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再聚首

赫克托尔都被驾成比斯大林还要斯大林的家伙了。

只能说这一波美国的操作确实是非常的不资本主义了。但是又能如何呢?

难道美国还真的能看着这帮人做空美股,掏空期货。然后在1956年引起一 场经济大萧 条吗?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冷战的时代,些许的动荡和一 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优势就有可能造成另外一方的大动荡。

元时空之中,因为苏联掌握的大伊万氢弹,可是让全美国人都生活在可怕的阴影之中。

一日三惊不是虚言,而是当时所有美国人的常态。

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地堡工程买的特别好。

元时空后世之中,美国国内还有很多卖庇护所项目的地产商,而且大多数的生意还不错。

这好像有一点难以理解。但是当冷战思维依以贯彻下去的话,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了。

元时空后世冷战过去二十年都会有这样的惯性,在本时空之中,美苏之间的对抗更加强力。

尤其是本时空之中有中国给苏联当了一把血包。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是单纯的苏联给中国援助,而是苏联给了援助之后,中国很快就给了回报。

不管是各种药物、维生素,还是中国商场内琳琅满目的轻工业商品。还是现在中国已经尤有余力,开始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大量售卖的糖果。

当然还有冬天的菠萝这种超级大杀器。

再加上中苏之间现在的技术合作更加紧密了。元时空之中,一直到苏联解体都没搞好的近炸引信,在中国的帮助下搞好了。

中国出口到苏联的防空火控计算机。以及现在正在谈的炮火计算机系统,导弹火箭系统,计算机合作项目等等。

这些一点点强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这些东西换来的外汇和援助不仅让本时空中的中国以三级跳的方式快速成长,也让苏联的实力比元时空更强。

这也让美国更加难以应付了。

“真的没有想到,苏联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居然搞的美国和其盟友脚步大乱啊。”

在破晓基地里,陆光达难得的回来了。和他一起回来的是冯石。

当初破晓基地三巨头,现在却是天南海北难得聚首。

李锐一直在北京待着,住持基地和曙光厂的工作,还时不时的搞文宣工作。

冯石在新疆基地常驻,难得回来一趟。

陆光达则是全国各地到处跑,原子弹结束了。但是氢弹项目还在继续,(注: 原子弹和氢弹项目是同时上马的,研究过程中也有很多科学家是两边都要兼顾的)而且人造卫星项目也在搞。

两弹一星,元时空要搞的工程,现在也是要搞的。而且要比元时空更早的实现。

只有核平衡了,大国之间才相对平等的对话权力。

如今三人是难之又难的聚在了一起。李锐个人掏钱搞了不少好菜。让厨房准备了相当丰盛的一顿饭。

“现在市面上是繁荣了啊,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要啥啥没有,现在你们都在这河北的山沟沟里头了,这鸡鸭鱼肉什么都齐全了啊!“冯石看着一桌相当丰盛的菜肴,他忍不住笑道。

而陆光达则是对饭菜没任何兴趣,他现在只对李锐配合克格勃搞的这次宣传行动特别感兴趣。

陆光达菜还没吃,先把桌上的汾酒打开了,先给三人都来上一杯。

先喝了一口后,他才说道:“这下我可这真的是见识到了,北约赏金令前十的威力了。

“李主任你这一招啊, 直接让美国差点陷入经济危机啊。

冯石微笑的看着两人。

李锐则是豪迈的挥挥手,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说道:“这才哪到哪啊。 要是美国人喜欢,我们还可以多搞一些呢。”

陆光达哈哈大笑:“那美国人可就难受了。斯普特尼克1号1设计飞行时间长达三个月。”

"再加上我们技术的支持。它说不定还能飞的更久一点。就这么来说,它可是能让美国人难受三个月啊。

李锐哈哈一笑:“美国人要是难受,那就把它给打下来啊。他们打的到吗?

还真别说,美国人还真的想要把它给打下来。

因为苏联人公开了斯普特尼克1号的飞行寿命。预计寿命一百天。

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是九十六分钟。

一百天的时间,美国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可以接收到斯普特尼克1号的无线电波。

现在美国国内群情激愤,尼克松刚上台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威信严重受创。

而苏联的卫星上天之后,尤其是在天上开始放声歌唱红歌之后,对全球的共运行动则是出现了巨大的支持。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明明苏联这次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只是放了一颗卫星上天。

但是却让全球共运行动变得更加扎实了一样。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国际共运也是如此。物质要给,精神也要给。

李锐做到了把战术上的[1] 放大成为了战术上的[10]。

“美国现在肯定焦头烂额。我们却是该给他们上点眼药了。“冯石吃了口卤牛肉后放下筷子道。

“我们本国的导弹发展虽然快,但是还是不够快。我们要尽可能的争取和美国同步搞出类似的洲际导弹和航天卫星。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东西两头对美国形成双面夹击。”

冯石算的是战略的账,他的要求倒是没错。不过有点难完成。

陆光达只能摇摇头:“难,钱总等人已经忙的一天没几个小时睡觉了。全国相关的工场和建设工地都几乎是连轴转。”

“我们的同志几乎是用意志在完成接下来的氢弹工程和洲际火箭工程。还好这些年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上来了,物资补给比从前好多了。不然我都怕他们给累到了。”

李锐用筷子敲了敲下吧:“是啊,难啊。尤其是氢弹技术上面,我们还没有突破。后世也没有解锁任何有关氢弹的技术知识,我们想要搞路径依赖也不行啊。”

说道氢弹项目,陆光达下意识的问道:“那于敏怎么说?

“那小子?沉迷计算机软件不可自拔! "李锐笑着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