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旧事重提
对于李锐来说,怎么样平稳的渡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毛主席他们已经知道了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期间会出现严重的气象灾害了。中央这些年其实已经开始防备了。
就像是之前印度踩着中国的《西嘉儿》的电影进行营销。李锐都没进行过什么反击, 最多就是趁着热度多丢一些《西嘉儿》的宣传物料出去来维持热度。
赫曼卡比尔在全世界到处演讲,给印度文化部门拉投资。每次都不忘拉踩李锐几句,李锐也都没有和他打口水战。
说到底不还是因为一点嘛,中国需要从印度进口粮食。
因为李锐实在是搞不清楚印度人的所思所想。如果因为莫名其妙的事情,印度突然不肯出口粮食了,那就亏大发了。
现在的中国,粮食产量逐年攀升。
现在因为良种、化肥、水利、农技站数量更多农业技术员下乡、农机数量更多等等综合因素。1957年的粮食产量已经大致可以推算出来了。
本时空之中,新中国1957年总产粮量,估摸在两亿五千万吨左右。比李锐所在元时空的一亿九千五百万吨的量大多了。多了将近六千万吨。
李锐觉得自己带着网咖回来本时空,不算是没做事。以点破面的拉动全国发展。因为部分产品的极度先进,拉动了一批产 业的相对先进,在扩展为全国产业的大步前进。
再以工业反馈到农业上,那就是更多的农机,能帮助更好的开垦土地,开水渠,打水井,更多的化肥投入田地等等。
更不用说从1950年就开始的良种选育。这些零零总总加在一起,才造就了本时空之中,农业大踏步的前进。
所以在1957年,本时空新中国的产粮量达到了元时空1971年的水平。
但是说实在的,李锐看到这个数字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因为元时空之中,新中国1957和1958年的产粮量也不少。1958年更是达到了巅峰的两亿吨左右(根据资料,不排除有58年开始刚刚冒头的浮夸风而导致了粮食产量虚报)。
但是紧接着就是浮夸风开始了。1959年 各地开始浮夸风放卫星。但与此同时,因为灾情导致了各地农作物大减产。1959年, 新中国粮食产量瞬间倒退回了1950年的水平。
也许有人觉得,回到1950年的产粮水平也不算什么。1950年的中国人不也那么过嘛。
但是1959年和1950年最大的差别是经过了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949年,新中国人口数量在五点四亿左右。而到了一九五八年,新中国人口接近六点五亿了。
多出来了一亿一千万张嘴在嗷嗷待哺。
再者说了,1950年的新中国又不是人人都能吃饱饭的。当时的农业最多也就是保证大多数人饿不死的地步。
即便是到了本时空之中,1957年的粮食产量已经很惊人了。达到了两亿五千万吨的规模。
按照平均数的话,中国人均可食用粮食(年均)高达三百八十四点六公斤了。
但是数字不是这么算的。其这种并不是所有粮食都是口粮。其中有一部分是饲料,还有一部分是作为深加工的食品的原材料。用来出口赚取外汇,来添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帮着国家用外汇对国
内工业升级。还有其他各种需要使用粮食的地方。
但是不管怎么说,市面上确实是比从前繁华太多了。现在新中国只对部分产品采用票证配给制度,而没有全面采用票证配给制度。就是因为现在的粮食供给比元时空要宽松不少。
但是即便如此,李锐也不觉得能掉以轻心。因为在元时空之中,1960年的时候,新中国的粮食产量瞬间掉落到了一亿四千万吨。
李锐和破晓基地里的专家们研究过了。如果按照中国人口六点五亿来计算。以新中国目前的工业能力,水利能力,和人口粮食消耗等等去做一个计算。(包括计算存粮)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中国粮食产量至少要达到一亿八千万吨(包括红薯产 量)才能保证尽可能少饿死人。(包括计算存量 与外购粮食)
是的,即便是破晓基地里最乐观的专家,都不敢保证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不饿死人。只能说是少饿死人。
现在国家就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就是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 抗旱和防洪都要做好准备。都已经提前这么多年了,一定要做好。
第二就是要尽可能的多储备粮食。向现在这样的外购粮食就是重中之重。
印度出口粮食我们就买,拿各种工业产品和医药、化学品和他们交换。能换多少是多少,只要日本的船队能拉的过来,那就拉。
这也算是日本解放后对中国的好处之一了。 日本有大型运输船队,中国现在却没有。
要在1959年之前,尽可能的多储备粮食,这就是共识。
而除了这些技术上和储备上的硬性指标之外,还有一个东西是李锐要做的。
那就是李锐打算提交一个议案,最好能在1958年就落实实施。
那就是关于农村交公粮的问题。
元时空之中,大家一直在说新中国建国之后是剪农业的剪刀差来补贴工业。其中有两点是最重的,一个是农村交公粮,另一个是农村的免费劳动。
缴公粮这种事情是元时空之中很多60后70后农村出生的新一代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很多人对交公粮的记忆都很不美好。因为农村交公粮是会被挑三拣四的。
有的人当了官就忘了本了。
对农村上交的粮食橫挑鼻子竖挑眼的。甚至一些 人和封建时代的小吏一样,在收公粮的时候还要收农民的好处,不然就说你的不合格,要重新弄。
来来回回的要折腾死你。很多农民是经不起这样折腾的。毕竟运送百多斤粮食去乡镇或县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回跑几次要耽误多少事情啊。只能是贿赂了事。
虽然贿赂的东西不多,毕竟那时候的农民能有什么东西啊。有时候是一些旱烟,有的时候是一些麦芽糖。 看着感觉不值钱。但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啊。
而且这些人会严重的影响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所谓小恶变大恶,就是如此。
李锐打算提出法案对农村交公粮政策进行修改。第是从定量缴公粮,改成按实际产量缴纳公粮。
所谓的定量缴公粮,是国家制定一个标准,比如说每亩上交一百斤粮食。那么就所有公粮都按照这个标准来缴纳。
如果有的农民因为今年出了点问题,导致一亩地只有三百斤产出,那么也要按照每亩一百斤的标准来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