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依赖与突破

破晓基地内。

氢弹小组现在的研究条件比元时空之中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如果单说科研设备的话,比元时空之中强了百倍不止。

元时空之中,氢弹研究的时候,全中国一共就只有几台计算机。北京一共有两台,其中一台要供原子弹小组使用,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测算数据也要用电脑。

所以氢弹小组只能去上海计算机研究中心去借用计算机来用。

而现在,李锐可是给了氢弹小组拨款买了五十台电脑。这些电脑的算力可是比元时空那些打孔纸带计算机的几万倍都不止。

更不用说,破晓基地现在物资条件尽可能拉满了。河北有一家小型电厂,发电基本上算是专供曙光厂、破晓基地使用。

氢弹小组的办公室里有空调有暖气。

条件不知道比元时空之中好多少倍了。

不过大家还是非常节俭,办公室、实验室里到处张贴着[节约用电] [随手关灯] 之类的纸条。

提醒着大家不要浪费一丝一亳的资源。

不过在这提倡节约的地方,倒是有一个”浪费大户”。这就是于敏了。

这家伙每天用电脑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而且经常“不关机”。

谁要动他的电脑,他就跟谁急。

“我跑东西呢,不许关!" 这是于敏经常和人说的话。

是的,于敏的电脑总是在捣鼓一些很神奇的玩意儿。 就像是现在,他的电脑正在跑着一堆数据。

就算是小组里面都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他在干嘛。

因为于敏学电脑用软件在他们这批人中是最快的。反应和理解能力好的超乎寻常。

这大概就是有一失就有一得吧。

本时空之中的于敏没有元时空中那么多工作经验。没有那么多触类旁通的解题思路。

但是本时空之中,他更加年轻。学电脑这些玩意儿也更快。他现在是整个基地里用电脑的高手。

就像是现在,基地里很多人的电脑问题都会叫他来解决一下。

组里的陆杰正抱着抱着一摞文件走 了过来,对于敏道:“于敏,这里的东西你帮我弄一下。我们在试验的……

……于敏让陆杰先安静,他道:“我这边的计算到了关键,你先别吵我。”

“你还在鼓捣你的模型数据呢? "陆杰推了推自己的眼镜道:“不是说我们的数据不足,支撑不起一个模型吗?你这是靠连猜带蒙的弄模型,行不行啊。”

陆杰的语气里多少有些开玩笑。

作为基地了的科学家,大家都是一方俊杰。 陆杰一开始对于敏还挺不服气的。即便是阅读了元时空的历史,知道于敏是个大拿。

但是不能拿元时空的历史来判本时空的案嘛。

毕竟条件和时间都变了。

陆杰心里也是憋着一股劲的, 谁说氢弹就要于敏弄出来?我不行?

其实不光是陆杰有这样的心里,基地里心气高能力强的科学家都有这样的想法。

也就是于敏这个人心态极好。根本不为外事所动。

任由他八方来风,我自巍然不动。他心态放的够平,所以他在着压力之中反而没受多少影响。

反而是在基地里静下心来好好搞自己的东西。

就像是陆杰所说的于敏在那天天好似连猜带蒙的搞东西。

但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连猜带蒙。只不过于敏自己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不是特别有把握,所以虽然和人说过一些。

但是却并没十足把握。

人家说猜就猜吧。

大家天马行空的一起猜其实也挺好。现在资料太少,苏联也不会给中国氢弹的任何资料的。

要是平时,于敏肯定会放下手上的活来帮陆杰。但是现在,于敏却对陆杰道:“你等一下, 你等一下。我这个数据推算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了。”

“我们对于氘氘模型和氚氘模型到底应该怎么样做,不是一直都有争议吗。 前面几次我们开了好几次茶话会。让大家一起分头讨论马行空的聊。我把大家意见都统合了一下。然后也和国外的资料进行

了对比,还有基地里可以查到的后世资料全都比对过一遍。

“我觉得好像是找到了一个方向。你先等我算完。

于敏看上去非常的认真。这让陆杰不得不小心应对。

他看着正在计算机面前非常认真的于敏。

陆杰开口道:“开了几次会议,很多东西大家其实都是天马行空的乱说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于敏却道:“实际上在基地里面,我们这些同志们眼界已经异常的开阔了,有着这些电脑为我们带来后续的各种资料。其实我们在这方面的了解,可能已经不下于外国那些资深研究所里面的科学家们

所掌握的信息了。

“在这里几年,我所能学到的东西可比我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还要多得多。我们大家伙自己一直待在这里,所以一直没有感觉。因为大家都在进步,反而不觉得自己好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上次钱总回来的时候还给我们开过一次会,你还记得吗。”

面对于敏的提问,陆杰点点头道:“当然记得钱总工程师教导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求我们提振自己的自信……

“对!“于敏没有等陆杰把话说完直接打断他,并且说道:“就是这样。钱工程师应该已经看出来了。我们小组和原子弹小组的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没有原子弹小组那么详细的资料。”

“后世对于原子弹资料的解密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让我们原子弹研究小组的成员们有一种路径依赖。而这种路径依赖是好是坏很难说。因为原子弹的大多数资料依靠的依旧是西方解密资料。或者说

我们还是在跟着西方人的脚步去走。

"而现在氢弹上面我们没有任何相关的资料。我们所能够查到的资料并不能够直指问题的核心,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我们明明已经计算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依旧依没有信心。”

于敏看着计算机上面算出来的一条条资料,他头也不抬的继续说道。

“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在茶话会上如我们的同志开诚布公的讲了很多东西。那些通过类似玩笑或者是天马行空推断出来的东西,反而是同志们内心想要讲的。

“但是因为氢弹的研究意义重大,而原子弹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所以导致了我们同志们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心理包袱。”

“他们不敢讲,因为担不起方向错误的责任。同时又没有国外的权威资料为他们背书,所以他们明明学习了很多东西,但是对自己依旧不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