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波儿霸、霸波儿奔

杰克逊可是真的不喜欢印度,尤其是在彼得`帕克在星球日报上连载了关于印度的文章之后。作为副国务卿的他就更加厌恶这个国家了。

如果说从前厌恶印度仅仅是因为讨厌印度的民俗的话,那么自从彼得帕克在星球日报上说出了印度关于信仰上的骚操作后,像杰克逊这种保守派的领导人,可谓是对印度这样的国家恨之入骨了。

毕竟杰克逊全家都信教,他本人每个星期都会抽空去教堂做礼拜。

而且还经常向教堂进行捐款,他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虔诚的教徒了他非常的信仰上帝。印度人拍摄出埃及记,居然敢让大梵天来代替上帝显神威,这简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杰克逊有一次喝了一杯威士忌后。对着他的幕僚大骂着:“应该用核武器将印度从这个世界上抹平掉!”

当然这话没有任何人听他的,也不会有任何人去把这事记下来。不过他说了也就说了,因为全美国说这话的又不止他一个。只不过作为美方代表,他前来印度和印度进行谈判,那么自然有印度的好果子吃了。

到了印度的第1天,他直接给印度来了个下马威。尼赫鲁政府非常希望美国尽快恢复对印度的外汇援助。所以准备了相当丰盛的宴席。

这些印度人也很清楚,美国佬可吃不来他们的印度菜。为了彰显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国家,他们可是搞了一大桌子非常丰盛的法式餐点。

但是在餐会上,杰克逊只顾着吃吃喝喝,一点正事都不和他们谈。就连尼赫鲁来了,他也是打着哈哈应付过去。让印度人像是攥紧了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样,难受的要死。

他们什么说辞都没弄出来呢,美国人就说喝醉了要去睡觉了。第2天又是莫谈国事的一天。

杰克逊表示想要去参观一下印度的泰姬陵。对于这样的要求,印度政府自然是无不应允。毕竟美国现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头羊,它代表着整个西方世界的,美国这边只要不松口,那些欧洲国家的外汇援助也进不来,大家都看着美国。

结果杰克逊去泰姬陵玩了一整天,又是什么国事都没谈。搞得接待他的印度外交人员也非常难受。

到这个时候,尼赫鲁政府多少有些抓耳挠腮了。当初搞不结盟运动,印度想的其实就是两头下注两头吃,美国这边和苏联那边搞个平衡,最好让两个大国都来拉拢自己。

现在好了,东方阵营出现的那个中国实力实在是有点强。苏联显然没有那么多资源倾斜到印度上面,尤其是斯大林在后面更是和毛主席谈了关于东西二分的尚题。苏联从东面撤走了大量的力量。

这样一来导致印度的两头下注变得空落了许多。因为苏联现在即便是愿意拉拢印度,给出的价码也远远不足。比原时空那种印度靠着两头吃,最后吃了个盆满钵满完全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过文化电影的方式向西方抛出橄榄枝,接收大量的西方援助,其实也相当于一种变相的投靠。但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现在西方舆论讨伐下,他们的援助缺少了资金的涌入,印度很多产业直接停摆。

比如说各个帮里老爷们的豪宅。还有从上到下高官们的购买豪车的计划。以及某些官员新建的游泳池,给自己府邸安装新的中央空调。还有给那些仆人发的食物和钱。这些非常重要的国家项目可都全停下来了。

这可深刻的影响到了印度国家的发展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老爷们都过不好了,这印度的日子怎么能好得了呢?

而且因为现在苏联向东方的力量收缩了,他们原本在元时空中可以靠着向苏联政府做出摇摆倾向,而让美国政府继续加大投入的操作无法形成。这下他们这个不结盟运动的盟主当的多少有些难受了。

说是不结盟,其实已经有七成投入到了西方世界之中。

美国也非常明白现在印度的局势。前面给印度投的钱,其实多多少少也算是钓鱼的时候打的窝。

毕竟想要钓上大鱼,总是要给点好的,这个年代和后世不同,完全靠画饼是没有办法的。还是要给出一些实际好处。现在印度这条鱼儿上钩了,美国人就要想着如何好好的炮制他们了。

在杰克逊晾了印度政府足足5天。把印度几个重要的景点都逛了一遍之后。印度的高官们实在是坐不住了。他们联合起来去找尼赫鲁。要求他无论如何,要请这位美国的富国务卿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老爷的日子都要过得水深火热了。

没有外汇可以贪,这算什么狗屁日子。

这帮老爷们深刻的演绎了一出,什么叫做有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这种情况下,杰克逊抵达印度的第7天,在印方强烈的要求下,杰克逊不情不愿的和这些印度人坐下谈判了。

但是还没等着这帮印度人先开口呢。杰克逊就先说话了:“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一直在印度玩?不不不,你们都搞错了。我并没有放你们鸽子的意思。我只是去证人调查了二下我们美国向你们印度投资的各项产亚的发展情况。结果不容乐观。”

杰克逊这话一出。搞得参与会议的几名印度高官脸色大变。

有的事情不上称就四两重,上了称那是1000斤也打不住啊。

美国和欧洲那些国家在过去一两年里向印度可是注入了不少外资,因为印度的各项产业官员们都在疯狂的画饼。他们的国家在搞一种以国家信用和国家形象为担保的旁氏骗局。

弄来的各种外汇有上百亿美元了。不仅仅是宝莱坞的项目,还有印度的轻工业,重工业制造等等。印度的官员给欧美的投资商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远景。

印度这里有充沛又廉价的劳动力,有低廉的土地,还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再加上印度还有几亿人口的广大消费市场。只要你们向印度投资,马上就是一帆风顺,大赚特赚。在这个国家就算是生产玻璃瓶,你们都能赚翻。

但是实际情况和他们吹牛逼的东西完全不搭界。

以宝莱坞为例,美国已经向这里投资了将近1亿美元。但是那里连电线都没有拉好。仅仅是把土地做了一下平整。在彼得帕克的报道风靠全球之后,印度人才加速在宝莱坞那里盖了一些东西出来。

但是那些垃圾玩意儿不要说1亿美元了。怕是连一百万美元都花不到。

他们不过是建了一些破破烂烂的房子,然后外面用纸壳糊起来,看上去高大上而已。不仅好莱坞是如此,那些重工产业也是这样。

那些本该落在各地进行产业建设的轻重工产业。很多都还在纸面上。或者说只是建了个简易厂房,看似在生产东西,实际上是个皮包公司,不过是将其他人的东西拿到这里来,包装一下,然后用这种方式来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