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每个人的革命

乙烯工厂,尤其是大乙烯工厂,属于化工工业王冠上的明珠。

那一条条或横平竖直或弯弯绕绕的管道在大地之上让人看着都眼晕。对这产业完全没有了解的人只会觉得这些弯弯曲曲的东西看着和一条条钢铁大蛇样。

对于功德林的学员们来说,这些东西他们确实是看不懂。但是没有关系,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硕大便是美。

化工厂很符合这个形容词。硕大的罐体,密密匝匝排布的线路,错综复杂的管道阀门。给外行人一看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诸位,这里是我们生产设备的冷却区……”

“这里是高压区、请勿靠近……”

“这里是出料区……”

厂里派来的程技术员为功德林学员们讲解着工厂里的东西。但是很多东西都太过于专业了,对于功德林的学员来说差不多是左耳朵进右且朵出。

听到最后,王耀武代表所有学员开口道:“程技术员啊,我打断你一下啊。你说的那个什么PE啊,什么裂解深度啊,这些我们听不懂的呀。”

“你和我们讲,我们也是听天书。”王耀武这话没说错,隔行如隔山,尤其是化工这个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普通人连雾里看花都算不上。

所以王耀武代表学员们问出了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程技术员,你就和我们说。这个厂子生产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有多大作用就好了。”

技术员推了推自己的眼镜想了想,嗯,自己刚刚确实说的太深了。他们又不是部里相关的领导,听不懂这些技术名词也是正常。

算了,自己按照给普通老百姓说的简单易懂的那套给他们说吧,

“简单来说呢,就是我们这个厂生产的东西呢主要为乙烯、丙烯、甲醇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材料。来,诸位请看就是这些东西。”

程工带着他们来到工厂里的出料车间,这里已经可以看见具体的产品了。就是一粒一粒洁白的塑料米。

“这就是我们工厂的主要产品,也是中国现在最缺的东西之一!”程工一脸骄傲。

但是功德林的学员们大多面面相觑。因为国党的将领大多是接受国文化教育的,但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并不足以让他们了解这些塑料米是干嘛的。

他们当然知道塑料,当年还在当党国将军的时候,他们见过用过的各种设备里,塑料件的使用量也是用的。

对于这些乙烯材料,他们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拿去做塑料件。

所以当即就有人说道:“程工啊这些都是塑料吧?中国现在这么缺塑料件吗?”

“这塑料米不能拿来吃吧?”有功德林学员拿起一粒塑料米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发现咬不动,根本咬不动。最后只能是吐掉。

“哈哈,这当然不是拿来吃的。”

程工对于功德林学员们的疑惑并不意外,因为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根本就想不到这些塑料米到底能拿来干什么。

“就在我们工厂旁边五公里,我们的兄弟单位就可以看见这些材料是干嘛的。”

程工让功德林的学员们坐上大巴车,一起前往乙烯工厂的下游单位。一家化纤纺织厂。

相比于乙烯工厂,化纤工程的车间建设更符合普通人对工厂的想象。

有大量的生产车间,还有大量的工人在忙忙碌碌。

在生产车间里,他们将原材料的乙烯投入加料口,在通过复杂的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在出料口那边被拉扯成一根细细长长的纤维。

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丝线一样。

这些功德林的学员们不懂化工,但是其中懂纺织的却不少。

毕竟当年民国时期号称的黄金十年,其主要发展的就是纺织业。很多功德林学员那个时候或多或少和纺织行业打过交道,敲过竹杠,甚至是自己掏钱搞过纺织印染业去捞快钱。

“这?这是把塑料直接拉成了丝线?”不少人颇为惊讶。

有人上手去拉扯这些乙烯制作的丝线,发现这玩意儿真牢固,单纯论抗拉扯能力的话,比传统棉线要强太多了。

“这玩意儿真的是坚韧啊。想必也很耐磨吧。”

在尝试拉扯后,没有直接把丝线拉扯断,杜聿明放下手中的丝线好奇的问道。

程工推了推眼睛笑道:“对,相比于传统棉布,这种化纤纤维制作的布匹,耐磨性更好,抗拉扯能力更强。传统棉布因为纺织工艺的问题,想要其坚固耐用,那么就必须要做的极其厚实。”

程工这话说的诸位直点头。因为都是带兵打过仗的人,国党的贪污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包括军服。

上面下发的军服就和开玩笑一样有一些用的都是烂布,别说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多下水洗几次都能烂。

那些烂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织的很疏,布料还很薄。所以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鉴别布匹好坏的方法也特别简单。那就是布料摸起来厚不厚,重不重就能分辨好坏。

厚的,重的,那就是好东西,反之就是垃圾。

这种靠重量辨别东西质量好坏的经验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延续到元时空后世都没变。

很多人买东西上手就是摸重量,重就是好。不仅仅是衣服鞋子,包括电器也是如此。

电扇,买重的!

电冰箱,买重的!

手机(2000—2008年),买重的!

汽车,越重越好啊!

当然,这也不能说那一辈人这样选东西有错。因为在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中国材料科技没有多少提升。东西好就要用料足,用料足就要堆各种很重的材料。

这些功德林学员就是如此。当程工带着他们走过纺织厂的车间。

他们看到了整个纺织厂的全部流程。

从产棉地运来的棉花,抵达这里。它们离开土地,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精梳、粗纱、细纱,在与化纤丝线进行混纺,最终编织成一块温暖的布。

一卷卷捆扎堆放,敦厚扎实。等待着它们的是温暖天下的旅程。

坯布车间里,功德林的这些学员们忍不住上手去抚摸这些敦厚扎实的布料。

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些布料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沉重。

“混纺面料,质地柔软。保暖性亲肤性都很好。尤其是我们可以将它们编制的很密,这样一来不用纺织的很厚,我们也能达到牢固扎实的效果。

这样的编织方式,我们可以制作出质感更好的布料,而且减少厚度后我们才可以纺织出更漂亮的衣服。”程工说道这里莫名的有些激动。

“各位呀,请看看这些。这是腈纶布和涤纶布。”

功德林学员们上手摸了摸纯化纤的布料。嗯,手感没有混纺棉纶的好。绵纶的布料摸起来手感非常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