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拍口袋没有钱(第2/2页)
南斯拉夫代表则想的是这是不是又是一次发财的机会呢?
这些代表团成员和一众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代表们走入会场。
他们算是非常分明的分成了几个派别,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自然是走在一起。
他们懒洋洋的举着相机,时不时的拍摄着一些东西。他们不是很在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感觉没什么好拍的嘛。
现在他们也大概猜到了,中国把他们找来就是想要让他们进行一波宣传的。但是有什么可宣传的呢?会场大楼里的一二楼就是各种日化百货。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来说,这些东西还充满了诱惑力。但是英美记者就哈气连天呢。
中国糖果却是还不错,服装也不错,但是这些东西能和我们国家生产的东西拉开差距吗?
不能啊!我们国家也有啊。
有什么值得我们拍摄的呢?外面搭建的临时展台到好像有些很厉害的东西。但是负责带队的大李却说外面的东西只能等全面开放日的时候一起看,不能提前发。
里面这些日化百货,也就是苏联、各种斯坦的人有兴趣罢了。
ABC记者罗伯特写道:中国人的创造力看起来也就只能集中在吃吃喝喝上面了,他们是优秀的厨子……
虽然罗伯特等人都知道中国可不仅仅有吃吃喝喝,但是这不妨碍他们这样写,这样写多了就会造成刻板印象。
相比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对一二楼民生用品的热情,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是真的觉得无聊。
在他们的反复催促下,大李和展会负责人打了个招呼,直接把他们拉去了三楼。电子科技与影像音响展区。
这展区标识牌还用了多国文字,除了中文外,还有俄文、德文、英语、法文等。
这些记者看到这个标题后,后有的人摇摇头不知可否。中国到目前为止拿出了一个随身听很厉害,还有什么?难道整个三楼全都展示随身听吗?
伴随着他们上楼,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因为上楼后他们面前就有两个巨大的展台,一个展台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手表模型,而另一个展台上则悬挂着一个用泡沫制作的大音箱模型。
“手表算电子?中国人有病吧?”ABC记者罗伯特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塞宾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开口道:“虽然现在市面上的手表都是机械制品,但是在1952年你们美国的实验室可就研究出了电子表的实验室产品。你身为美国人都不知道吗?”
罗伯特被塞宾抢白一顿,显得他特别无知。他强行给自己找场子:“我当然知道!(实际真的不知道)但是这世上有哪个国家真的把电子制作成产品了吗?这些表该不是都是模型和假的吧!”
两人有分歧和争执,但是电子表展台真的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五十年代,手表还属于一种刚需产品。尤其是记者们人手一块机械表。没有手表,你怎么看时间?怎么知道自己和别人约定的时间到没到?
而机械表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是很多的,比如说怕水,比如说时间不准,很多机械表还不抗震,怕被冲撞等等。所以这年头手表可贵了。而在一众手表品牌中,劳力士因为皮实耐操走时准确,成为了众多人的选择。
大李听到这群欧美记者的话,他微微一笑,然后对电子表展台的工作人员耳语几句。
工作人员笑了,他从柜台里取出了一块纯黑色外壳,表型比其他表都大上一整圈的手表。
和传统机械表采用金属外壳不同这个表的外壳更像是塑料件。表壳和表带看起来是一体的.
工作人员站在这群记者面前说道“诸位,这是一块表,正在正常走时对吧?”
伴随随队翻译给他们的翻译,一众记者点点头,不知道这个中国人要干什么。
而接下来,工作人员做的事情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他直接爬上一个台子,高高举着手表。手表至少从三点五米高的地方直接摔了下来。
啪!
手表掉在地上,想象中的四分五裂没有发生。还没等这群记者反应过来。工作人员捡起手表,将其丢入站台上的一个水箱内,在里面疯狂摇晃手表。
这群记者张大了嘴巴,要是机械表,这一通操作下来可以直接报废了,最好的修表匠也修不好他们的表了。
可是当工作人员将摔了,丢进水里的手表拿起来,放到众人眼前。大家震惊的看向手表,表盘内指针还在转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有人看了看的手表,忍不住道:“时间居然是准的!”
而刚刚和罗伯特争论的塞宾突然开口:“这表卖吗?多少钱?我想要来一块!”
一众记者看向塞宾,大家突然意识到这种手表对他们这种东奔西跑的记者还真的是必备工具啊。大家都忍不住想要购买这样的手表了,好不好看不说,稳定可靠的工作伙伴更重要。
可是就在他们准备开口的时候忽然一拍口袋想到:妈的!老子没兑换人民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