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国际代购
北京饭店。
现在的北京饭店自然是远比不上元时空后世北京饭店那么雄伟。毕竟元时空的北京饭店也是经过多次重修,最后成为屹立在长安街边上的雄伟建筑。
本时空的现在的北京饭店只有十六层高,不过已经是北京市内最好的酒店了。苏联每次外派重要官员来中国,中国都是在这里接待他们的。比如说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赫鲁晓夫。他每次来都是住北京饭店。
不过这位现在虽然少来了中国,而且貌似和核心权力圈子有了一段距离,但是听说过的还行。至少比被斯大林强撸下台后消声觅迹过上了隐居生活的贝利亚要好。
因为当初赫鲁晓夫和中国签订了大量的订单,并且给的条件都还挺不错的。要说还是赫鲁晓夫同志仗义啊。
后来负责这方面业务的莫洛托夫同志只能算是萧规曹随了。而且后来莫洛托夫同志自己来中国谈业务之后,他就远不如赫鲁晓夫大方,经常是把各种利润算的挺死的。搞得商贸部的同志还经常怀念
赫鲁晓夫同志在负责中苏贸易的日子。
所以有的时候商贸部的同志去苏联办事,偶尔有机会见到赫鲁晓夫的时候,还会和赫鲁晓夫坐下拉拉家常聊聊天。对莫洛托夫同志就只能是公事公办了。
话说回北京饭店,这栋十六层的楼里,杰森等人站在十二层的房间窗户边,看着长安街上来往的车辆,看着北京现在的模样。
“这个国家给人的感觉真奇怪。” 雷尼尔拿着一杯速溶咖啡低声道:“明明感觉很落后,但是在某些方面却又有些很先进的地方。”
“是啊,就像这咖啡,速溶的居然还不错。”丹尼尔喝了口咖啡后说道: "关键是我问了服务员,这咖啡居然是他们这里生产的,就在云南那边。他们生产这些咖啡,这个国家的人虽然不怎么嗜好这
个,但是却可以出口到苏联去赚钱。这还是社会主义吗?
“我听说苏联的商业搞得挺烂的。生产的东西虽然不少,但是适合普通平民的东西只能说将就。但是中国这边……丹尼尔又喝了口咖啡,然后摇摇头。
杰森道:“但是这个国家还是穷的,基辛格先生希望先通过和中国进行商贸,让他们尝到甜头。然后在让其逐步放开外资进入他们的产业链之中。中国现在的发展还是很依靠外资进入的。"
“我们的情报人员有收集到斯大林这两年越发不健康的消息。虽然没有办法判断真假,但是从现在苏联的情况来看,斯大林在有序的安排自己退位后的事情。”
“大概率是莫洛托夫接班。但是莫洛托夫为人太过于谨慎。听说他和中国在外贸上搞得并不那么愉快。等到斯大林下去,莫洛托夫上台,他如果将自己的作风延续到领导国家上。那么中苏贸易怕是会
收紧,到时候中国将会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那时我们顺水推舟,一切都好说了。
杰森所说的中苏贸易收紧,当然不是说莫洛托夫会断掉中苏贸易,而是以他的性格,他是不可能让中国和现在这样赚到这么大的利润的。这就是他和赫鲁晓夫的区别。赫鲁晓夫相对贪婪好权,莫洛
托夫清正廉洁。但是很难说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哪一个才是对中苏两国人民是最有益的。
杰森继续道:“雷尼尔,你在这段时间编写一下中国方面的工业情况。他们肯定是不会允许我们对他们的工业产能摸底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眼睛看到的,还有从新闻收集的资料来自己分析了。”
雷尼尔点点头。
“中国内部的情况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毕竟这竟里有什么,没什么还需要我们来探查。"杰森道。
“但是最好是能让我们的商品充斥进入中国人的方方面面,让他们离不开我们的商品。这样一来,白宫方面的策略就更好做了。
就在几人讨论的时候,房门被敲响了。
“请进。”
“诸位,不是想要去看看北京的市井吗?我已经帮诸位安排好了。"来的人是他们的翻译兼导游小刘。
王府井大街,这条元时空后世被人戏称为北京人绝对不逛的商业一条街。现在却是本时空之中北京人必逛的一条街了。
因为去年新开业的第一百货大楼开在这。
不仅仅是北京的老百姓在这里逛,来这里买东西……
“安东,快点,快点。"在第一百货大楼前,来自苏联的留学生小团队正汇聚在第一百货大楼前。
这支留学时团队大概十余人,是作为交流生来中国的。现在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日渐深刻。元时空之中可没有这么多留学生来中国留学。
但是现在全社会主义国家的派遣到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却不少,加起来能有几千人了。
主要学习的是艺术类,现代传媒,影视等。没办法,李锐搞得那些玩意儿实在是影响力太大了,想要假装不知道都不行。
搞得这方面的留学生特别多。现在的北京也没有元时空后世那么大,还没什么二环三环。元时空三环的位置,现在都是大片的农田,都属于城市郊区。
城市人口也不多,所以这几千留学生丢在这北京市区里,再加上其他使领馆人员,北京现在的外国人口密度显得特别高。
所以一开始北京市民对这些外国人还充满好奇,但是看久了之后也就那样。
尤其是当这些外国人也跑来中国搞各种国际代购,和他们一起排队抢购中国商品之后,北京的老百姓也就只当是平常人了。只有一些特别帅的男生,特别漂亮的女生,或者个子特别高的那种人会吸
引到注意力。其他的压根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反而有些烦这些人有可能抢购自己想要的商品。
就像是杰森等人才刚进入第一百货大楼,就看见这群十几名留学生小团体冲进百货大楼。
当先一人进来的时候还分配任务来着:“安东, 你去糖果区。把单子上的糖果都买了。
“维尼亚,去手表区。我们所有的票都在你那了,我们国内亲戚的手表都靠你了。”
“再来几个男的,和我去搬电视。我们还有半个月就要回苏联了。我们必须要把这些东西都搬运回去了。我们的家人还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
一群年轻的苏联留学生们发出一声:“乌拉!”
就好似要打一场攻坚仗一样。这把杰森等人看的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