行交易。即便是冷战,东西方的贸易也没停过,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个转手。

在亚洲这个地方是香港,在欧洲这个地方是南斯拉夫。

苏联代表想的是有什么值得继续和中国交换,并且拉高国内民众幸福度。东德代表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地位,继续拉好中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