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可惜长了嘴

“我全都要!”

赫鲁晓夫的这句话就像是平地一声雷一样,把现场炸的外焦里嫩。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巨大的吵闹噪音在会场响起。

各种语言的骂声响彻会场。

在台上的韩立算是见识了,原来科学家激动的骂人的时候也和农村里那些老头老太一样。即便是韩立听不懂那么多的外语,但是他看得出这些人骂人的时候有多么的激动。

一个个就好像是祖坟被刨了一样,对着赫鲁晓夫疯狂开骂。

“XXXXX!赫鲁晓夫,你不要太过分!你们苏联人什么都要吃,什么都要拿的吗?!”“!@#¥……*说好的社会主义阵营兄弟情呢?你们苏联太过分了!”

“*.……%!我问候您亲爹!”

不怪这些在场的科学家、技术员如此激动了。因为这几天他们可是每天都泡在会场里。

从第一天到现在,他们只要开馆了就来,一直到晚上闭馆才走。

很多科学家和技术员也不仅仅是为了排队试用电脑。很多人也被展馆里展示的中星一号的生态系统给震惊了。中国人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他们居然已经把整个电脑的生态圈给构建了起来。

虽然说有很多部分还处于设想的状态。但是从中国人发布的资料和图片,以及他们搞的原型机来看。他们是真的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的。

在场的都是科学家、技术员,他们用大脚趾去思考都能想到这些应用能在多少领域发挥作用。在很多地方,这些科技的加入会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的。

这东西早一天进入自己国家的响应领域,那么自己国家的发展就能早一步前进。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一切代表着什么。

这样一来,大家怎么可能让你赫鲁晓夫独占所有好处?没错,苏联现在是社会阵营的老大哥,但是你不能这样欺负人啊!你们要,我们就不要了?

就算是中国可以开预订,之后优先给其他国家生产电脑。但是谁知道中国的产能如何?要是排到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已经要到一年后了呢?一年的时间能落后多少东西啊?

别说一直和苏联关系微妙,甚至说有些不对付的南斯拉夫直接开口呛声。就连苏联控制力比较强的东德、波兰等国代表也非常强硬的表达了不满。现场立刻成为了一个吵架的农贸市场一样。

这消息传到了一直展馆后台注意这边情况的李锐耳朵里。他立刻让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下去救场。吵架也就算了,不能真的打起来。一旦打起来,这事情就麻烦了。

李锐一拍脑袋:“这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有一张嘴呢?“

收拾好心情,李锐自己亲自下去救场,把众人安抚了一遍。没让这个事情演变成为暴力事件。而在台上,好不容易看见现场平复下来之后,韩立在李锐的催促之下急忙的将电脑的售价公布了。原本还打算搞些气氛的,但是因为现场有赫鲁晓夫这位在,所以还是算了。

虽然他来帮忙抬价格,中国很喜欢。但是他一口气要把东西全吃光,中国很不高兴。

韩立站在台上,面露微笑的对台下的众人道:“经过几天的体验,相信在场的各位都对我们新中国新生产的这台电脑有了深刻的认知。"

"它不仅仅是对现在计算机的一场革命性颠覆,也更是一场生产力的革命。各位,未来已经就在眼前了!“韩立的情绪非常饱满,听的在场众人都已经激动了起来。

“而它的售价,我们也秉持着帮助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国家的发展为己任,所以我们的定价为100万卢布

这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不是因为太贵了,相反是因为太便宜了。要知道现在美国刚搞出来的第一代晶体管计算机的成本价也是200万美元。而本时空之中,因为斯大林没有因为中风突然去世,有很多事情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说斯大林在大清洗之后,他自己也看到了中国通过锚定产品产能的方式,让人民币越来越坚挺。和刚建国的时候人民币和废纸一样,已经是完全不同了。

现在已经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愿意持有少量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了。至少可以向中国人买糖果之类的而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自然是苏联,苏联有一个卢布结算政策。稳定卢布作为大国货币的基本。

但是卢布一直不稳,理论上卢布和美元现在是一比一,但实际上卢布在黑市里只能是二卢布兑换一美元。

而这还是卢布可以购买中国商品带来的稳定。要是和元时空一样,卢布只能购买苏联的拖拉机,那恐怕兑换率还要再低一点。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买拖拉机什么的。

但是购买糖果什么的,却是大家都需要的。

而与此同时,斯大林还对卢布进行了改革。在他生涯的最后,他做了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

那就是将卢布也和黄金挂钩。1卢布可以兑换0.8克黄金。在元时空之中,苏联在六十年代也做了相应的改革。是1卢布兑换0.98克黄金。反正都是做成了现金和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也是因为如此,卢布的价值才趋于稳定,可以和美元相互抗衡。

现在斯大林提前了几年把这个体系搞出来了。今年正式开始,所以中国现在很乐意用卢布作为定价货币。只要黄金体系还没塌,只要苏联国内还是稳定的,那么卢布就是东方阵营值得持有的货币。

现在卢布和美元的兑换比是一比一,地下黑市的兑换也是0.9比1,基本上算是平衡了。

一百万卢布的一台电脑,便宜吗?单算价格肯定不便宜,一百万一台,要知道现在一台苏联产的中型拖拉机也才几千卢布一台。

中苏正在合作生产的小轿车,比拉达好一些的那种,一台也才一万卢布。一台中国产的电视机在苏联也才几百卢布,大尺寸的才一千多卢布。

按照这个比例来算,一台电脑能换一百台小汽车,两三百台拖拉机或者是一百多台中小型车床或铣床了。一台电脑的价值能直接在中国起一个小型工厂了。

贵吗?

当然贵!

但是看看美国的第一台晶体管电脑吧,成本价两百万美元,采购价在多加几十一百万美元。而运算速度只有中国电脑的二十分之一,还没这么多扩展应用。

看上去中国的电脑很贵,但是这代表着未来啊!

所以现在售价公布了,大家的热情再次点燃了。很多人已经和上级领导要来了大量的预算,甚至打算好了可能要砸锅卖铁的人现在发现,好像不用砸锅卖铁了。

就连一开始觉得自己根本买不起的越南、老挝、缅甸之类的国家,现在都觉得可以搞几个回去用用了。但是现在大家都没喊什么,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