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如何拯救未来
功德林的学员们在天津的纺织厂里见到了源源不断的纤维被制作成布匹,再去到了天津的几个服装厂里见到了这些布匹被制作成一件件的成衣。
或直接印染成不同颜色的布料直接流通到各百货商店里。
这些还真不是新中国政府专门给他们看的形象工程。因为政府有能力让这么多天津老百姓穿上体面的衣裳?
这个年代什么叫做体面的衣裳?干净整洁没有补丁,这就是体面的衣裳了。
而就这样的衣裳也是从前老百姓求而不得的东西。
功德林的学员们并不都是【何不食肉糜】的主儿。
王耀武办过饼干厂,黄维是江西农村出身后又回老家当过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一边种田一边教书。
就算沈醉这种封建地主大少爷出身的学员,在功德林里也积极参加劳动改造。他在功德林的种植园里悉心照料着一株葡萄树(藤),看着葡葡萄藤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从去岁秋冬,至今夏大暑。沈醉第一次那么用心的照顾一个东西,所长王光英也对他说道:这株葡萄是你救活的,结了果子就算你的,你自己分配吧。
沈醉当时逢人就说今岁葡萄大熟,请大家伙一起吃葡萄。他亲手培育葡萄,看着葡萄一点点成熟长大,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可是就在葡萄成熟的前夕,一场狂风暴雨摧毁了他一年劳作的所有成果。
葡萄没了,葡萄藤倒了,辛苦劳作一年即将到手的成果被老天毁掉了。
沈醉当时气的几欲发狂。站在花园里沈醉指天骂地,骂老天爷的不公平。
恨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怎么就这样被毁掉了。他有满腔的怨愤,那是他第一次体验到当自己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最后却颗粒无收的结果。
作为封建地主大少爷的他,作为民国时期特务头子的他,沈醉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感觉。
等到他冷静下来后猛然一惊,自己不过是一株葡萄被天气毁坏,自己就能愤恨成这样。那自己家里曾经是地主自己的父亲曾经对佃户巧取豪夺,掠走那些佃户辛苦劳作的粮食,他们该有多愤恨啊?
自己愤恨的是虚无的老天爷,是该死的天气。而他们怨恨的可是自己!自己所处的地主阶级啊!
那时候沈醉才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所处阶级的可恨可恶之处,而和他一样在功德林里通过劳动改造,开始慢慢认知这个世界的人很多。
很多人才真的明白了一件干净的衣裳对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人活于世,除了吃饱活下去之外所有人都想要活得像个人样。
什么是【人样】?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在所有的定义中【至少有一套像样的衣服】几平是硬性标准。
功德林的学员们走在天津的街头,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服装。他们走在天津海河的边上,天津市区内的海河段在建国后进行了大量的修整。
在海河边上还有一个海河公园,这里是现在很多天津市民休息的时候会来玩耍的地方。因为公园修建的挺不错的,不光有花花草草,还有很多给孩子玩的游乐设备。
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还有给大人的设备,比如说用水泥修萱的乒乓球台等。还有一个颇大的广场,可以在这里放风筝。
今天还是国庆假期,海河公园满是。
王耀武看着儿童游戏区里,几十个小朋友在那嬉闹玩耍。几个滑滑梯排成了长队。
一个个孩子从上面滑下来发出咯咯笑声,到地之后又连忙站起来,蹬蹬的跑回滑滑梯的队末继续排队。
“这些孩子看着真结实啊!小脸红扑扑的。”王耀武突然感叹感道
王耀武的年纪不小了,他的孙辈都差不多是这些孩子的大小了。
“是啊,真的是难得啊。”一向对新中国不服气的黄维也忍不住赞同道,“我在江西农村的时候见过很多孩子在其他城市也见过不少,健康壮实的少,面黄肌瘦的多。”
叶立三插嘴道:“我看报纸解放前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夭折率接近五成。这还没算没统计,或者瞒报的情况。现在一岁以下的全国婴幼儿夭折率已经降到了百分之六了,北京、天津这样卫生条件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市里,夭折率已经降低到了百分之三点八了。”
这是一个令人感慨的数字,从当年梁启超写下【少年强,则国强】这才过去多少年啊?
解放前多少孩子没能活到少年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啊。
在一旁的溥仪都忍不住道:“解放前的中华民国伪政权太反动了!伪满洲国婴幼儿夭折率都没这么高!”
这话说的,在一旁的蒋纬国仿佛受到了天大的侮辱。
“你个日本人的傀儡怎么有资格说这话?!”
“我是傀儡怎么的?我正儿八经是个坏的,不像你爹。当婊子还要立牌坊。还非法抗日呢?我呸!”溥仪吐了口口水。
我之前在功德林和抚顺学习,以为我清王朝已经是封建时代最烂的王朝了。但是和你们蒋家王朝一比,我都觉得我要是掌权,当属仁君。”
蒋纬国气疯了,别人侮辱他们也就算了。溥仪算个什么东西?他都能骂蒋家?他配?!
“怎么?不服气?我还准备好好学习后写一篇文章,写一写民国落后于清朝的地方。以后就发出去,最好给你老爹看看。”溥仪来功德林之后,参与劳动学习。最后还真从民国的反动统治上找到了优越感。
溥仪和蒋纬国的吵架在大家看来就是狗咬狗一嘴毛,乌鸦站在黑猪上嘲笑黑猪黑。
不过蒋纬国并不敢对溥仪拳脚相向,毕竟上次群殴事件历历在目。溥仪虽然看着瘦,但是谁知道其他人会不会下黑手呢?
再说了,管教他们还在一边呢。
王英光开口打断了这两人的争吵他说道:“要说婴儿的夭折率,这就有的聊了。”
“你们知道解放前为什么那么多婴幼儿夭折吗?不仅仅是三岁以下,很多到了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会突然就死了。”
有人开口道:“打仗?”
王英光摇摇头:“不打仗的时候,死亡率也没下去啊。”
“饿的吧。”黄维说完话抿着嘴,脸色不是很好看。
“对!我们的黄维学员说的很对啊!”王英光肯定了这个说法:“其实这么高的夭折率,主要因为很多孩子患有贫血。因为贫血引发了各种疾病,最后死亡。”
“而引发他们贫血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营养不良,说简单点就是吃不饱。”王英光如此说道。
“我们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但是我们的未来如果都在挨饿,都在大片大片的死去,我们的国家谈何未来?我们的未来正在消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