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好东西
印度可是很高兴,美国愿意向他们进行军事援助的。
毕竟印度现在的国防武器可以说是相当的磊落了,不仅仅是现在,哪怕到原时空后世的70年之后依旧如此。
他们自身的武器研究也不知道为什么进展的总是非常的缓慢,不管是20年磨一剑的光辉战机,还是比全球其他任何主战坦克研发费用还要高的阿琼。这些他们大力鼓吹的武器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还没列装已经落伍。
而就这样的武器,印度军队中还有很多官兵分不到。
乃至于70年之后印度的部分军队还有警察手中还在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那可真是一个老兵了,从二战时期就开始服役,算是一代名枪。英国人都没想到这一款木质步枪居然能在印度使用那么多年。
还有一点非常可笑的就是在原时空的后世,印度已经在90年代研究出了原子弹,可是在他们原子弹爆炸那么多年之后,他们依旧没有办法生产子弹。依旧需要向其他国家来购买子弹,补充他们平常弹药的消耗。
几十年后他们都如此,现在的印度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非常需要其他国家的武器援助。
在这方面,印度和美国算是一拍即合,两方的合作谈判谈得非常的高兴和快活。
美国需要拉拢印度来对抗正在冉冉崛起的中国,给中国加点麻烦。印度也需要美国继续向他们投入大量的外汇,拉动他们非常重要的国内建设,尤其是官老爷们的豪军豪宅中央空调。
大家算是各取所需,宾主尽欢。
带着印度人的承诺,杰克逊算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这一次的出访。
只不过有一点问题,那就是杰克逊回到美国之后,他和国务卿基辛格对话时透露了一点担忧:"印度人的战斗力也许并不能够给中国造成足够的伤害。他们可能无法真正的入侵中国,造成我们想要的结果。”
而国务卿基辛格却道:"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印度能真正战胜中国不是吗?难道真的让印度打下西藏,兵峰直指中国四川去威胁中国内地?别闹了,印度太强天也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他只要持续性的给中国骚扰,让中国一直和他维持低烈度的摩擦和战争就好了。不用给印度最好的装备,免得他们真的和中国人打的难分难解,甚至侵占整个西藏。”
基辛格如此说道。杰克逊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就是最好的结局。印度人即便是战斗力不足。但是他们士兵数量多呀。
好几十万的部队,哪怕是猪呢,新中国也不可能轻松简单的战胜他们。美国觉得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如果印度人的战斗力比较羸弱。那也最多就是和朝鲜战争中韩国部队的表现差不多嘛。
韩国部队偶尔也是能够打出一些高光战役的。从地理条件上来说,虽然印度人是由下向上的仰攻。好像是不太有利于作战。但是五角大楼的战略专家们经过详细的分析。印度那边是道路相对好走的平原,他们不管是进行补给还是补充兵员都非常简单,而反观中国虽然占据着高原的地理优势。
但与此同时也要面对非常糟糕的补给动线。相同的战线长度,印度人运送一份口粮到前线,中国人可能需要三倍于印度的资源才能够将相同分量的口粮运送过来。
那么在美国人的战略考量之中,印度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那也仅仅是回是缩防守。中国是不可能击溃印度的防线的。因为中国的补给不可能跟得上,印度人的战斗力也不可能毫不抵抗。他们总不能连自己的国家都不防守吧。
所以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想了半天,觉得这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军火自然不是白给印度的,而是用低息贷款卖给印度的。借美国的钱买美国的军火,然后去和中国搞摩擦,再用印度出产的资源来还美国的贷款。大家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石多鸟啊。
当然,这些事情是不会向外透露的。美国也没在印度布置军队。主要是印度是坚决不同意美国在印度搞军队布置。就连侦察t
几都不许。
不然的话,美国说不定会想要在印度部署U2这样的侦察机,从印度起飞,直接飞向中国搞侦查。
自从台湾、日本、韩国这些东亚基地丢失之后。美国对中国的侦查就差多了。这也和中国现代的导弹越来越厉害有关系,美国佬的侦查确实少了,怕被打下来。
不过如果是西南的话,美国佬说不定会试一试。毕竟之前防空导弹主要还是集中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可惜了,印度佬不让美国人在印度部署U2,不然的话过几年中国说不定能缴获极为先进的侦察机。U2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要是能拆开研究的话,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显然是有巨大贡献的。
反正美国人和印度人已经开始勾肩搭背了。美国军援也开始向印度输送。
为了支付美国人的低息贷款来购买美国人的先进武器。在1958年年中,印度单方面撕毁了和中国的粮食购买合同。他们需要将粮食卖给美国人,来抵债。
负责该项事宜的曾培洪极为愤怒,他致电印度贸易部长:"贵方这样单方面撕毁协议,有悖于最基本的商业合作契约精神.
印度的回复非常打官腔:“本年度因为本国出现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所以不能向中国完成粮食合同。”"印度就这么一句话就说完了所有回复。也不说违约赔偿,也不说明年能不能把份额补上。
这种无耻的行径到是没有把主席和总理气到。因为有李锐的资料打底,两人早就知道了这件事。
""粮食问题,果然还是不能够依靠外国啊。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安全后盾。"主席在看到曾培洪送来的信息之后,他皱着眉头说道。原本印度要是能继续购买粮食,买到1959年的话,那么能大大缓解中国之后的粮食危机。
现在看起来是指望不上印度了。
不过相比于曾培洪带来的坏消息,李锐到是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只见李锐带着一块块由铝箔纸包装好的食物来到中南海,并且给主席和正在汇报工作的曾培洪摆摆手,示意他们注意一下自己手中的玩意儿。“你李部长现在忙啊,无事不登三宝殿。怎么今天有空来光临我这寒舍啊。”主席哈哈大笑的调侃着。
李锐也笑着回应道:“主席,您这是寒醦我呢。我最近不就是在忙一件事嘛,现在这件事忙好咯。特别来给你看看。”李锐把自己带来的由铝箔纸包着的食物在桌上放下。